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万到十万级的纯电小车市场里,大家早就习惯了“三剑客”——吉利星愿、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它们的角色很明确:代步工具,遮风挡雨,买得起,用得住。可今晚,极狐 T1 登场,把“入门电动小车”这件事,玩出了另一种味道。
价格切得准,但气质完全不同
极狐 T1 的定价区间在 6.28 万—8.78 万,跟吉利星愿重叠度极高。按常规逻辑,它就是要抢星愿和海鸥的饭碗。但极狐的目标并不满足于“抢量”,而是要把产品气质直接拉到 Smart #1、MINI Cooper E 那种级别。换句话说,极狐想让消费者意识到:小车,也能有豪华感。
这其实是个挺大胆的操作。你用入门价格,打中端体验,如果真能成立,那极狐 T1 不只是补位,而是改写了 A0 级市场的认知。
设计:终于不再“呆萌复古脸”
过去的纯电小车几乎是一个模板:圆润、可爱、复古,乍看新鲜,但时间久了,难免审美疲劳。极狐 T1 则彻底换了画风,走“北欧简约+运动感”的路线。
前脸用上了贯穿式灯组、括弧状进气口,尾部则通过熏黑饰条制造出“假贯穿”的精致效果。整体看上去不再是“小萌物”,而是一辆小号的都市座驾。有人说它的线条有点斯堪的纳维亚艺术气质,这个评价并不夸张。
车内同样不走廉价感,15.6 英寸大屏+8.8 英寸仪表屏,双色材质和干净的中控布局,透出了一种“北欧家居感”。在一台 7 万块的小车里看到这种审美,算是罕见。
空间:四轮四角,把小车玩成“大车”
极狐 T1 的另一个杀手锏,就是空间极致。车长 4337mm、轴距 2770mm,轴长比甚至比 MINI 还激进。落在体验上,身高 1.7 米的乘客在后排可以轻松翘二郎腿,甚至有点 SUV 的即视感。
这种空间感,得益于纯电平台的天生优势。换句话说,它真正兑现了“车身小、空间大”的承诺。而且 T1 还加了不少实用巧思,比如前排座椅一键放平,秒变午休空间,第二排放倒后后备厢可扩展到 1352L,完全能满足一台家用主力车的需求。
这就是所谓的“小车整大活”:极狐不想让 T1 只是个通勤工具,而是真正能替代家里唯一一辆车。
配置:同价位的小车们要脸红
极狐显然不愿在配置上留遗憾。通风加热座椅、主驾记忆、360 全景影像、透明底盘、热泵空调、外放电,甚至还有 50 米循迹倒车、自动泊车。要知道,这些功能放到 15 万以上车型都算亮点。
车机也对标年轻人需求:全场景 AI 助手,支持华为 HiCar、苹果 CarPlay、安卓 Carlink。基本上,能想到的互联需求它都覆盖了。
这一点特别值得强调:极狐 T1 不是在用“减配”来打价格,而是用“加料”来打价值感。
品质:小车也能很硬核
很多人买小车不敢跑长途,一个原因是电池续航不放心,另一个原因是安全性心里没底。极狐在这两点上明显是“反其道而行”。
安全方面,T1 采用三环笼式车身+1500Mpa 热成型钢 AB 柱,电池通过了国标提前一年测试,还放话“烧一赔一”。这话放得狠,背后是麦格纳的造车底子撑腰——毕竟奔驰 G 级也是它造的。
续航方面,CLTC 最高 425 公里,实测达成率超过 100%,支持快充,30%-80% 仅需 16 分钟。对于城市和跨城需求来说,这已经足够让人安心。
驾驶:灵活和稳定的平衡
四轮四角布局带来 MINI 式的灵活指向性,但极狐并没有追求后驱,而是坚持前驱,理由很简单:小车车尾轻,如果用后驱,动态过于灵活,反而容易失控。前驱则兼顾安全性和日常乐趣。
两种动力版本:70kW 和 95kW,完全覆盖城市到高速场景。底盘调校延续极狐一贯的稳健风格——它不像一些小车那样轻飘飘,而是给人“厚重”的安心感。
说到底,极狐 T1 并不是简单地在小车市场里插一脚,而是想重新定义“小车该是什么”。
• 设计上,它摆脱了“可爱脸”,给了用户一台能让人产生自豪感的小车。
• 空间上,它不再只是“买菜代步”,而是能承担家庭主力的角色。
• 品质上,它直接把门槛提到“豪华小车”的级别。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极狐 T1 是“以星愿的价格,买到 Smart 的体验”。
问题在于,这样的模式能不能被市场接受?极狐显然是下了血本,但消费者是否愿意为小车付出更高溢价,还是继续追求“便宜够用”,这将是考验。
不过从市场角度来看,极狐至少做了一件正确的事:让 A0 级电动车不再只是“低端工具”,而是一种有质感、有审美、有体验的选择。这本身,就是对行业的再定义。
另外,极狐T1 还率先重磅承诺“三电终身质保、电池自燃烧一赔一、8年或15万公里内电池衰减低于70%只换不修”,这同样也提升了小车的品质感。
6.28 万起售的极狐 T1,已经把“小车市场”从“低端凑合”拉向了“精品可选”。它可能不会一夜之间颠覆“小车三剑客”,但它的存在,必然会迫使同级别重新思考:小车,能不能也有高级感?
从这个意义上说,极狐 T1 不只是来抢市场的,它是来改写游戏规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