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留给燃油车的爱似乎越来越少了,曾几何时,新款燃油车型的发布会逐渐退场,执着于开燃油车的人,则会被人质问一句:“都2025年了,为什么还在热衷于纯燃油车?”
但现实情况不容忽视,依然有那么一群人,还在坚定地选择燃油车,以2024年的数据看,1199.5万的燃油车消费者,用实际行动撕碎了“油车将死”的预言。
“我们认为,至少在中国还有近50%的燃油车市场,依然有内燃机的爱好者和粉丝,我们要为他们的需求,去做更多的投入。”上汽大众大众品牌营销事业执行总监李俊在最近的成都车展中接受BC专访时说到,“中国整个新能源发展路径中,大部分的OEM厂家都已经把几乎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新能源市场里去了,在燃油车领域要么就是保持现状,要么就是‘小打小闹’,或者说减少投入,并加大对新能源的投入。”
而在楼下的上汽大众展台现场,占据C位的,是当天上市的“A+级轿跑”全新凌渡L,在满场新能源车争奇斗艳的成都车展,上汽大众也用一辆新燃油车的上市,宣告在新能源浪潮席卷的当下,上汽大众始终坚持“油电同进”战略,在油车领域保持进取姿态,全新凌渡L的上市,正是上汽大众油车个性化上的解答。
早在2015年,上汽大众凌渡以无框车门、宽体轿跑的独特设计和定位上市,成为上汽大众旗下车型阵容里的颜值担当,如今上市十周年,累计销量超过100万,充分证明了凌渡这款车型的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不仅是国内汽车保有量和乘用车新车销量的第一大城市,同时也是上汽大众凌渡销量最大的市场。所以全新凌渡L以全面进阶的性能和颜值选择在成都上市,无疑是希望在“轿跑”这一外界定义的小众市场,冲击更大的体量,做大做强。
作为“大众颜选”的集大成者,全新凌渡L延续宽体轿跑造型,搭配同级罕见的无框车门和掀背式大尾门。作为十周年献礼之作的全新凌渡L GTS,更以专属酷黑套件彰显个性,加上红色GTS尾标和双边单出排气造型,开上街一眼就能识别“性能玩家”身份。
在动力方面,全新凌渡L搭载高尔夫GTI同款EA888 2.0T高功率发动机,最大功率162kW,峰值扭矩350N·m,配合DQ381双离合变速箱,换挡速度仅200毫秒,百公里加速仅6.98秒。
同时,全新凌渡L同步提供1.5T版本可选。该版本在原本1.4T发动机基础上全面升级动力的同时,搭载了被誉为“净效王”的EA211 1.5T EVO Ⅱ净效发动机,其配备保时捷同款VTG可变截面涡轮增压等技术,不仅效能高、油耗低,还能加92号汽油,实测每公里综合油耗仅5毛钱左右。
全新凌渡L的操控同样很“GT”,其底盘在研发过程中就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特殊使用工况,历经近百种方案精心调校,再加上全系车型均配备的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兼顾了操控体验与乘坐舒适性。
作为德系A+级轿跑,全新凌渡L延续了德系硬核的安全品质基因,以75.3%的高强度及以上钢材的使用比例,构筑“赛车级”安全车身;最高配备10个安全气囊,全方位防护无死角;历经超60万公里极地测试、极限气候考验、高速碰撞及翻滚测试,特别加入女性假人碰撞测试,解决安全设计性别盲区,让个性出行更安心。
智能座舱方面则是升级为更适合中国用户需求的标准: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加上12.9英寸中控屏,采用车规级高通8155芯片。集成的文心大语言模型和科大讯飞语音系统,支持方言识别。同时,全新凌渡L基于MQB-EVO电气架构打造,配备15个雷达和5个摄像头的感知系统,能实现L2级辅助驾驶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6年征战CTCC以来,凌渡车型便一直作为上汽大众333车队主力战车屡创佳绩。而凌渡L凭借其同级少有的无框车门、溜背式流线车顶、掀背式大尾门以及18寸大轮毂,与CTCC改装套件与生俱来的和谐,也成为改装界的宝藏车型。
此次车展上,上汽大众推出全新凌渡L官方改装款,成为全场焦点。同时,上汽大众正式推出全新凌渡L官方改装套件,包含前唇、后唇、侧裙、小尾翼和尾喉,整体呈现低趴的战斗姿态。为助力用户释放改装创意,上汽大众玩家100「玩家改装车」计划也同步发布,为下定全新凌渡L的车主们设立了专属改装基金,助力车主的改装梦想。
发布会上,全新凌渡L GTS赛车正式揭幕。新涂装延续333车队京剧脸谱传统,以藏青深蓝为主色调,融入红色热情元素,并首次启用凌渡10周年专属 logo——将数字“10”与赛道轮廓结合,搭配凌渡车型标志性红色,象征十年锐意进取的品牌精神。
上汽大众大众品牌主流车型GTM 高级总监李赟告诉BC,“凌渡客户群体最明显的特征有两点:一是上汽大众品牌里最年轻的客户群体,二是女性占比最高,接近50%。这一特征精准契合车型定位,这款车也确实凭颜值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及女性消费者。这款车的颜值本身已经很不错,改装能够进一步强化车型的颜值优势。”
李赟还表示,“当前阶段,新能源车型存在一定同质化问题,屏幕等配置的堆砌较为普遍。相较之下,我们认为燃油车仍需在个性化打造与客户需求响应上持续迭代进化,只有满足这些消费者的需求,才是未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