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听潮TI,作者 | 南风,编辑 | 刘勇
今年3月,知乎2024年四季度财报释放出首次单季盈利的消息后,知乎CEO周源收到了很多朋友发来的祝贺信息。
周源有理由高兴。知乎成立14年,在中文互联网世界里始终独树一帜,占位明确,差异化明显,不过长期面临着商业化拷问,如今终于迈过了盈利拐点。
现在又两个季度过去了,知乎的盈利能力在变得常态化。今年二季度,知乎实现经调整净利润9130万元,连续三个季度实现Non-GAAP盈利。
知乎的盈利成色,究竟几何?一句话概括:其盈利主要靠的是节流,而非开源。
今年上半年,知乎的营收同比下滑了23.7%,具体到营销服务、付费会员、职业培训这三大块业务看,营收也都是下滑的。
图/知乎半年报
但同期知乎在收入成本、总营运开支上的削减幅度更大——前者同比降低了31.13%,后者同比降低了30.87%。
这为知乎带来了更高的毛利率,上半年知乎毛利率由2024年同期的58.1%增加到了62.2%;同时其经营亏损也在收窄,由去年同期的4.09亿元收窄了64.9%至1.44亿元。
此外,知乎上半年实现盈利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投资赚了1.60亿,远高于去年同期的3871万。
换句话说,能省的地方知乎都在省。饶是如此,知乎上半年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也“只有”9828万。
不过对当下的知乎而言,赚多赚少或许并不重要,持续盈利的战略意义显然更
盈利拐点来了,但商业化新拐点还没来
知乎的盈利,是管理层过去一段时间里大力气推进降本增效的直接结果。
去年3月的财报电话会上,周源明确指出,知乎2024年的战略首先是加快实现盈利,优化对成本和费用的投入结构、提升运营效率。当时知乎CFO王晗也称,“只要我们主动缩减ROI没有那么高的投放,在用户的规模和用户质量两个目标之中,坚定地选择质量,那么知乎就可以很快地减亏甚至盈利。”
战略聚焦,战术收缩背后,实则思路有变。知乎这两年显性的一个变化在于,在社区生态和商业化的平衡上,更坚定选择了前者,哪怕会牺牲掉一部分规模增长。
一定程度上,这是周源在前几年“试错”后的一次主动调整。
去年10月接受腾讯科技专访时,周源提到,“......2021年知乎商业化和用户增速比较快,内心稍微有些膨胀。就觉得,OK,我们要追加投入、扩大规模,似乎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
2022年之前,知乎整体上处于加速推进商业变现的节奏,增长是第一要义。当时,知乎做过短视频、尝试过带货、布局了在线教育、创新出了新的广告业务即内容推广解决方案、推动了网文付费,希望找到广告之外的更多增长曲线。
知乎为此不断投入砝码:
聚焦到销售及营销开支费用上来看,2020年时知乎的这项费用还只有7.35亿元,但接下来的2021、2022年,这项费用分别攀升到了16.35亿元、20.26亿元,占营收比重都超过了55%;
聚焦到收入成本上来看,2020年时知乎这项费用还只有5.94亿元,但接下来的2021、2022年,这项费用分别攀升到了14.05亿元、17.97亿元,占营收比重都接近50%。
客观来看,知乎这两年的重投入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知乎的月活跃用户终于在2022年突破了1亿,知乎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广告依赖症”,付费会员收入开始挑起大梁,2023年成了知乎的第一大营收来源。
图/申万宏源证券
但知乎赚钱的速度赶不上花钱的速度,亏损一直在扩大。2021年知乎经调整净亏损7.47亿元,2022年扩大到11.96亿元。
另一重更深刻的代价在于,知乎大踏步搞商业化提速的这两年里,社区生态已经受到了影响,很多用户和创作者都在吐槽,知乎各种低质量的广告太多了。
周源的反思来得也快,他发现规模驱动增长的打法不适合知乎,因为会影响到社区生态,他希望知乎的增长是靠生态驱动的,“社区增长是生态驱动带出溢出式增长,并不是扩列式增长。所以,生态必须非常好、健康,才能溢出,吸引更多用户。”
2022年以后,知乎开始主动降速,重回“生态第一”的运营思路,即提升创作者体验、消费者口碑、社区氛围满意度。减亏是另一个主要目标。
仔细拆解,知乎的降速也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22-2023年,知乎在减亏上的迫切性还不算太高,只是在投入力度上保持了一定克制。2023年知乎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几乎与2022年持平,收入成本还高了近一个亿。
不再追加更多的投入,知乎受到的影响就较为明显了——2023年,知乎的月活跃用户数几乎没怎么变,微增了400万,收入同比增速也下滑了,从前一年的21.83%降到了16.48%。
第二个阶段是2024年至今,知乎在盈利上的迫切性更高,更大规模削减成本。
2024年,知乎花在销售及营销开支上的费用同比削减了4.49亿、收入成本同比削减了4.85亿。我们在文章开头也提到,今年上半年知乎延续了这一动作。
这带来的唯一的好消息是知乎终于开始盈利了,但在此之外:
2024年知乎的月活用户流失了超过1700万,收入少了4亿;知乎广告收入连年下滑的颓势还在延续,付费会员收入也减少了。
换言之,知乎“生态第一”的聚焦策略下,“生态驱动溢出式增长”现在看起来还是一张饼,知乎真正落到商业化上的新的拐点,其实还远未到来。
AI苦与甜:机遇背后是复杂性
中国互联网生态中长期保持着“独一无二”调性的独立内容社区并不算多,再加上活跃用户规模接近或超过1亿这个指标,剩下来的无外乎小红书、B站、知乎。
过去多年,这三家平台在商业化上始终面临着一个共同难题,即平台的商业化怎么和良好的社区生态兼容。
知乎在三家中最不一样——同样是内容社区,知乎的知识属性更强,娱乐属性更弱,社交属性一定程度上也不算高,因为问答机制下的用户交互就是会相对较慢,知乎整体的内容生态也是以图文为主。
知乎的优势在于此,内容的生命周期相对更长,优质内容占比相对更高;但知乎在用户吸引和留存上、在商业化变现与生态平衡上的高难度也在于此,尤其是在短视频内容消费成为主流的背景下。
这也是为什么,知乎过去这几年的战略摇摆姿态相比之下更加分明:要么高度投入、要么极度削减投入;要么急于加速商业化牺牲掉一部分社区健康度,要么为了社区生态牺牲掉一部分商业化目标。
前段时间,周源在接受凤凰网科技专访时也曾坦诚:“我们在规模化增长的一些阶段,我们其实做的是不太好的。”
由此,知乎2022年至今几乎所有的动作都围绕“生态第一”战略展开,其实是一次重新补课,是在一次短暂脱轨后,重新追求商业化与社区生态的平衡。
但知乎现在面临的局面与几年前又大不相同:
它不再像几年前那样需要急着找新的增长曲线,需要四处摸索,本质上更加聚焦了。
它面临着AI这一潜在的历史性机遇,同时AI也带来了更复杂的社区生态。
去年6月,知乎正式发布了全新的AI搜索产品“知乎直答”,并在过去一年里持续升级。知乎在二季度财报中提到,上半年知乎直答的活跃使用渗透率显著上升,近期知乎直答还推出了公共知识库,在阅读、问答及搜索方面场景,为创作者及用户提供无缝的AI交互体验,同时进一步减少专业领域的AI幻觉。
图/知乎官微
现阶段看下来,AI对知乎的赋能,一个很重要的落点,也是社区生态。知乎已经明确“可信内容✖️专家网络✖️AI能力”的战略,并认为这个发展路径是可以规模化的。
“高质量内容、可信赖的创作者以及AI能力之间的协同效应,将持续强化我们的差异化优势,并为公司带来显著的长期竞争力。”周源如此说道。
从二季度财报来看,当下知乎平台上积累起了5000万关注科技AI内容的月活用户、1600万科技与AI领域的持续学习者、356万科技与AI话题的深度创作者、858万个AI相关的问题、2000万个AI专业回答、AI相关内容连续两个季度环比增长45%。
知乎也有必须面临的挑战。
比如知乎直答给创作者、用户带来的AI搜索交互体验提升,一定程度取决于知乎现有的内容积累,但现有流量池里的内容可能并不高质、甚至并不准确;比如AI生成内容伪装成真人创作的情况或许不可避免,周源说平台很难做到百分百让这种事情不会发生,但知乎非常鲜明地反对这些内容。
知乎在财报中也提到,“直答”之外,其认为的差异化价值主张(即高质量内容、可信赖的创作者网络及AI能力),后续也有望拓展到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及受众群体。这无疑也会加大社区生态的复杂程度。
按知乎的设想,其也在加速让AI能力产生显性的实际价值,聚焦在进一步提升业务运营效率上。比如在社区内容识别及内容审核效率的提升上、付费会员推广的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提升上、职业培训业务销售及服务效率的提升上。
现在看起来,这个拐点知乎也要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