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机器人行业千台级订单敲定,侧重工业制造等场景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雨柔 第一财经资讯 时间:2025-09-02 16:23:51


9月2日,星尘智能(深圳)有限公司宣布与上海仙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人形机器人千台级订单战略合作。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机器人行业逐渐加快在商业订单方面推进速度,第一梯队均已达到百台订单规模,千台属于行业少数企业能达到的量级。另据官方披露,该订单计划在两年内推进落地,主要聚焦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等场景大规模、分阶段部署。

目前,该订单的具体产业方与支付方式暂未披露,两大确定合作方中,星尘智能专注于全能AI机器人平台研发应用,仙工智能以控制器系统为核心,全球客户包括飞利浦、施耐德、西门子等企业。

此次合作双方优势互补,通过“核心部件+整机应用”模式,联合构建AI机器人平台,积累规模化部署经验。其中星尘智能的绳驱机器人可以模拟人类肌腱用力方式,让AI机器人能够在物料配送、装配搬运、协作操作中展现高动态响应、高灵巧操作与高交互安全等优势。仙工智能的控制器则保障工业级的可靠性和成本优势。

星尘智能联合创始人方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双方合作较为全面,覆盖联合研发、产品、渠道和售后等环节。目前订单落地的首批场景主要聚焦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未来也会借助仙工智能的客户资源,尝试辐射到3C、汽车、自动化设备等更多细分场景。

今年整个机器人行业发展至新高点,一级市场融资活跃,技术路线多元突破,商业落地多场景试水。星尘重点投入的绳驱路线目前仍介于“早期商业化”与“成长期”之间。方科对记者表示,绳驱本身已不是新技术,此前在工业场景已被应用了几十年,如电梯、吊车等。虽然技术原理简单,但工程实现难度较高。选择这条路线是因为绳驱传动具备仿生性强、高分辨率的力控制等优点,适合需精细触觉反馈的AI任务。

同时,该路线也存在一定挑战。方科称,绳驱路线有三大难题:摩擦损耗,预紧力稳定性,以及控制算法和系统集成复杂度在工程上实现难度极高。星尘智能的应对举措是引入混合刚柔体动力学建模,实现更高精度的动态轨迹跟踪与实时响应,以运控降低磨损,同时优化传动机制和制造⼯艺,提升耐久性和稳定性。

中信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当前硬件端泛人形机器人已达到物流场景商业化的门槛,但国产具身模型端距离真正落地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从经济性来看,在两年收回成本的假设下,泛人形机器人的投入产出比与分拣工人已持平。今年下半年泛人形机器人在物流场景会逐步从demo场景转向交付客户试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