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于向南
出品 | 虎嗅智库
头图 | AI生成
过去一年,AI从“技术前沿”迅速走向“企业现场”。
从简历筛选到市场分析,从会议纪要到员工培训,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尝试让AI工具进入组织的日常运转。效率的确提升了——招聘筛选速度加快,培训成本下降,跨部门沟通更为顺畅。
但与此同时,新的问题也摆在管理者面前:
部门边界被打破,却加剧了协同摩擦,比如边界更模糊、员工职责重叠了; 单个人效提升,但组织整体成本并未同步下降; AI“数字员工”上岗了,但信任与文化却需要重新建立。
这场关于效率、边界、人才与文化的讨论,正成为当下中国企业管理的焦点。
8月22 日,在由虎嗅智库联合万科举办的「AI Agent 带来的组织范式大变革」主题沙龙上,来自猎聘、飞书、浪潮HCM、用友企业的嘉宾围绕“岗位重构”“组织协同”“人才价值重塑”等议题,依次分享了他们在一线的思考与实践,并与参会者共同开展了一场关于未来组织形态的深度共创。
超级个体诞生,组织边界模糊化
同道猎聘集团北京大区总经理赵光鹏首先从数据切入:“猎聘拥有1亿C端注册人才、143万家雇主、21万猎头顾问,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据资产库。AI最大的价值,就是把这些数据重新‘活化’起来。”
基于数据,赵光鹏给到了三个趋势洞察。
“生成式AI让员工一专多能,很多人从会一个技能变成‘复合型’,而工具的使用渗透率,正在成为决定薪酬溢价的关键因素。”他引用猎聘平台大数据,要求会用AI的职位比无此要求的职位整体平均年薪高出8万左右。同时,他强调,AI时代企业对人才提出了全新的需求,包括学习力、自驱力、开放、会用AI工具、会提问、有审美和会思考。
同样,AI也会带来市场岗位的明显变化。数据显示——“AI确实让一些岗位在萎缩,比如初级销售、导购、人力专员。但同时,新的机会也在产生,比如低空经济、智能驾驶相关岗位,人才缺口巨大。”
在组织方面,也呈现出小而精的变化趋势。“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小公司,用10个人就能做到以前100个人的产出。这就是AI带来的组织爆发力。”
他特别提到“Agent to Agent”模式——企业的招聘Agent可以直接和人才管理Agent对话,实现自动化匹配。
“这可能是未来招聘的终极形态。”
飞书:大模型赋能企业场景实践
AI在不同的行业落地实践差异很大,新消费行业尤其典型:业务变化快,人才和组织挑战突出。企业该如何在AI的赋能下,找到组织和模式的最佳平衡点?飞书大消费行业客户总监周虹宇基于丰富的一线经验,进行了深度的剖析。
周虹宇从大模型的能力演进说起:“以前模型偏科,擅长文科类任务,现在已经逐步进化到文理兼优。比如豆包1.5到豆包1.6的迭代,在高考试卷上直接跨档。”他表示,AI时代,提示词应是每个员工要掌握的技能。
他提出了企业AI能力的三个维度:1)智能水平:能否解决复杂问题。2)错误风险:是否能容忍错误。3)上下文与记忆:如何突破窗口限制。
基于此,飞书还总结了一个AI场景成熟度模型(M1-M4)。“M1是实验室验证,M2是稳定场景,M3是行业复制,M4是开箱即用。我们判断,一个场景如果能到M3,就说明它具备行业化的推广价值。”
周虹宇举了几个落地案例:在销售跟进这个业务场景,通过将语音转结构化数据,可以用AI透视不同客户的进展,帮助管理者实时质检,提高管理带宽。
在会议纪要方面,飞书认为该场景下AI能力已经达到M4。AI不仅能在头脑风暴型会议里提炼核心结论。对于某煤矿企业,由于每一次下井前都要有安全操作会议的规程,因而内部一个月可达到1.3万场的会议数量,那么AI能够帮忙质检,做好过程管理,这极大减轻了人工负担。
在门店形象监测方面,飞书通过用AI识别店员着装、陈列规范等11项指标,使罗莱家纺单月平均分从1.45提升到了2.04。
“AI不只是帮你提效,它能让很多原本做不到的事成为可能。”
未来的组织,还会是“人”的组织吗
从组织、到企业,再具体到人,AI在人才价值与员工体验层面,到底意味着什么?浪潮HCM生态总监李浩分享了浪潮的实践。
李浩首先分享了三个宏观判断:1)岗位消亡≠岗位消失,人社部2023-2024 新增约 115 个 AI 衍生职业。2)员工焦虑源于“不知道 AI 如何影响我”——40% 全球员工有此困扰。3)领导力 + 组织文化是“人机共生”能否落地的分水岭。
具体来看,人才价值已经被重塑。他表示,“80%岗位受AI冲击,但只有单技能-短流程的事务岗最危险。专精深 + 人际沟通类岗位将被 AI 强化而非替代。”
此外,员工体验也在升级,对话式政策问答、智能催办把 HR 事务响应时间从天降到分钟。知识生产自动化,也将HR从“加班做知识库”中解放出来。
对于企业来说,他强调:应该用“包容 + 共创”文化对冲替代焦虑,例如,公开透明地讨论 AI 替代范围,与员工共建 AI 规则。“组织不是被AI替代,而是要学会和AI共生。领导力、文化和行动落地,必须三位一体。”
在圆桌环节,嘉宾们围绕“AI如何重塑组织”展开了激烈讨论和快问快答。
AI时代的焦虑与解法
现场观众提问,受AI影响,现在毕业生找工作难,作为新人该如何突围?赵光鹏直言:“学生要早点实习,早点接触企业场景,早点掌握AI工具。现在大二就要准备就业力。”
主持人抛出:“很多公司上AI后,效率提升了,但部门摩擦更大,边界模糊了,怎么办?”
周虹宇回应:“飞书服务的很多新消费企业,都是强跨部门协同的。比如一家零售客户,销售、供应链、客服以前互相扯皮,现在AI能把数据同步到一个界面,问题谁负责一清二楚,摩擦反而减少了。”
对于AI Agent在哪些环节最容易快速“见效”,能有明确ROI支撑?用友数智人力AI解决方案专家郑欣亚补充:“很多人担心AI前期投入大,但我们发现,招聘环节是最容易见效的,一个AI面试机器人就能替代人工反复筛选,ROI立竿见影。”
而几位嘉宾给到关于管理者的建议,包括从KPI出发,选对场景:聚焦能快速见效的领域,如招聘、客服、销售。其次是重塑流程:明确AI与人的边界,避免重复建设。注重学习文化,培养员工AI使用能力,让AI成为日常习惯。
结语
AI不是简单的效率工具,而是组织的新底座。从岗位重构到人才体验,从业务提效到文化塑造,AI正推动企业走向一个“人机共生”的新阶段。
正如嘉宾们总结,AI的意义,不是替代,而是让每个人都变成超级个体。未来最稀缺的人才,不是AI取代不了的人,而是会用AI、敢用AI的人。与大家共勉。
关于虎嗅智库: 虎嗅智库是一家聚焦企业数字化、AI创新实践的新型研究服务机构,为产业智能化进程中的甲乙双方,提供有洞察性的研究报告、案例评选,以及线上会议、线下活动与参访服务,以支持企业高管在智能化、数字化方面的明智决策。 我们提供的核心价值: 及时与优质的洞察,了解技术、了解行业、了解同行与对手; 为决策者技术与产品战略决策、产业规划、解决方案选型提供重要参考; 帮助市场全面了解前沿科技及所影响产业的发展状况,还有未来趋势。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42591.html?f=wyxw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