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来自第三届CATA航空大会的观察

IP属地 中国·北京 新华社 时间:2025-10-26 22:05:15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 题: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来自第三届CATA航空大会的观察

  新华社记者王聿昊、叶昊鸣

  高精度三维检测护航飞行安全、VR眼镜让人仿佛置身机坪维修现场、模拟飞行吸引观众排队体验……10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航空运输协会(CATA)主办的第三届CATA航空大会上,民航科技创新成果精彩亮相,引领观众感受民航自主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

  在长龙航空展区,一块真实拆解的飞机机身蒙皮吸引观众目光。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往的维修工作中,常需使用游标卡尺对机身损伤逐一测量,不仅易产生误差,还难以发现个别隐蔽损伤。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研发了高精度三维检测系统,维修人员手持扫描仪轻轻一扫,就能在短时间内精准捕捉飞机细微结构损伤,实现快速建模与智能检测分析,提升维修效率的同时,进一步保障飞行安全。”长龙航空航空工程研发创新中心经理曾康说。

  另一侧的海航航空集团展区,现场观众戴着VR眼镜,体验B787机型绕机检查项目。

  海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培训管理部教员成楷介绍,机务维修培训项目繁多、场景复杂,液压机械组件拆装、滑梯包更换等项目还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借助自主搭建的VR机务技能培训应用系统,学员们能够对相关情景建立认识,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

  “目前系统已覆盖A320、B787、E190等5个机型,累计完成近2万人次培训。”成楷说。

  航空制造展区,航空零部件、新设备、新材料集中展示,一款加油栓吸引业内人士驻足。

  中国航油集团科技部总经理黄腾飞介绍,加油栓是大型机场加油系统中数量最多的设备,由于内部结构复杂、稳定性要求高,此前国内机场加油栓及其零件均依赖进口,近年来集团探索推动国产替代,在应用层面积累了经验。

  “我们和中国航油合作,用5年时间攻克相关技术难题,成功研发了国产加油栓及相关设备,其关键性能全面达到国际标准,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约40%。”航天六院研究员闫福杭说,目前这套国产设备已在广州白云等大型机场落地使用,双方将在更大规模推动机场供油关键装备国产化进程。

  中国民航局副局长韩钧在会上表示,“十五五”时期民航发展将更加突出质效提升、功能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行业将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增强民航系统性和产业韧性,完善民航自主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据悉,本届大会以“安全护航两翼齐飞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为主题,吸引近200家单位参会参展。(完)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