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这一天,我们飞向太空不再是梦。 『太空美文』(122)

IP属地 中国·北京 我们的太空 时间:2025-10-15 22:13:51


天是太空与您相伴

2003年,农历兔年。根据气象专家的建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决定10月15日9时发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10月14日16时,距离飞船发射只有17个小时,指挥部举行发射前的最后一次会议——确定首飞航天员。经过每一位成员的表态,最后决定杨利伟为首飞航天员,翟志刚、聂海胜为候补航天员。同时,指挥部决定,记者见面会一结束,由航医所把这个消息告诉杨利伟。

傍晚6时左右,航医所的党委书记吴川生走进杨利伟的房间,开门见山地说:“利伟,祝贺你担任首飞。”杨利伟听到这个消息时,表面上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实际内心中还是感到一阵激动。但他很快让自己平静下来、对吴川生说:“感谢祖国和人民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我一定以一颗平常心去做好准备,完成首飞任务。”

入夜,东风航天城里霓虹闪烁,树影婆娑静谧宁静。10月15日2时整,熟睡中的杨利伟被一阵轻轻的敲门声唤醒。听到医生来叫他起床,杨利伟马上起来穿好衣服。医生开始常规检测,生理指标完全正常。

俄罗斯的宇航员执行任务前,都会在住过的公寓门上签名留念。杨利伟和翟志刚、聂海胜离开房间前,也“引进”了这个“程序”。杨利伟先在房门上写下“首飞航天员杨利伟2003.10.15凌晨3:00”,翟志刚和聂海胜随后则在“首飞航天员梯队”后各自签了名……


10月15日清晨,寥廓的戈壁滩上空晨星闪烁。任务指挥部为首飞梯队举行了一个简朴的“航天员出征仪式”。欢送队伍里,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为飞船、火箭付出心血的参试人员,还有手拿鲜花的少先队员、锣鼓队员。人群中传来了沸腾的欢呼声:“杨利伟!杨利伟!祝你成功!祝你凯旋!”

人群中,杨利伟从王永志、戚发轫、刘竹生的眼神中读懂了他们要说的话:“放心吧,我们的火箭是金牌火箭,我们的飞船是最好的飞船、你一定能平安归来!”杨利伟充满感激地向他们微笑示意,然后走到预定的位置站定向李继耐立正、敬礼、报告:“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出发!”李继耐下达出征令。


“是!”杨利伟向李继耐再次敬礼。随着这个标准的军礼,中国首飞航天员的英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记录在摄像机的画面里。

晨雾中,由警车、摩托车、特护专车组成的车队驶出“圆梦园”,驶过胡杨林,驶过弱水河,向着发射场驶去。临行前,戚发轫对杨利伟说:“一切准备完毕,我们有绝对的把握,年轻人,放心飞。”戚发轫平淡的语气中透着关爱与自信,“年轻人,放心飞”这六个语重千钧,戚发轫知道,这不仅仅是对航天的承诺,更是对祖国与人民的承诺。

9时整,金色阳光铺满了天空下的戈壁。“10,9,8,7,6……”,发射场传来0号指挥员清晰的十秒倒计时声音。杨利伟也跟着默默地数着,当数到“4”的时候,杨利伟心里百感交集。从科学的角度讲,再严密的工程也存在着“万一”,但就在他登上飞船前,很多系统的老总都说他们的工作最稳定、最安全、最保险。这样的话杨利伟平时听不到,因为这些科学家平时说话很严谨,很少说“最”可那天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最”,给了杨利伟很大的信心。杨利伟也知道,此时此刻,千千万万的专家在惦记着他,全国人民在牵挂着他……想到这些,他情不自禁地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点火!起飞!”随着倒计时的终结,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炫目的烈焰,划破了秋日的戈壁长空。

“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当杨利伟在神舟五号的《飞行日志》上写下这句话时,中国人第一次用汉字在太空留下笔迹。此刻,杨利伟用5年的训练,21小时的飞行,凝结成一个事实,中国人飞向太空不再是梦。


来源 | 《神剑》2024年第3期

作者 | 兰宁远

图片 | 网络

专栏主笔 | 姚杜纯子

组稿编辑 | 刘心继

对 | 杨阳

主编 | 张文军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