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极兔怎么「隐身」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周琳 鞭牛士 时间:2025-10-20 10:02:30

极兔速递在中国突然“隐身”了。


就在一两年前,极兔还是个无法被忽视的名字。它伴随着拼多多上的包裹疯狂生长,用“八毛钱发全国”的价格利刃,硬生生打破了中国看似铁板一块的快递市场。仅用五年时间,便跻身中国快递行业前五,2024年市场份额达到11.3%

彼时极兔是热搜的常客,是快递员和商家口中热议的价格屠夫,也是传统快递巨头们财报电话会上被频频问及的心腹大患。然而,在成功登陆港股市场后,媒体上关于它“疯狂”的报道逐渐褪去,消费者对于其低价的感知也不再那般尖锐。

2025年第二季度,这家以凶猛扩张著称的快递企业在中国的业务量增速骤降至14.7%,与去年同期动辄30%以上的增速形成鲜明对比。更重要的是,“以价换量”的策略也让极兔陷入盈利困境,今年上半年,极兔在中国市场的单票收入进一步下滑至0.30美元,同比下滑13%。

答案或许并非如此简单。表面的寂静之下,往往是更深层的暗流涌动,中国快递行业正处在在“反内卷”大背景下的集体转型,据媒体报道,2025年以来,极兔在中国市场不再一味追求增速,其在中国市场的网点数量减少了300个,第三方承运商的干线运输车辆减少了600辆。

这种转变,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一个疑问:极兔怎么了?是上市后失去锋芒,还是那套闪电战打法在中国市场最终撤退?

01

从价格屠夫到精细化运营的艰难跨越

今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直指价格无序竞争问题,明确提出要对价格无序竞争的经营者严格监管。这份公告特别强调,经营者应严格遵守招标投标法,“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

与此同时,快递行业的“反内卷”行动已在各地落地。浙江义乌率先将区域最低价标准由1.10元提升至1.20元;广州、佛山等地将0.1公斤快件的发货价从之前的0.9-1元提高到1.4元。

“靠‘1元发全国’抢市场的时代正在结束。”许多从业者逐渐有了共同的判断。

监管态度的转变迫使极兔管理层重新评估中国市场策略。在2025年中期业绩电话会上,极兔管理层承认:“从长远来看,反内卷将使快递行业竞争更趋理性,有利于行业后续高质量发展。”

极兔遭遇的另一个现实是,中国传统快递巨头在价格战冲击下展现的韧性比预期更强。

2025年上半年,尽管行业价格竞争激烈,极兔在中国市场的单票成本同比下降10.3%,但与优秀同行相比仍存在差距。极兔管理层坦言,公司在中国市场单票运输成本约0.4元,较优秀同行仍有0.03元左右的差距;单票分拣成本约0.3元,与优秀同行相比也存在0.03至0.04元的差距。

这些数字背后的现实是,当中通、圆通等传统巨头通过多年积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路由优化,已建立起极兔短期内难以超越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网络稳定性。

在加盟制体系下,快递员收入高度依赖派件量,单票派费从早年的1.5元一路降至0.8元甚至更低。为缓解这一矛盾,极兔签署了行业首份全网平台算法与劳动规则协议,要求派费直达快递员,确保每单派费不低于加盟商单均派件收入的25%。

这一举措虽有助于稳定末端网络,但也意味着极兔难以继续通过压缩派费来维持价格优势。

资本市场对极兔的态度已发生根本转变。上市后的极兔,财务数据完全公开透明,资本市场要求的不再是“故事”和“规模”,而是看得见的“盈利”与“健康度”。

2025年上半年,极兔交出了一份看似亮眼的成绩单:经调整净利润为1.6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47.1%。然而,细分市场数据揭示了另一番景象。

在中国市场,极兔的经调整EBITDA(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1.6亿美元,同比下滑22.1%;经调整EBIT(息税前利润)更是同比暴跌78.3%,利润率仅剩0.4%。包裹量同比增长20%,略高于行业平均,但市场份额并未明显增长。

相比之下,极兔在东南亚市场表现强劲——收入19.7亿美元,经调整EBIT2.3亿美元,利润率高达11.9%。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大和证券在研报中表示了对极兔东南亚市场的乐观,但对中国市场持谨慎态度。这种压力迫使极兔将资源投向回报更高的地区。

十年前,极兔靠价格战横空出世;十年后,它必须回答:除了便宜,还有什么?

02服务成为物流的主战场

从2020年闯入中国市场,凭借价格战横冲直撞;到2021年以68亿元收购百世国内快递业务,极兔在中国市场的第一阶段始终以“速度为王”。

然而,这种快速组网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整合后遗症:加盟商冲突、网络消化不良、服务品质波动,都成为制约极兔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022年初,多位极兔和原百世的加盟商向媒体反映,在“两网融合”过程中,强制合并、低价收购等情况频繁出现。

有极兔二级加盟商透露,上级县城网点强制要求他收购当地的百世网点,计算下来约2.4万元。但他内心并不愿意——“我们都知道百世被收购以后,它的件量会掉下来。”

融合问题不仅发生在二级加盟商。某市的一级代理商宁新在极兔刚起网时就加入,前后投入资金近20万元。在极兔百世融合过程中,由于不接受将自己所管理的区域无条件拆分出去,他无法从当地的转运中心拉货。

整合的难度直接反映在服务品质上。2022年2月,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百世快递的申诉率高达15.13(百万件快件业务量),在国内快递企业中申诉率最高。行业专家当时分析,极兔并没有展现出特别大的竞争力,收购之后的目标战略也不够清晰。

另一方面,初期为冲量压榨加盟商利润的模式已不可持续,重建加盟商信心成为当前核心任务。

有加盟商自述:加盟极兔至今,投入了近5万元。在极兔和百世两网融合过程中,他在上一级加盟商的要求下收购了当地的百世网点,但由于融合异常导致件量下滑,一月实际到手的工资还不到2500元。

不仅极兔的加盟商受损,原百世的加盟商也处境艰难。某二级加盟商于2018年加入百世,投入7万元从当地百世一级加盟商处获得了代理资格。百世被极兔收购后,他发现自己不被极兔体系认可:“现在极兔总部是不认可我们原百世的人的。”

加盟商利益保障机制缺失,直接影响到网络稳定性。为解决这些问题,极兔在部分区域开始探索从“管理”加盟商到“服务”加盟商的转型。据报道,极兔在云南等地尝试给予区域代理更多自主权,总部仅保留战略指导,让区域代理能根据竞争即时应变。

这种“江湖式信任”成为早期扩张的利器,华创交运研报分析称,极兔的模式对外证明了非技术密集型领域“管理能力输出+场景适配”的可行性。

当价格优势随着监管介入和行业自律而减弱,服务品质成为极兔必须攻克的堡垒。

中国快递业正在经历从“送得快”到“送得好”的价值转变。2025年9月,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达到85分,同比提升1.2分,重点地区72小时妥投率预计为86.4%,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这些数字背后,是消费者与电商平台对物流体验要求的全面升级。

而为了弥补服务短板,极兔开始投入重资提升分拣效率和末端服务。今年以来,极兔在甘青宁区域投入12辆自动驾驶无人车,用于降低末端配送环节的成本。同年5月,升级后的极兔兰州转运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其单日快递处理峰值翻倍,中转时长缩短,时效提升。

这些投入正在慢慢收获回报。2024年,极兔在全球市场首次实现盈利,创始人李杰称这是他们真正在中国“活下来”的标志。

03东南亚正成为新的“钱袋子”

与中国市场的战略收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极兔在东南亚的高歌猛进。

2025年第二季度,极兔在东南亚市场的包裹量同比增速高达65.9%,远超2024年的40.8%和2023年的28.9%。这一增速也创下了极兔上市以来的单季纪录。

东南亚市场不仅增长迅猛,对极兔的利润贡献也更为重要。这里的客单价和利润率远高于中国市场,尽管业务量在总业务量中的占比不足20%,东南亚市场却为极兔贡献了约30% 的收入。

2025年上半年,极兔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32.8%,较去年同期大增5.4个百分点。

东南亚已成为极兔名副其实的钱袋子。2025年上半年,极兔在东南亚市场的单票经调整EBIT提升至0.073美元,经调整EBIT同比增长74.0% 至1.6亿美元。

极兔的战略调整并非简单的市场取舍,而是基于全球视野下的资源优化配置。

在业内专家看来,极兔的全球化布局让它有了更多的腾挪空间,东南亚市场机会不错,极兔如果能保持国内市场的同时也把握好在国际市场的发展窗口期,可以保证财务指标的表现。

在东南亚市场,极兔的增长得益于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谷歌、淡马锡发布的《2024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预计,2025年东南亚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1860亿美元,增幅为17%。

与此同时,2024年东南亚电商市场的渗透率只有12.8%,相较之下,中国电商市场的渗透率在2025年第一季度达到了46.8%。东南亚市场未来的增长空间巨大。

极兔在东南亚的成功,也源于其与中国市场不同的竞争策略。

在东南亚,极兔主要与主流电商平台深度绑定。据极兔透露,在东南亚市场,电商平台相关业务量的占比达到9成以上。极兔合作的电商平台主要包括TEMU、SHEIN、TikTok等,覆盖了主要的电商平台。

随着Shopee等电商平台在东南亚推出包邮政策,电商平台对履约成本越来越敏感,对性价比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小的供应商达不到要求会慢慢退出市场,这进一步提升了极兔在东南亚市场的增长预期。

但热潮之下仍有暗流。极兔在东南亚的领先地位同样面临挑战。今年上半年,东南亚领航的电商平台Shopee旗下自营快递公司SPX发展迅速,宣布显著提升自配送占比并减少对第三方依赖。

考虑到稳固国内大本营成为出海的必要前提。极兔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直接影响其海外扩张的能力。2024年,极兔在国内的送件量比顺丰多近50%,但在统一口径的EBITI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上,顺丰为327亿元,极兔只有31.4亿元。

对于这样的盈利差距,在分析师看来,若不能改善,也会是成为极兔海外扩张的瓶颈。

04时代的换挡:物流价值重估与极兔的新战场

从东南亚到中国,再从中国回到东南亚,极兔完成了一次战略回归。

在中国,它留下了从“价格屠夫”到“精细化运营者”的转型身影;在东南亚,它凭借超过65% 的增速巩固市场地位。

回到行业本身,快递最终的赢家,必然是单位运营成本最低、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

“以价换量”的策略,一度让极兔陷入增量不增利的困境,降本增效成为极兔必须攻克的堡垒。

在价格端,国海证券分析认为,极兔低价格客户占比高,但随着策略重心转向聚焦价格不敏感、利润贡献高的中高端客户。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服务质量提升及低价轻小件客户汰换,可对冲价格战对单价影响,结构性提价可保证单价降幅可控。

在成本端,中短期公司通过规模效应降本斜率仍陡峭,中长期随着自有土地补充,亦可高效弥补成本劣势。除此以外,技术投入正成为物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抓手,通过多智能设备协作与人机协同提升作业效率,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新空间。

行业的钟摆正从“规模”摆向“质量”。

极兔的隐身,是它从一只依靠资本激素催熟的兔子,向一家需要自我造血、具备商业常识的企业进化所必须经历的成年礼,它的下一次“显形”,或许将不再依赖于中国市场曾经的硝烟,而是其在全球棋盘上落子的全新格局。(新眸)

标签: 极兔快递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