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分化态势明显 养猪业“成本淘汰赛”升级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如风 中国商报 时间:2025-09-02 16:28:31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2025年上半年生猪行业“半年考”落下帷幕,行业分化态势明显,头部企业赚得盆满钵满,部分企业仍未摆脱亏损困境。

截至8月30日,A股有22家生猪养殖企业发布半年报。其中,18家企业实现盈利,合计盈利达到200.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牧原股份以105.3亿元的净利润位居榜首,其净利润同比上涨1169.77%,相当于每天净赚超5800万元。而罗牛山、正虹科技等企业则仍陷亏损,行业“成本淘汰赛”日趋激烈。



图为山东省青州市一家超市内,消费者正在选购猪肉。(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头部企业领跑 牧原、温氏大赚

作为生猪行业的龙头企业,牧原股份的半年报引发关注。2025年上半年,牧原股份的净利润为105.3亿元,同比上涨1169.77%;总营收为764.63亿元,同比增长34.46%。

牧原股份亮眼业绩的背后,是“量价齐升+成本严控”的双重支撑。上半年牧原股份共销售生猪4691万头。

“亮眼的业绩得益于多年来专注主业、深耕技术和管理创新,实现了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养殖成本持续下降。”牧原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6月,公司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低于12.1元/公斤;7月,成本进一步下降至11.8元/公斤,较1月下降1.3元/公斤。”

另一家业内龙头企业温氏股份也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上半年,温氏股份营业总收入为498.52亿元,同比增长5.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75亿元,同比增长159.12%。

养猪业务成为温氏股份上半年利润增长的“引擎”,温氏股份上半年累计销售生猪1793.19万头,同比增长15.6%。

温氏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养猪业务生产成本持续下降。同时,生猪价格淡季不淡,整体实现较好盈利。公司养猪成本控制较为理想。上半年,公司肉猪养殖综合成本降至12.4元/公斤,同比下降约2.4元/公斤(市场因素如原料价格等约影响40%,非市场因素如生产成绩提升约影响60%)。公司认为,后续养猪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

逆袭派表现抢眼 中型猪企扭亏为盈

除了头部企业外,部分中型猪企也凭借精准的战略调整实现业绩“翻盘”。

神农集团上半年的净利润为3.88亿元,同比大增212.65%。截至3月,其养殖完全成本已降至12元/公斤,跻身行业降本第一梯队。

“降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神农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从断奶成本、饲料成本、期间费用等方面进一步挖掘成本下降空间。”

曾陷入经营困境的傲农生物,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61亿元,同比扭亏,近两日股价更是迎来接连上涨。同时,傲农生物2024年通过破产重整、剥离闲置资产而缩减了债务规模。

“最困难的时候,我们旗下有的厂连购买饲料都成了难题。”傲农生物相关负责人坦言,“通过司法重整,我们卸下了历史包袱,现在轻装上阵,聚焦优势产区,不再盲目扩张。”

东瑞股份也成功扭亏为盈,报告期内营业总收入达10.95亿元,同比上升72.3%;归母净利润为332.08万元,去年同期亏损1.1亿元。

尾部企业承压 行业分化加剧

并非所有猪企都能享受行业红利,部分企业仍面临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的压力,凸显行业竞争的残酷性。

德康农牧上半年营收为116.95亿元,同比增长24.3%,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24.06%。这种营收与利润的“反向走势”,或受成本控制不及预期、非养殖业务拖累等因素影响。

“我们的禽业务受到市场行情影响较大。”德康农牧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但养猪板块其实是在改善的,养殖成本有所下降。公司正在调整业务结构,未来会更专注发展优势区域。”

京基智农上半年净利润2.26亿元,同比下降3.97%。尽管养殖业务表现尚可,但饲料业务受水产料销量不及预期、禽养殖业务受鸡苗行情低迷影响,拖累了整体业绩。

罗牛山上半年净亏损671.71万元,同比下降102.61%;营收为10.84亿元,同比下降44.25%。正虹科技上半年虽亏损额同比缩小28.75%,但仍实现净亏损799.6万元。

另外,部分中小养殖企业、中小养殖户也在“退场”。“中小养殖户现在的日子确实不好过。”山东济宁养殖户刘军坦言,“饲料价格涨,人工成本涨,但猪价却上不去。我身边也有很多养殖朋友与一些养殖企业签了订单,但是因为这些养殖企业亏损严重,不得不清场、缩小规模,他们也就改行了。”

降成本成核心竞争力 产业链格局生变

从各家猪企的半年报来看,2025年上半年生猪行业的竞争逻辑已从“拼规模”转向“拼成本”。无论是牧原、温氏的高增长,还是傲农的扭亏,核心都离不开“降本增效”。

“成本控制已成为行业生存的门槛。”有证券公司农业板块分析师称,“未来能在这个行业生存的企业,或将完全成本控制在13元/公斤以下,而成本高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新希望表示,希望从育种和饲料节粮技术层面实现降本增效。公司会将科技育种视为降本的一大抓手,大力投入自主知识产权育种、数智养殖设备等领域。

一些改变也正在养猪业发生:养殖巨头加速向下延伸,如牧原等头部企业向下发展屠宰业务,通过一体化运营每头猪可多赚毛利;屠宰企业也在反向控制上游,双汇、金锣等通过“订单养殖”锁定低价猪源,稳定利润空间。

此前,农业农村部举行生猪生产调度会,提出将对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现有基础上调减100万头左右,降至3950万头。调减100万头能繁母猪将带动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新生仔猪量同比下降,预示着2026年第二季度开始商品猪供应阶段性过剩局面将逐渐缓解。

“行业正在经历从量到质的转变。”上述农业分析师强调,“未来,企业不仅要会养猪,更要养好猪,满足消费者对安全、营养、美味的需求。特色地方品种、功能性猪肉产品将是新的竞争焦点。”

下半年,随着猪企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应用,行业成本线或进一步下移,竞争将更趋激烈。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