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医抽象概念转换成数学模型
这个健康大模型实力圈粉
10月18日,石家庄(正定)国际会展中心1号馆世窗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展位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大家都是来体验智能中医舌诊仪的,这两天热度一直很高。”公司产品总监吴道剑告诉记者。
面对摄像头,来自石家庄市一家物业公司的李占辉伸出舌头,让其图像置于屏幕上的提示框中,按下屏幕上的拍照按钮。经AI分析,大约一分钟时间,一份包括舌像分析和体质分析的健康报告就“新鲜出炉”了。扫描二维码,还可以把健康报告保存在手机上。
舌质淡红有裂纹,苔薄白微腻,提示阴液亏损兼血行不畅……根据舌像分析,健康报告包括养生和运动建议、膳食建议、中药方剂,供李占辉参考。
经营一家中医诊所的王女士已经60多岁,她是专程从行唐县赶来的。“我家几代人都从事中医行业,这些年,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正在深度融入中医药诊疗、产业与科研各个环节。”王女士说,她打算在基层推广使用中医智能诊疗仪器,特意来展会上寻找合适设备。说着,她就和展位工作人员聊起了合作事宜。
记者注意到,一个小时左右时间,就有30多位观展群众体验了智能中医舌诊仪。“没想到,中医也实现智能诊断了。”大家纷纷称赞。
吴道剑说,近几年,公司生产的智能中医舌诊仪、中医健康手表、经络检测仪等产品,已经在国内多个省份广泛应用,并得到使用者充分认可。
智能中医舌诊仪等中医智能产品为何能够圈粉?“答案是中医药定量化。”吴道剑说,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但中医诊疗过程往往呈现碎片化、非结构化、高度依赖经验等特点,难以大规模复制和推广。AI赋能,正推动中医药实现从经验传承向数据驱动、智能决策、认知深化跃迁。
“在中医药定量化研究方面,我们已经完成一个基础模型建设和三项应用成果产出。”吴道剑介绍,世窗信息公司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河北中医药大学深度合作,把中医的阴阳、表里、气血、经络等抽象概念转换成可测量、可量化的数学模型,为后续各项应用提供算法及量化数据支撑。
世窗信息公司和科研院所通过清洗、转化、标注50余万条中医药及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专业数据,结合中国传统医药文献、专家医案,生成3万余条高质量数据,并融合问诊、舌象、脉象、面色等多模态数据,训练了推理模型库,建成世窗中医健康大模型。
智能中医舌诊仪是三项应用成果产出之一。仪器利用高精度摄像头与图像识别技术采集数据,由模型分析舌象和面色,自动辨识体质特征,生成个性化体质报告与调理建议。
另两项应用成果分别是世窗中医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和中医健康手表。
吴道剑介绍,应用世窗中医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医生只需输入患者的症状,系统就能自动给出诊疗建议,包括初步诊断、中药处方、针灸推拿、中成药推荐、食疗建议等。中医健康手表可生成中医五藏、中医体质辨识等分析报告及个性化调养方案,精准识别心脑血管、免疫力等潜在风险,能够及时预警。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正为千年中医药注入全新动能。”吴道剑说,世窗信息公司将继续深耕中医药定量化研究这一前沿领域,推进中医药理论数学模型构建、诊疗标准量化统一,助力中医药焕发出更强大生命力。(河北日报记者 马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