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俊 见习记者 章驰 实习生 向诗宇
听我一句劝,别再只盯着手机拍照了!
一周内 vivo、OPPO、荣耀扎堆发新品,只是比谁拍得更好看吗?其实真正的重头戏藏在 AI”里。AI 究竟怎么把你的手机彻底改头换面?
从这次新发布的产品看,三家手机厂商把AI 能力从“工具层”升级为系统级能力,AI OS成为新品的主打卖点。智能体能力增强了,复杂任务“一步到位”。荣耀的智能体YOYO具备自进化能力,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语音小助手,还可以自我学习、跨场景成长:荣耀Magic8全系搭载一颗AI按键,一键长按,就能启动YOYO看见,开启与YOYO的视频通话,进行智能体应用交互,并且能实现跨平台比价;vivo的蓝心小V升级了连续对话能力,可基于对上下文的理解和记忆解答用户问题,支持更丰富的三方应用技能;OPPO的新版小布助手能够结合用户过往行为,如信用卡账单、旅行攻略、新闻偏好等,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推荐内容。
对用户的深度理解是手机厂商一再强调的重点,这波新品们更懂用户,意图识别也更精准。OPPO称能整合用户的地理位置、行为习惯、设备状态等多维数据,无需依赖单一APP数据就能精准捕捉用户潜在需求,预判服务时机;vivo则会对用户信息进行“筛选与沉淀”,识别对用户有价值的“个性化线索。
手机生态的丰富,同样带来了更多元的任务执行场景。荣耀YOYO接入超过4000个生态MCP和生态智能体,可实现3000个场景的自动执行。vivo的蓝心智能开放平台上已有超过50家生态伙伴合作,接入100多类意图,引入了200多项服务。从生活服务到办公软件再到健康应用,手机能记住你的喜好、帮助你工作,还能推荐合适的运动方案。
另外,跨端的互联互通成为手机厂商们的共同发力点,从汽车、智能设备、苹果设备等,都能实现跨端共享。
手机等智能终端能够与用户直接“交手”,被视为本轮AI竞争中的流量入口,多种AI功能直接在手机上的整合对软件生态造成了威胁。
AI作为手机厂商近两年的主打卖点,迭代到哪一步了、承诺的功能完成度如何,有待进一步观察。不过,根据宣传口径,手机AI对用户意图的理解、对物理世界的感知,似乎让其具备了撕开未来入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