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前投行分析师辞职演短剧:日入300工作十几小时,只为“量化”一场演员梦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吴婷 蓝鲸新闻 时间:2025-10-30 18:00:21
当一个行业仍在快速增长时,必然拥有相对畅通的晋升通道。“这里不缺演了十几年的特约,也有一个月演上女反、半年成为女主的人。”

10月30日(记者 汤诗韵)去年还是CBD打工人,今年横漂女演员,论高学历在短剧圈给我带来了啥好处?前投行分析师柴小柴在社交媒体上的发帖引发了不少人的围观,这两份工作看着就很反差。

一个金融人试水短剧?柴小柴的视角和体验无疑是值得分享的。

她说原来是拿着金融民工的钱,做数十百亿的项目;其实短剧也一样,用几十万的成本讲充斥着总裁富豪、王子皇妃的童话。那些故事通常离普通人生活很远,制造短剧的世界里也有自己的规则和机会。

短剧演员初体验:内推入行,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初次受访当天,柴小柴候场10个小时最后只拍了五分钟。这听起来非常消耗人,但在横店可能是常态。

短剧的拍摄周期通常在7-10天,为了尽量压缩设备场地和人工成本,剧组的工作节奏被提升到极致。比如身为特约的柴小柴必须随叫随到、上厕所得打报告,在这个效率工厂里耽误时间相当于浪费经费。最极端的时候,小柴经历过连续工作24小时的剧组,早上四点出工次日四点收工。回家赶紧收拾洗漱睡了一个小时后,她又赶去了另一个剧组。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这听起来和小柴原来的工作没有太大差别。但特约一天的收入是三百块,相比之下要差很多。不过小柴还是挺满意的,除去租房的1000多块和其他开销,来到横店的第一个月工资竟然还有结余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入行,这样的开始已经超出预期。

柴小柴的经历或许能代表一部分追梦的年轻人。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英国做会计,这个岗位稳定但无聊,柴小柴觉得继续下去就要抑郁了,所以转行去了咨询行业给投行写财务分析和尽调报告这份工作可以飞来飞去见各种专家了解不同行业,新鲜感令她沉迷。但清醒完你会发现,写报告是很枯燥的。

与此同时,柴小柴待过的几个公司经历项目锐减、降薪裁员,其中还有一家在她离开后倒闭了。东边不亮西边亮2024年短剧市场规模攀升至505亿元,超过全年电影票房收入。爆发式增长态势下,人和钱都在快速涌入这个行业。

小柴坦言她前几年也尝试过去经纪公司面试,短剧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入行门槛。更巧的是,柴小柴的朋友试水投资了一部短剧。朋友知道她从小一直有个演员梦,便帮忙争取了其中一个特约小角色。这是我第一次拍戏,演一个妃子,就相当于内推了嘛。

在此之前,小柴很少看短剧。她自觉是个品味比较高雅的人,可平时刷到的短剧都是些狗血无脑的片段。但后来为了拍戏柴小柴看了很多短剧,并出于职业习惯开始研究这个行业。她发现那些被吐槽的短平快剧情,其实是符合人性和互联网传播环境的。所以有时候演员们之间常调侃,感觉我们不像演员,更像是互联网打工人。

身处充满机会的行业,所有人都在赌概率

投资人朋友给小柴提供了一张入场券,后面就得靠自己了。从租房、拍模卡到各种加群搜组训,柴小柴正式开启了她的横店副本。幸运的是,她没有经历漫长的群演时期,内推入行演了十来个特约后就接到角色成为角色演员了。柴小柴将原因部分归结于自己的演员资料准备充分,她坦言这不是难事哪个金融人还不会写报告画PPT呢。

但另一方面,小柴觉得自己有点天分她背台词很快,也能一天跑七八个组去试戏。

在横店,新人报戏的途径之一是挨个见组,就像去公司面试一样。这是一个不断被挑选、否定的过程,且不是所有戏都有试的机会。经常是到了之后剧组的人说把资料放这儿你走吧,然后就没有后文了。柴小柴直言,打一份资料卡还要五块钱,我每次都觉得,靠五块钱又没了。

这种方式并不高效,但新人演员上戏途径有限,大家都在赌概率。就和短剧项目本身一样,赌的就是成为爆款的概率。

拍戏片场/受访者供图

横漂一个月后,柴小柴演了大概十几个特约角色。她们大多没有具体名字,一般是某个身份或者代号,比如李记者、村民123,保留到成片里时长可能不足一分钟。因为词太少,这些人物还远没有到需要理解角色的程度。柴小柴总结得很是精辟,我们这些特约群众主要的任务就是蛐蛐八卦男女主,可能短剧除了主演和主演朋友之外大部分都是坏人。

即便是比较功能性的角色,同样需要演技。漫长的候场时间里,她常常观察学习别人的表演。今天我们拍戏时有个演员,隔着好几十米我都能清楚听到她台词的每一个字,情绪和状态都很好。一问果然演了十年戏了,之前她是演话剧和舞台剧的。所以圈内常说没有小角色,演技好坏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拍戏片场/受访者供图

蓬勃发展的短剧为很多人提供了再就业机会,比如影视寒冬里接不到活的普通演员、柴小柴这样的跨界选手。当一个行业仍在快速增长时,必然拥有相对畅通的晋升通道。这里不缺演了十几年的特约,也有一个月演上女反、半年成为女主的人。

不过,参与竞争的前提是尊重规则。比如作为演员,柴小柴需要更上镜一些。即便她的身高体重非常健康,但影视圈依旧喜欢白幼瘦;即便小柴打心底不认同这种畸形审美,她还是在20天时间里减了十斤。

当短剧开始造星,所有人都在求一部爆款

回家休整过一段时间再去横店时,柴小柴接到了她的第一个正儿八经的人物角色。这一次她可以全程参与拍摄并围读剧本,收工之后大家还会一起吃饭唱歌。拍了24小时那次,柴小柴饰演跟随女主的宫女在其身后跪到腿麻;但这一次她刚跪了一会儿就有工作人员送来护膝。

她充分理解这种待遇上的差别,但不免觉得难受。好在自那以后,柴小柴接的就一直是角色了。可能就像郝蕾说的,红了什么都对,不红就是原罪。

圈内见证了太多一夜走红从柯淳凭借《好一个乖乖女》爆火、李柯以因为《十八岁太奶奶》晋升一姐,再到刘萧旭手持《幸得相逢离婚时》《盛夏芬德拉》杀疯了,爆款作品带来的影响立竿见影。演员上桌能获得的不仅是翻倍的薪资,还有各种商务代言和综艺通告。

短剧本身就是一项反馈机制相当灵活的产品,无论是观众口味、投资偏好还是演职人员的待遇变化都很快。即便是在爆款里演一个小角色,你也会马上被看到,然后写进资料卡里边。 柴小柴感概。

小柴距离爆款最近的一次,是他们片场对面的剧组那部剧因为出现一胎99子的离奇设定引发围观,在短视频平台累计播放量超4500万。柴小柴记得那部剧男主的房车很大,当时有人说某影视双栖国民男星的车都没有这么大。

不过这部引爆舆论的剧很快被下架了。尽管霸总甜宠等仍占据市场主流,短剧题材正在逐渐丰富多元,那些超过10亿播放的作品大多画面精美、设定新颖。比如柴小柴喜欢看悬疑类的本子,也希望能多尝试一些新的方向。她注意到,最近女频群像剧渐渐多了起来,浏览组训时会看到一部剧十几个角色都是女的一些东西正在悄然改变。

柴小柴听说,一些有话语权的女演员会拒绝拍擦边男频作品,尤其有下沉猎奇情节的。这不难理解,作为短剧新人她自己也不会拍这些内容。刷到不错的剧有广告时柴小柴也会经常下单,在她看来这就在自己的选择范围内投票。这是一项仍在不断调整进化的产品,因此她挺看好短剧的发展。

之前拍的戏陆陆续续上线了,柴小柴觉得自己演得还不错,就是有点胖。这个月她接到了四个角色,顿觉未来充满希望。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