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高德选择背水一战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周琳 鞭牛士 时间:2025-09-10 18:05:27

哎,这两天的瓜都变味了。

男女关系少了,阿里封楼成了新鲜事。有人说,是芯片项目的秘密基地,也有人猜,阿里在本地生活领域要放大招。消息越传越玄乎,吊足了外界胃口。

直到今天,高德终于揭晓答案,推出「扫街榜」。

上线之后,我第一时间体验了一下,周边推荐的几家餐厅确实很棒,但问题也明显:SKU 太少,大多数选择都在 3 公里以外。

这说明产品的雏形已经跑通,想在用户心智里真正站稳,还得走很长一段路。智远认为,这次行为背后,是阿里在本地生活的又一次豪赌。

赌什么呢?为什么又是高德?这次有什么不同?

先说客观事实,阿里在本地生活上,已经失败过太多次了;十几年来,从口碑到饿了么,从淘宝闪购到和抖音合作,几乎每一次都是轰轰烈烈开局,最后不了了之。

打法也差不多:

补贴撒出去,声势拉满,一旦补贴停下,用户心智立刻崩塌,业务跟着收场,这是阿里在本地生活的老毛病。它喜欢靠「大声量」赢得开局,却很少能靠产品留住用户。

组织上,口碑、饿了么、飞猪、各自为战,内部消耗严重;对外打美团,对内却常常资源打架,再加上 KPI 导向,高层要数据,业务端只能拼命冲量,等补贴烧完,用户一哄而散,留下的只有一个个「试过」的痕迹。

所以,这次回过头来再次押注高德,让老树发新牙,也是万不得已,主要在于,高德是阿里手里少有的「稳定入口」。

QuestMobile 报告显示,在 2024 年国庆期间,高德日活峰值曾突破2.8 亿,月活则超过8 亿,它几乎成了国民级应用,是用户每天都会打开的 App,打开频率甚至高过淘宝。

更关键的是,高德和「出行—消费」天然挂钩,用户出门前打开地图,导航到餐厅或商场,已经处在消费决策的「临界点」。这一点,饿了么(偏到家场景)和口碑(偏点评入口)都不具备。

阿里自己也明白,高德可能是它在本地生活里唯一还能扳回一局的底牌。

2020 年,高德试过做「高德指南」,想复制大众点评,结果没激起什么水花;2021 年,把飞猪、饿了么并进来,组建所谓生活服务板块;2023 年,又把口碑塞进高德,还上线「秒送跑腿」;2024 年甚至拉上抖音,接了团购入口。

一路下来,虽然一地鸡毛,但方向很明确:阿里一直在把本地生活的筹码,逐步往高德身上推。

智远分析认为,这次排场,也说明了阿里的决心,「封楼」、外界的各种猜测,仪式感做足,背后真正要说明的是:它要让高德承担本地生活的翻身仗。

光有决心还不够。

更现实的原因是,行业压力让阿里没有退路;一边是美团和大众点评,牢牢占据「吃喝玩乐」的入口,几乎把格局钉死;另一边是抖音、小红书,正通过内容种草把年轻人从点评心智里拉出来。

阿里必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高德是唯一一个能承载日活、又能自然衔接消费的产品。

还有一点,本地生活早已不是边缘市场。中国社会零售里,到店消费占了接近一半,美团的基本盘也是靠这一块才撑起了庞大的市值。

对阿里来说,筹码已经不多,高德是最后能下的一注。

这点没有任何悬念。这回能把大旗舞动吗?还是和前几次一样?刚开始就结束了?

智远分析认为,要判断这一点,最好参照是国外的Google Maps。因为在美国,地图已经直接演化成了「生活入口」。

以前,Google Maps用来帮人找路。后来慢慢地,大家不太爱用 Yelp 或 TripAdvisor 了,转而直接在 Maps 上找吃喝玩乐。

想找餐厅、咖啡馆,甚至酒店和景点,打开 Maps 就行:有推荐、有评分、有导航,一步完成决策。它已经从一个「路标」升级成了「一站式城市指南」。

我查了下外媒restroworks给的数据,62% 的美国消费者会用 Google 来发现餐厅,比例远超 Yelp 等传统平台。

同时,和「吃」有关的搜索在爆炸式增长,比如「food near me」同比上涨 99%、「food near me open now」更是暴涨了 875%。

Google 的研究也指出,76% 的本地搜索会在 24 小时内转化为到店消费,28% 会当日直接成交;这些数字说明,Maps已经和实际消费强绑定。

而且,功能层面上,Maps 也在不断强化这种入口心智。

比如:

「Local Pack」,当你搜索「附近餐厅」时,前三个结果都是地图卡片形式的推荐,占据了大部分点击;又比如「Trending 榜单」,会自动推送最近最火的餐厅清单。

还有 AI 推荐,你直接问「适合约会的餐厅」,Maps 就能给出一整套答案,附带评分和导航;再加上人均消费、营业时间、是否外卖这些筛选工具,用户完全没必要跳到别的应用。

这些功能叠加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闭环:发现、筛选、导航、到店。对用户来说,比单纯刷评论社区更直接、更高效。

但在中国,情况完全不一样。

地图等于导航,依然是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你要找饭店,大部分人会打开大众点评、美团,或者在小红书、抖音刷种草,然后再把地址复制到高德导航。

也就是说,「生活入口」在中国被内容平台牢牢占住,地图只是在最后一环负责带路。

智远认为,这正是关键差异所在。

Google Maps 在国外走通了「地图即生活入口」的路径,有数据、有功能、有心智沉淀;在中国,高德要复制这条路,必须面对用户习惯的巨大阻力。

光说国外的地图入口已经成熟了,还不够,还有国内。

国内用户早就被点评、抖音和小红书教育成了「先看内容,再去地图」的逻辑。高德的「脚步丈量的口碑」,能撼动大众点评吗?

大众点评的核心逻辑,靠「人」。十几年来,它一直是一个由用户评论撑起来的平台。你要吃火锅、要找咖啡馆,第一反应就是上点评看看别人怎么说。

久而久之,「先看点评,再做决定」成了习惯,也成了点评的最大护城河;这种护城河有两层:一,用户心智,二,内容沉淀。

十多年累积下来的评论数据,几乎覆盖了所有主流城市和大部分热门商户;用户已经习惯了进去刷评论,商家也不得不依赖点评做口碑和投放广告。对美团来说,大众点评更是广告收入的重要支柱。

但护城河再深,也不是没有裂缝。点评最大软肋:刷单和虚假评价。

这个问题早就被监管和媒体盯上了。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个问题:从 2018 年到 2025 年 2 月,涉及消费虚假宣传的案件就有6734件(南方网经济频道)。

而其中不少和网络刷单、虚假点评相关。对消费者来说,你看到的「5星好评」,很可能是钱刷出来的。

当然,点评自己也不是没管。

它对外一直强调,平台里有超过600种算法用来识别和屏蔽虚假评论,但现实是,猫鼠游戏永远存在,平台只能压制,却难以彻底根除。

智远认为,这正好给了高德一个切口。

高德想做「脚步丈量的口碑」。导航数据、复购数据、到店轨迹,几乎没有造假的空间。这些「冷数据」理论上更真实,能一定程度上解决点评的虚假评价问题。

可问题是,高德数据虽然真实,但缺少「人味」。

点评的评论里有故事、有照片、有体验,用户愿意去刷一刷。高德的数据再硬,也难以带来这种社区氛围和情绪共鸣。

更麻烦的是,高德要面对的对手不只点评,抖音、小红书正在用短视频和图文种草抢年轻用户的心智,换句话说,点评守着老用户,高德想突破,但年轻人的注意力,已经被内容平台分走。

所以,智远认为,高德能不能凭「脚的口碑」去填补点评的裂缝,是一个问号;就算找到切口,点评的护城河也不会轻易被攻破。它的用户心智和内容沉淀依然在,广告商业化模式也还很稳固。

过去几年,它要满足地图导航的刚需,又不断被塞进广告、跑腿、团购入口,产品越来越臃肿。用户一打开高德,先看到一屏广告。

智远认为,这种「负担」会拖慢扫街榜的落地。榜单要想成为用户的首选入口,需要干净、简洁、可信的体验。如果高德依旧背着那么多 KPI 和入口,方向没错,最后也可能被执行层面拖垮。

高德把「扫街榜」当成突破口,背后意义在阿里战略层面。餐饮只是切口,它真正想把散落在各处的生活服务重新拉到一张网里。

淘宝负责线上交易和流量,高德承接线下决策,两端打通,就能让用户从线上消费一路延伸到线下场景;换句话说,阿里想借高德,重建一张属于自己的「消费地图」。

比如:

你在淘宝上买了旅游套餐,打开高德就能看到目的地的餐厅榜单;你用支付宝支付时,顺带跳出附近商户的推荐。榜单成了阿里各条线打通的「枢纽」。

这种想象空间很大。未来,「扫街榜」完全可以扩展到餐饮之外的场景:

类似于和飞猪结合,做城市旅游榜单;和饿了么结合,做即时外卖和跑腿推荐;和淘天结合,形成线上线下导流;再叠加支付宝的支付、会员、芝麻信用,形成一个完整的消费闭环。

这才是阿里看重的。还有一点,是它最近在搞的AI能力。

智远认为,AI 对「扫街榜」的关键在于它能把数据变推荐。高德的数据没人味,现在加上 AI,可以做两件事:

一是个性化,结合用户的出行轨迹、支付习惯,算出最贴合你的榜单;另一方面用风控识别异常,减少刷榜;Google Maps 已经在用 AI 推荐,抖音、小红书也靠算法分发种草,剩下的压力给到大众点评。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意义,是信号本身。

对内,阿里要告诉团队,高德是新一轮本地生活的主力,资源会往这边集中,有利于重整士气;对外,它要告诉市场:阿里没退场,高德这次是真回来了。

区别在于,以前靠补贴和声势,这次赌注押在了一个有可能真正串通线上与线下入口的方案:稳定的「入口」,精准的数据支持,以及可扩展的生态链条。扫街榜本身,便是这场博弈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社群里,有朋友开玩笑说:

旧资产被刘强东猛踹一脚就盘活了,阿里的功臣可能也得算上刘强东;听着是调侃,但话糙理不糙。阿里没解开的课题,现在又摆在桌面上,不同的是,这一次它必须给出一个正面的答案。

哎,很多事和人生一样,没解开的课题,总会一再回来,直到真正面对它。挺烦的。也正因如此,每一次面对,才能真正改变命运。(王智远)

标签: 高德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