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17个新职业“上岗”,有哪些信号?

IP属地 中国·北京 国是直通车 时间:2025-09-16 18:33:16



文/冯玲玲

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养老服务师、睡眠健康管理师、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又一批新职业有了“官方认证”。

近日,人社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布第七批新职业信息,再添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这些新职业背后,藏着哪些经济信号?又将带来哪些新机遇?

17个新职业包括:

检验检测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养老服务师、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装修管家、工伤预防咨询师、电子电路设计师、室内环境治理员、家政服务经理人、电力可靠性管理员、电力聚合运营员L/S、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代用茶加工工、咖啡加工工、碳纤维制品成型制作工、铁氧体磁体制造工、钢结构装配工。

42个新工种包括:

在“消防员”职业下增设“特种救援员”“森林灭火员”“森林消防装备维护员”“消防救援无人机操控员”等4个工种;在“应急救援员”职业下增设“建筑物倒塌(山地)应急救援员”“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员”“矿山(隧道)应急救援员”“水域应急救援员”等4个工种;在“农产品经纪人”职业下增设“牲畜经纪人”工种;在“物流服务师L”职业下增设“智慧仓运维员”工种;在“中式烹调师”职业下增设“烧烤料理师”工种;在“中式面点师”职业下增设“牛肉拉面制作师”工种;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S”职业下增设“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工种;在“鉴定估价师”职业下增设“黄金鉴定估价师”工种;在“房地产策划师”职业下增设“置业顾问”工种;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下增设“企业文化管理师”工种;在“招聘师”职业下增设“考务管理师”工种;在“景区运营管理师”职业下增设“景区营销推广师”“景区安全管理师”“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师”“智慧景区管理师”等4个工种;在“商业摄影师”职业下增设“旅拍定制师”工种;在“宠物驯导师”职业下增设“服务犬驯养师”工种;在“动画制作员”职业下增设“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工种;在“医疗临床辅助服务员”职业下增设“非紧急救护转运员”工种;在“健康管理师”职业下增设“睡眠健康管理师”工种;在“园艺产品加工工”职业下增设“保鲜花制作工”工种;在“预拌混凝土生产工”职业下增设“预拌混凝土试验员”“预拌混凝土质检员”等2个工种;在“机械加工材料切割工”职业下增设“机器人切割设备操作工”工种;在“焊接设备装配调试工”职业下增设“焊接机器人工作站装配工”工种;在“工程机械装配调试工”职业下增设“钢筋及预应力机械装配调试工”工种;在“风力发电运维值班员L”职业下增设“风电场叶片维修工”工种;在“装饰装修工”职业下增设“吊顶工”工种;在“航空油料员”职业下增设“航空油料化验员”“航空油料计量统计员”“航空油料电气仪表员”等3个工种;在“变电设备检修工”职业下增设“直流控制保护工”“直流设备检修工”等2个工种;在“质检员”职业下增设“服装质检员”“家具生产产品质检员”等2个工种;在“试验员”职业下增设“氢燃料电池测试员”工种。聚焦多元,映射经济新走向

此次公布的17个新职业覆盖多元领域,既有检验检测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电路设计师等技术型岗位,也有养老服务师、家政服务经理人等服务型角色,还包含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钢结构装配工等贴合产业升级需求的职业。

新增的42个新工种也各有特色,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服务犬驯养师、睡眠健康管理师、焊接机器人工作站装配工等。自2019年至今,人社部已发布7批共110个新职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指出,与前几批相比,此次的新职业更聚焦产业融合与升级,体现出从单一技术驱动向多元化、精细化发展的转变。既涵盖“高精尖”技术岗位,也涌现大量面向现代服务业的“专新实”岗位,更贴近民生需求和经济结构转型的现实。

“这批新职业的‘颗粒度’更细,服务边界更清晰,凸显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各类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陈建伟说。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此次发布的新职业体现了三点:围绕热门新经济,如跨境电商、低空经济;围绕民生需求,如家政、装修;围绕农业农村,如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

此次发布的17个新职业中,超过半数与新技术、新产业直接相关。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次发布的新职业和新工种,反映了新质生产力创造的就业新赛道,见证了高品质生活催生的就业新空间。

多因驱动,展现经济新活力

新职业加速涌现的背后,是蓬勃兴起的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陈建伟认为,新职业的诞生是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需求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

职业需求离不开产业支撑。以低空经济为例,随着其纳入国家战略,无人机规模快速扩大,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截至2024年底,全国注册无人机已突破217万架,比上年底增加一倍。此次新增的“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职业,主要负责无人机群路线规划、飞行计划与任务制定及现场管理,精准匹配了“飞手”岗位的爆发式需求。

消费升级也是新职业涌现的重要推动力。睡眠健康管理师、家政服务经理人、旅拍定制师等新职业,扎根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精准捕捉消费升级的痛点。



以睡眠经济为例,《2025中国睡眠健康研究白皮书》显示,1/4人群睡眠不足6小时,零点后入睡人群已超半数,近四成人群存在夜间易醒问题。有统计显示,专业睡眠服务人员缺口达10万人。睡眠健康管理师的出现既填补了市场空白,也折射出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更高追求。

陈建伟表示,透过新职业的窗口,可以窥见中国经济已经从传统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以及人们对高品质生活服务的旺盛需求。

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潜力巨大。新职业的涌现,既是消费需求持续细分与扩容的结果,也是国内消费活力持续迸发的证明。

“这些新职业一部分通过新经济发展伴生而来,还有一些是传统产业精细分工后的结果。”盘和林说,由此可见中国经济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产业门类越来越齐全,需求越来越多样。

激活就业,助推产业升级

新职业不仅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映照,也是就业市场的“加油站”与产业升级的催化剂。

在就业端,新职业为市场开辟了多元空间。陈建伟指出,新职业通过设定专业标准,倒逼产业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进而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

以钢结构装配工为例,在建筑行业向装配式建筑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持证上岗的钢结构装配工使装配式建筑施工效率提升30%,既为从业者带来更高收入,也为建筑业转型注入动能。咖啡加工工、代用茶加工工等职业,则推动传统饮品行业向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在产业端,新职业还能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形成协同共进的产业生态。无人机产业的壮大,不仅需要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还拉动了无人机零部件制造、飞行培训、数据处理等配套产业;睡眠健康管理师的兴起,则推动了睡眠监测设备研发、睡眠康复产品生产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职业带动产业、产业反哺职业”的良性循环。



盘和林强调,新职业的认证将推动从业者专业门槛提升,同时政府配套的人才与产业政策也有望持续跟进,进一步强化专业素养并带动相关产业加速成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提醒,新职业本身不直接创造就业,但其明确的职业定位能提升就业精准度,让人才培养更有方向。

新职业产生后,如何培养适应新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专家指出,人才培养需要政府、企业、院校和社会各方协同发力。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新职业发布后将制定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加强新职业培训和评价工作,引导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对接。

陈建伟表示,在人才培养供给端,需要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建立跨界融合的课程体系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同时,鼓励各类院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现“做中学”与“学中做”。

在人才需求监测方面,必须建立敏捷的教育响应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快速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确保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储朝晖特别指出,新职业人才培养与高校专业设置并非简单对应关系。职业侧重技能与知识应用,而高校专业以学科体系为基础,二者存在差异。

以低空经济为例,其涵盖技术、商业等多领域,需跨学科协同培养。高校需根据产业实际需求,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而非机械匹配专业与职业。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