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高净值都在抢量化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柳晴雪 远川聊资管 时间:2025-09-09 16:33:39


2021 年1 月,63 家百亿私募里有 38 家主观多头,只有10 家量化,4 年后剧本反了过来,90 家百亿私募里主观多头降至 29 家,量化暴增至44 家。

量化核心产品接连封盘,稀缺额度露头就秒,路演排期比帅帅精致家常菜还要难约。


2021 年,代销渠道招络公募明星奔私创业,一募就是一百亿。2025 年,私募创业的核心力量变成了百亿量化不断出走的核心投研。有渠道摇身一变明星量化制作人,不仅介绍资金,提供数据系统,还帮忙培训运营员工,集成了一套保姆式创业服务。

华年的薛钰新、远和的彭旺、长鲸九州的李爽,来自三家百亿大厂,他们新私募规模快速扩张,有的已经接近百亿。就像几年前业内热议“东方红三兄弟”,如今他们已被视为“量化新生代三巨头”。

百亿私募分布、私募创业速度,向来都与私募策略的业绩直接相关。

截至 8 月 22日,国联期货1000 指增收益 41.13%,500 指增收益 48.48%,空气指增收益40.99%,与之相比,火富牛主观多头精选指数即便拿下30.72% 的高收益,还是有些相形见绌。

即使排除微盘策略,无论收益,还是夏普,量化多头都战胜了主观多头。


炒股群总是调侃吴悦风什么时候回本,但斌买美股究竟赚了多少收益,量化争议的重点却不是业绩,而是高层撕逼、腐败返佣、违反竞业等高ROE行业才会出现的蛋糕分配问题。

也许因为产品之间更低的业绩方差,净值曲线更高的夏普,私募行业的资金流向发生了变化:

量化私募大展宏图,主观私募越涨越赎。

以小为美

今年量化如此春风得意,与小盘股Beta的强势密不可分。

截至 9 月 2 日,中证 2000 指数年内涨幅 33.50%,万得微盘股指数更是涨了 65.89%。其中,中证 2000 指数市盈率 163.8 倍,处于历史分位值的 99.8%,成分股中的亏损公司,过去四个季度合计亏掉了1211 亿。

业绩惨不忍睹,估值高不可攀,恰恰彰显了小票牛的暴力程度。

今年新晋百亿的量化私募,或多或少也都像他们的上一辈一样,再次借助了小票的东风。

这一点在睿量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去年2月,它曾因策略集中于小微盘而受到市场质疑,时至今日,这反而成为了吸引资金的标签。

用小微盘卷夏普本身就是许多量化管理人经久不衰的策略,而为了在这个衡量客户体验感的指标上精益求精,推出 T0 指增,用小票波动带来的T0 Alpha,搭配小微盘现阶段强Beta的量化管理人也不在少数。

二季度,三家擅长 T0 的管理人——顽岩、蒙玺、微观博易,规模迅速突破了百亿。

有意思的是,蒙玺的产品菜单上架了小市值全家桶(中证1000、中证2000 、国证 2000、万得小市值、全A 等权等指增产品)。例如全A等权指增赋予全市场股票(剔除ST/ST*)一样的权重,持仓天然偏向小微盘,叠加底仓T0做增强。蒙玺万得小市值指增,更是被渠道称为“小市值的王”,抢都抢不到。

不过,T0 的收益来源于波动率和成交量,如果遇到今年小微盘极致上涨的阶段,也很难T出超额。

但这也给了想进步的量化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机会。

比如,微观博易推出了T0 Plus 产品线。一般来说,做T0指增的管理人要复制一遍指数成分股做底仓,微观博易在这个过程中,剔除指数中波动率不高的成分股,然后混合了选股的Alpha策略,力求极端行情也不落下。只是这样的策略早早封盘,还有着不小的认购门槛。

高净值人群焦虑的是,好的小市值策略不是封盘,就是抬高门槛,把自己变得比鳄鱼皮还难买。理财经理在群里聊私募也小心翼翼,生怕大家一下子把额度给买光了。在以小为美的市场审美之下,错过小市值额度的资方,拿起显微镜找起了北交所T0的额度。

这种焦虑和抢不到 ZIMOMO的心理没有分别,本质是因为稀缺。一来,小市值策略容量本来就不高,二来,量化整体收紧了市值敞口。

要知道去年私募新规发布之前,容量更高的500 指增、1000 指增成分股可以偏向小微盘,如今中证2000相对中证500超额的相关性从去年的44%骤降至今年的7.72%[1],导致更多资金涌向小市值策略,而后者显然承载不了那么大的配置需求。

不过还是不要低估基金经理钻空子的能力,有官媒报道,当前量化选股(空气指增)的成分股中,小微盘的敞口高达 70%[3]。

偏爱择时

今年量化行业最大的变量来自两家杭州的百亿私募:幻方发布的DeepSeek R1模型改变了量化行业的民间风评,龙旗巨星一号的成功刮起了一阵量化择时的旋风。

有代销人士向笔者透露,今年最火的策略是量化选股,近 5 年都没有超额那么好做的时候。“甚至普通量化选股都满足不了高净值客户,最好还要带点择时。”

高净值人群买量化选股是在市场“杠铃行情”下小盘大盘的收益都想要,买择时量选则更进一步,希望把大的回撤也规避掉。

正仁量化表示,90% 的客户联络管理人是为了听私募观点,而非购买产品,核心是因为指增体验不好:

牛市谁都能买到涨停票,量化收益不如集中持仓,指增能够大卖只是源于牛市情绪煽动,并非底层逻辑真的被投资者认可;而熊市时无脑满仓,则必然亏损。总结来看,量化指增只有在震荡市才有吸引力。而择时产品不仅能在震荡市积累超额,还能在牛市加仓、熊市降仓[5]。

《2024/25年度中国量化投资白皮书》显示,只有 13.88% 的调研对象完全不择时,有 49 家把择时列入本年度的战略重点。当主观还在对择时半推半就,量化早已把择时玩出了花。

目前,量化择时可以粗略分为三个派别:

其一,风格择时。依据风格信号大小盘轮动,不过预判风格向来玄学。

5 月 29 日,盛冠达基金经理何纯将量化择时产品,由纯小微盘策略,调整为一半大盘低波红利,一半小微盘。尴尬的是,调仓后的一段时间大盘反成拖累。

其二,因子择时。例如龙旗,构建以量价因子为主的择时策略,运用AI模型来动态调整多头仓位,模型触发率越高,仓位越重,反之仓位越低。

有趣的是,远和、守正用奇、橡木三家择时玩家的核心PM 来自龙旗。如果说杭州主观期货的黄埔军校是永安,那么量化择时的黄埔军校便是龙旗。

其三,根据CTA 时序信号进行仓位择时。通过股指CTA趋势信号判断市场强弱情景对多空头寸进行调节。例如合骥,多头端为量化选股,空头端运用股指期货择时对冲。再例如衍合,股指多空都做,市场趋势向上还可以开股指多单增强[2]。

说起来复杂,无论是龙旗对各因子打分调整多头持仓,衍和基于CTA 趋势信号调整多空仓位比例,还是盛丰依据反转择时模型看多时融资上杠杆,甚至像念觉那样预测波动率提升后买入看涨期权。

量化择时实质就是依据不同的信号来调整仓位,用模型的择时取代人类的盘感。

毕竟,高净值客户的口味向来很纯粹,只想要一直涨、一直爽,以前看主观就喜欢既要能选股、又得会择时的基金经理,到了量化这里,数据比较就更直观了,谁的回撤小,谁的夏普高,一目了然。

所以,量化择时额度被疯抢也不难理解,在高净值人群日益增长的低波需求面前,相信一个没有情感的机器总比相信一个可能会犯错的人更加靠谱。

尾声

通过与银行渠道的交流,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卖房买私募的高净值人群越来越多。以前“离婚”抢房票的人群,现在蜂拥而来抢夺量化小市值指增、量化择时产品的额度。

翻开招商银行半年报,不难翻出一些端倪:招行 1000 万 AUM 以上的客户数在182740户,同比增长8.07%。同时,信托收入大增47%,销售额同比飙升 175%。一般私募不由银行直接销售,大多借助信托通道代销,可以见得私募在招行销售的火爆[4]。

中信证券也指出,本轮牛市并不是散户市,高净值人群以及企业客户参与热情明显更高,面向高净值客户的私募产品热度也远高于公募产品。

一边是公募基金 8 月单周赎回超过 2024 年以来的平均水平,另一边是年内私募新备案超过7900 只,同比大增超 80%。备案数量前10 名中有 9家百亿量化,明汯、宽德、黑翼三家备案了 100 只以上。

就像 2020 年狂奔的公募基金是推高核心资产的关键力量,2025 年的量化私募也成小微盘股的核心增量。以至于 8 月量化备案数量骤降,有人担心牛市增量资金续不上怎么办?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微盘和 2000 指数估值位于历史最高值附近,拥挤度也非常高,就如 2021年的茅指数。那轮公募基金和主观私募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留存远比获客更难,策略容量和超额回报远没有管理人原本想象的那么高。

对于资管这门生意来说,规模扩张只是竞争的开始。


参考资料

[1]量化私募并非小市值主要推手,国金证券研究

[2]疯狂的“量化择时”,是真法宝还是新噱头?策略方舟投研

[3]量化交易新规落地,高频交易戴上“紧箍咒”,21 世纪经济报道

[4]解读一下招行的半年报,表舅是养基大户

[5]正仁:潮汐有变,AI有恒,2024/25 年度中国量化投资白皮书

封面shotdeck

作者:沈晖

编辑:张婕妤

责任编辑:张婕妤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