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超预期,超乎想象”,余承东看到全新问界M7的预售表现如是说。
开启预订10分钟小订数量突破2万台,1小时突破10万台,24小时内超过15万台,最终在9月12日,预售8天内,小订订单量突破19万。
全新问界M7以这一成绩强势回归市场,未来大定破记录、迈上热销轨道已无悬念。
预售价格28.8万元至38.8万元,就像我曾经预计的,基本上看齐现款M7 ULTRA的产品定价。
定位拔高,全新M7凭什么?
尽管名称未变,全新问界M7确实是一款彻底换代的产品,平台定位有了本质改变。虽然车身外部尺寸变化收敛,但轴距大幅增加至3030mm,呈现出“长轴距、短车身、四轮四角”的典型新能源平台的车身比例。
底盘部分,前悬架也从麦弗逊升级为双叉臂结构,再加上问界一贯大量铝材的应用,这就是一个高端车必备的硬件素质。
尺寸、平台、底盘的升级,是全新M7相较现款拔高定位的底层逻辑。
它虽然还叫“M7”,但身份和体系已经被重构,已经和现款的M7完完全全没有任何关系了。
核心亮点在哪里?
全新问界M7外观酷似缩小版的问界M8,线条更流畅,气场显著提升。提供多款车身颜色搭配高亮或熏黑窗框饰条,外观的个性化程度相较M9和M9更高。内饰并未采用M9和M8的三联屏布局,而是以独立悬浮16.1英寸的中控屏配合左右对称的仪表屏与副驾屏,在这个尺寸的空间中,视觉更清爽,操作也更便捷。
虽然尺寸变化并不夸张,但得益于于更高阶的平台打造,全新M7在纵向与横向空间方面都比现款有明显提升。五座版的后排与后备箱空间宽裕,实用性强。六座版第三排可满足中等身材成人乘坐,纯电版本还增设了电动开启的前备箱。
而在现在“大电池小油箱”的主流增程车路径中,全新M7也迎合了趋势,它的增程Ultra版纯电续航达到315公里,已经和一般的小型纯电能力无异,增程版综合续航达到夸张的1600km;纯电则是一如既往的强,710公里的续航能力已经不怕出远门了。
消费者非常看重的智驾方面也作出重要升级,看齐了问界M8:Pro+版新增一颗舱内激光雷达,提升恶劣环境下的感知能力。而从Max版开始,硬件与问界M8完全一致,配备1颗主激光雷达、1颗固态激光雷达及5颗4D毫米波雷达,支持华为ADS4.0高阶智驾功能。
定价是否具备竞争力?
预售价一出,下单小程序被“冲”到服务器宕机,但也有人直呼“卖贵了”。
全新问界M7共推出12个配置版本,覆盖不同动力、座椅布局与智驾水平。如需满血华为ADS4.0,最低门槛为5座增程Max版,预售价32.8万元,6座版则为34.8万元。相较现款M7的智驾版,价格上涨近4万元。若对比四驱版本,全新M7相较现款价格实际上涨不到2万元,续航和动力架构则有显著升级。
与同品牌车型对比,全新M7增程版相比问界M8价差明显,五座/六座相差分别达7.18万与6.18万元,而纯电版价差会更少,3.18万元。
再看市场竞品,如同我早先所说,它的主力竞品毫无疑问直指理想L8,如果你仔细对比尺寸、座椅布局、配置层级甚至智驾系统的高低搭配,会发现问界M7的配置和预售价基本就是参照理想L8来的。
但理想在今年推出纯电的i系列之后,这个级别有i8与L8两个车型存在,其中理想L8激光雷达版起售价34.98万元、i8为33.98万元,只有纯电车型问界M7是明显高于i8的。
所以全新M7的预售价格贵吗?
我的回答是:不算便宜、但也合理。
问界全新M7起售价上调的底层逻辑在于品牌的认可度的提升,这也是它选择取消单电机版本、全系标配四驱的底气,这样的动作,也为鸿蒙智行“五界”中的其它相似定位留出更多的差异化市场空间,比如智界R7。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购入鸿蒙智行“五界”的消费者很大一部分是冲着华为提供的智驾来的,但目前华为高阶智驾已不仅限于AITO问界或其它鸿蒙智行品牌,比如深蓝S09、传祺向往S9等品牌甚至五菱品牌也开始搭载,“华为乾崑ADS”所造成的差异感,正在逐渐被抹平。
此外,我们还可以大胆预测一下,从预售价来看,问界M7是现在少有的纯电比增程贵不少的车型,未来正式上市之后,M7纯电版的价格可能会有惊喜。
全新问界M7通过平台换代、空间优化、续航提升和智驾升级,实现了产品力的全面进化。其定价虽有所上涨,但仍处于主流中大型新能源SUV的竞争区间之内。
最终是否值得入手,有考虑的消费者不妨多点耐心,去等一手9月23日的正式价格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