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芯片日渐趋同,iPad与Mac会合二为一吗?痴人说梦!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苏婉清 雷科技 时间:2025-09-02 12:25:42

在 iPad 上运行 macOS,终于燃起希望了?

前段时间,有网友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成功在一台老款 iPhone 上运行了 macOS 系统。平心而论,就运行效果来说,这一操作并没有任何使用意义。但在很多人看来,相比于在 iPhone 上运行 macOS 这件事情,此次尝试还有更深层的意义:

既然 iPhone 都能跑 macOS,而 iPadOS 又是由 iOS「定制」而来,那么 iPad 未来有没有可能原生运行完整的 macOS,成为真正的「电脑」呢?


苹果

尽管看起来有些异想天开,但就 Apple Silicon 时代苹果的动作来看,这种 Mac 和 iPad 的融合讨论并非空穴来风:2021 年 iPad Pro 使用 M1 芯片,就已经将 iPad Pro 和 MacBook 两条产品线拉得非常近了。

甚至在今年上半年,网上还出现了苹果正筹备搭载 A 系芯片的入门级 MacBook Air 的消息。不同于现有采用 M 系芯片的 Mac 产品,这一新品或将直接继承 iPad 上的 A 系处理器路线,并通过更低的定价打开新市场。而从硬件平台来看,iPad Pro 使用 M 系列芯片,MacBook Air 使用 A 系列芯片,iPad 和 Mac 之间的硬件结构差距正在被弥合,而这将深刻地改变PC以及平板市场。

用更低价 MacBook Air 补位入门市场

当然了,MacBook Air 采用 A 系列芯片的消息目前还只是「传言」,我们暂时还没能看到确切的供应链消息。但如果苹果真的这么操作,原因其实也非常好理解:苹果需要用更低的成本,打开 MacBook 从未触及的市场。

我们知道,M 系芯片的定位本身就是(移动平台中的)中档性能 +优秀能效,目标是让 Mac 产品在轻薄形态下也能媲美 PC 厂商的高端本。换句话说,M 系产品本质上还是为中高端 MacBook 服务的。

即便是定价最低的 MacBook Air,目前也很难真正下探到 4000 元(499 美元)左右这个教育市场、入门消费市场的「大众价位」。

而 A 系芯片的逻辑就不同了。

A 系列是为 iPhone、iPad 打造的移动芯片,长期以来在功耗、成本和量产规模上都更具优势。如果把它放在 MacBook Air 上,虽然性能上会比 M 系列有所缩水,但能换来更低的售价、更轻的机身,以及更长的续航。这对于预算有限,只需要写文档、看视频的轻度用户群体来说,无疑是更适合的选择。

当然了,能降低硬件成本对苹果也有另一层含义:近期不断变动的中美关税对苹果的影响难以估量。尽管特朗普表示「在美建厂、创造岗位」可以为苹果换来关税豁免资格,但朝令夕改的关税政策始终充满变数。对苹果这种价格偏高的电脑品牌来说,成本上升将进一步削弱产品的竞争力。

苹果在美国推出采用成本更低的 A 系列芯片的 MacBook Air,其实就像特斯拉在新加坡等特殊市场推出「低性能」版 Model Y 一样,属于「特定市场的特殊产品」。

更重要的是,A 系 MacBook Air 的出现,意味着苹果可以把原本只能由 iPad 覆盖的低价市场重新交给 MacBook。这样一来,苹果在产品矩阵上就能形成「三段式」布局:

iPad 专注触控和平板体验;
A 系 MacBook Air 主攻低价轻度笔记本市场;
M 系 MacBook Air/Pro 继续面向高性能和专业市场。

至此,iPad 和 Mac 也将迎来真正的「生态大融合」,两者之间的差距也不再是应用生态,而是产品形态。从市场推广的层面看,这种做法也能帮助苹果进一步扩大 Mac 的用户基盘。对于还在用 Chromebook、低价 Windows 本的学生群体,A 系 MacBook Air 几乎就是一个完美的新选择。

不过话又说回来,苹果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做一台「低端笔记本」呢?既然所谓的「入门 MacBook Air」采用的也是 A 系列芯片,那为什么不直接让同样采用 A 系列芯片的 iPad Air 运行 macOS 呢?

让iPad运行macOS或是痴人说梦?

事实上,在 iPadOS 26 上,苹果已经为 iPad 加入了不少类似 macOS 的交互特性了,比如全新的多任务悬浮窗模式,顶部菜单栏,以及至关重要的「红绿灯」窗口控制键盘。


苹果

但在简单体验后,我认为这些「macOS 风味」设计,更像是苹果在有意模糊边界,避免真正让 iPad 运行 macOS。

首先,iPadOS 和 macOS 有着截然不同的交互精度:macOS 从诞生起就是围绕键盘、鼠标和触控板打造的操作系统,文件管理、窗口切换、快捷操作都依赖精细的光标控制。而 iPad 的设计核心仍然是极为模糊的滑动手势搭配相对精准的点按,强调「拿起就用」。

两者对系统的操作精度需求差距实在太大,以至于第三方开发者不会为了支持 iPad 这种小屏触控设备,而牺牲老用户的体验。毕竟大屏、电脑形态,桌面端,这些才是 Mac 的「基本盘」。


图片来源 :戴尔

如果实在不能理解的话,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当年强制「三屏合一」的第一代 Windows 8 的下场。正因如此,在雷科技看来,iPad 的交互方式决定了它只能向桌面靠近,比如让界面看起来像 macOS,但不可能直接搭载。

另外,即使用户可以「自适应」交互上的不便,iPad 运行 macOS 还有另一层顾虑——苹果的 App Store 付费墙。

众所周知,「通常情况下」,iPad 只能从 App Store 中下载应用,虚拟产品付费也必须走苹果的 IAP(应用内购),要给苹果交(过路费)。但 Mac 不一样:Mac 除了可以从 Mac App Store(MAS)里下载软件,交「苹果税」外,也和 Window 电脑一样,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安装包安装第三方软件,绕过 macOS 的「苹果税」限制。


雷科技

因其特殊的文件结构,在 macOS 上使用「盗版软件」可以说比 Windows 还简单——你甚至可以用「隔空投递」直接把你从 Mac App Store 中下载的付费软件用 AirDrop「投」给别人,接收方把 App 图标拖到「应用程序」文件夹里,就能直接使用。不少人专程带着 Mac 去 Apple Store,只为了「偷」店内展示机自带的,售价 4 位数的专业软件套装。

如果 iPad 可以原生运行 macOS,将直接打破这道「生态墙」,损害苹果的长期商业利益。对苹果来说,保持两者在应用模式上的差异,远比让 iPad 变成一台「能装 Mac 软件的平板」更有价值。

毕竟不运行 macOS 的 iPad 照样是一台不错的、能给苹果带来持续收入的平板电脑;但如果一台卖一万元的高端笔记本电脑只能用 App Store 里的「手机软件」,那和当年暴死的 Surface RT 有什么区别?

Mac 与 iPad 不会合二为一,而是求同存异

在雷科技看来,iPad 和 Mac 的关系,就像两条不断靠近却无法「并轨」的铁轨:苹果既希望两者在硬件层面无限接近,以此压缩成本、扩大市场;又必须在人为划定的系统边界上维持差异,以守住生态与利润。


苹果

可以肯定的是,苹果未来还会继续在 iPadOS 上加入键鼠优化等 macOS 的桌面化特性,但不会放弃触控为核心的平板逻辑,更不会主动打破应用生态的护城河。

毕竟在苹果的算盘里,模糊边界比真正融合更划算,而这种「暧昧」,也许才是 iPad 和 Mac 共存的最优解。

9月5日-9日,世界最大家电与消费电子展IFA2025在柏林盛大开幕。
联想、海信、TCL、美的、长虹、海尔、时空壶、未来智能、安克、绿联、云鲸、追觅、MOVA、添可、影石Insta360、大疆、万得厨、涂鸦、徕芬、影目、Rokid等中国科技巨头云集柏林,向世界呈现中国AI硬科技的统治力。
雷科技IFA2025报道团即将飞赴现场探展,展开全程追踪报道,敬请关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