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作者|DorAemon
日前,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近日发朋友圈称,零跑单日订单量再创历史新高。
根据朱江明公布的订单数据截图,9月7日零跑全车系净增锁单量达4663台,刷新品牌单日纪录。同时,本月累计净增锁单量突破14556台。
最新数据显示,零跑8月交付量达到57066台,连续六个月稳居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经历深刻重构,曾经的头部品牌如今可能逐渐掉队,曾经不被看好的玩家如今也可能异军突起。虽然竞争激烈,但对笔者来说,依然难掩心中疑问:为什么零跑汽车“火了”?
精准的产品定位
极致性价比
零跑的成功,首先源于其清晰的产品定位和极致的价格策略。
今年7月,零跑推出B01车型,以8.98万元的起售价和最高650公里续航的配置,成功击中了主流消费者对“好用不贵”的智能电动车的需求痛点。上市首月即交付破万的成绩,证明了这一策略的市场认可度。
相比之下,蔚来和理想早期选择从高端市场切入,虽然建立了品牌溢价,但在扩大市场规模方面面临挑战。
蔚来主品牌车型售价普遍在30万元以上,虽已推出乐道品牌进攻大众市场,但整体仍处于扩张初期。
理想汽车则专注于增程技术路线和家庭用户定位,其产品售价也普遍高于25万元,在当前消费环境下增长承压。
成本控制优势:全域自研
零跑能够提供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背后是其“全域自研”战略带来的成本控制能力。据悉,零跑自主研发和制造约65%的核心零部件,包括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硬件和智能座舱等。通过平台化设计,零跑实现了88%的零件在不同车型间通用,大幅降低了研发和生产成本。
在电池方面,零跑采用“宁德时代电芯+自研封装”模式,使电池包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约20%。这种对供应链的深度整合和成本控制能力,让零跑在价格敏感的主流市场中拥有了决定性优势。
其他新势力品牌中,小鹏汽车虽然同样重视技术研发,尤其在智能驾驶领域投入巨大,但这些高技术投入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结构。
蔚来坚持的换电技术路线虽然提供了独特的用户体验,但也带来了沉重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使其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盈利。
海外销量大涨
零跑与Stellantis集团及中国一汽的战略合作,为其带来了资金、技术、供应链和渠道等多方面的支持。特别是与Stellantis的合作,为零跑快速打开欧洲市场提供了强大助力。2025年上半年,零跑出口超2万辆,7月欧洲订单超4000辆,8月甚至超越比亚迪,登顶德国纯电市场。
这种成功的出海战略,与其他新势力形成鲜明对比。
蔚来虽然早期就布局欧洲市场,但其高端定位和换电模式在海外推广面临更大挑战。
理想汽车则专注于中国市场,海外布局相对滞后。小鹏汽车虽然也尝试出海,但规模和速度不及零跑。
继理想后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财务上的积极变化是零跑销量大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2025年上半年,零跑首次实现了半年度盈利,净利润达0.3亿元,毛利率提升至14.1%。这使其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的中国造车新势力。
这一盈利能力的突破,来自于销量规模扩大、成本控制能力提升和产品结构优化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浙江国资背景股东26亿元人民币的定向增发,更为零跑在800V平台、智驾等核心技术研发上提供了更多资金支持。
相比之下,蔚来虽然营收规模庞大,但至今仍未实现盈利,高昂的研发和基础设施投入持续拖累其财务报表。
小鹏汽车虽然亏损持续收窄,但同样面临盈利挑战。
理想汽车曾率先实现盈利,但近期因产品转型和市场竞争加剧,业绩出现波动。
把握住市场消费趋势
零跑的崛起恰逢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趋势的转变。2025年,随着电动车普及率提高,市场从早期采用者阶段进入早期大众阶段,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而对科技炫酷的追求相对降低。
这一转变正好契合零跑的产品特点。同时,欧洲市场对中国电动车的接受度提高,为零跑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例如零跑首款全球车型Lafa5计划9月8日在慕尼黑车展全球首秀。
新势力车企“各有各的难”
零跑的异军突起,反映了中国新势力车企之间的分化正在加剧。曾经齐头并进的“蔚小理”如今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理想汽车正处在转型阵痛期。其赖以成功的增程式路线面临越来越多竞争者的挑战,问界、零跑等都推出了有竞争力的增程产品。而其在纯电领域的尝试市场反响未达预期,导致青黄不接,销量连续下滑。
蔚来汽车则面临高端市场增长瓶颈。虽然通过推出乐道品牌获取大众市场用户,但主品牌增长放缓,加上仍未能实现盈利,使市场对其持更加审慎的态度。
小鹏汽车在2025年表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销量同比大幅增长,通过MONA等车型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其与大众的合作也在深化。如果说零跑是“高歌猛进”,小鹏则是“涅槃重生”,两者路径不同,但都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暂时领先不代表最终胜利
零跑的成功能否持续,是行业关注的重点。随着规模扩大,零跑需要面对如何保持产品质量一致性、如何持续技术创新、如何管理多市场运营复杂性等挑战。
其他新势力也在积极调整战略。理想汽车正在加速纯电平台车型的推出;蔚来则通过乐道品牌进攻大众市场,并持续降本增效;小鹏汽车凭借技术积累和与大众的合作,可能迎来新一轮增长。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是一场长跑,暂时的领先不代表最终胜利。零跑的成功证明了极致性价比策略在当前市场的有效性,但要想长期胜出,还需要构建更加全面的竞争优势。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没有一成不变的竞争格局。只有准确把握消费趋势变化,高效整合资源,并具备快速执行能力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场竞争远未结束,只是进入了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