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会叠衣服的中美机器人,谁离具身智能更近?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陈丽 星船知造 时间:2025-10-20 22:05:42

文 |清波

编辑 | 严方

视觉设计:星船知造

正文共计:7421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手中,握着制造业的王牌,也卡着智能模型的瓶颈。

前者让我们“后发先至”——

中国人形机器人进入全球观众视野不过几年。在这之前,波士顿动力的Atlas,本田的ASIMO 早已声名鹊起,但高昂的成本始终把它们困在实验室。

仅仅几年前,产业界还讨论着人形机器人难以落地的零售价格:Atlas单台价值为200万美金,本田Asimo单台价值250万美元,基本杜绝了普通人的购买可能。

不过两年时间,宇树科技G1机器人售价9.9万元起;最新双足机器人R1售价3.99万元起。中国四足机器狗更凭借“击穿底价”的价格优势,全球大卖。

不想重蹈波士顿动力覆辙的马斯克多次表示,Optimus会以约20000美元的价格进行出售。但目前看,无论特斯拉使用哪种降本方式——其降本都很难脱离中国制造。

这一切,都是是中国工业合力的优势体现。

source:pixabay

但在智能模型的赛道上——

过去一年里,中国人形机器人一边热衷于看谁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宣传与造势层出不穷。一边是企业凭借供应链优势将价格击穿至十万元以内的量产狂欢。

美国那边,特斯拉、Figure AI则在“端到端神经网络”中加速孕育通用智能雏形。

《星船知造》近日也在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看到了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

标签: 人形机器人 机器人 传感器 source 企业 智能 中美 optimus 模型 星船知造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