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实探10家新能源车:多数极端情况无法开门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三言科技 时间:2025-10-18 18:10:13

据IT时报报道,10月13日凌晨,成都一辆小米汽车因车主醉酒超速行驶失控碰撞并起火,救援者发现车门外拉不开,砸碎玻璃后车内也无法开启,全隐藏式电动门把手在断电后彻底失效,最终导致悲剧发生。此类事件并非个例,2024年3月,山西某高速一辆新能源汽车因电源线切断电动门把手失灵;2025年3月,安徽高速又一起撞击事故中隐藏式门把手因断电失效,安全隐患问题不断被推至公众眼前。

数据显示,2024年因车门把手故障引发的交通事故同比上涨47%,其中约80%集中在隐藏式门把手车型。业内人士指出,部分车企为降低成本、迎合“极简科技感”而采用此类设计,但其过度依赖电子信号,一旦断电或碰撞导致线路松脱,“开门”就变得困难。中保研2024年碰撞测试报告显示,配备纯电控隐藏式门把手的车型,侧面碰撞后车门成功弹出概率仅为67%,远低于传统机械门把手98%的概率。

《IT时报》实地探访近10家新能源汽车品牌门店发现,不同品牌在门把手安全冗余设计上存在差异。少数品牌如特斯拉部分车型采用“电子控制+机械保底”设计,华为与奇瑞合作的智界R7、S7车型,极氪7X等车型在安全冗余配置上相对完善;而更多品牌的安全冗余设计仍显薄弱,不少车企仍主推全电动隐藏式门把手,仅采用“半机械式”设计,实际操作中并不能在极端情况下有效打开车门。

9月24日,工信部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拟于2027年1月1日实施。新规提出三大核心要求:所有车门必须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内外把手;外把手需预留不小于60mm×20mm×25mm的操作空间;若装备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应同时配备具有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把手。这意味着全隐藏式车门外把手将被禁止使用,新规将“安全冗余”从可选项变成必答题,这对全球车企都是不小的挑战。

新规设置了差异化过渡期,新申报车型7个月内执行,已获批准车型可延长至19个月。车企已开始积极应对,吉利、长安汽车等均表示将按法规适配门把手配置。随着新规落地和行业反思深化,隐藏式门把手将告别“野蛮生长”,进入“安全优先、适度创新”的新阶段。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