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马自达编辑|邢昀
当互联网巨头们为即时零售拼刺刀,上一个让大家浴血奋战的“万亿市场”社区团购,传出的只有热潮散去后的清冷。
阿里在3月悄无声息砍掉淘宝买菜的次日提服务,6月末,美团优选迎来业务调整,主动退出亏损区域,转向探索更高效的业务模式。看似是赢家的多多买菜,也开始入局即时配送。
社区团购这一模式的先行者兴盛优选,曾花五年迭代四版模型,才跑通“次日自提”的社区电商雏形,互联网公司相信这是争夺三、四线下沉市场流量的最佳业态,兴盛优选一面惨遭巨头抄袭和围剿,一面备受资本追捧。2023年后兴盛优选在全国多地撤城,退守至湘鄂赣三省。此后,这家公司变得低调、沉默,市场上再难听到他们的声音。
当社区团购的行业格局再次演变,我们很好奇,这家曾被焦点和声浪淹没的明星公司,如今活得怎么样?
高层人事持续动荡
消失在公众视野的两年间,兴盛优选的高层人事曾持续动荡。
据《豹变》了解,2024年间曾通过互联网大厂、投资机构空降至兴盛优选的互联网高管,几乎全部离职。这份名单包括前兴盛优选的技术中心负责人柳明,曾为阿里巴巴技术专家,负责搜索服务中台;以及曾在兴盛优选负责产品、用户运营中心、财务和HR部门的多位负责人。一位知情人士称,“年薪80万元以上的高管都走了”。
兴盛优选方面回复《豹变》,人才流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2023年末兴盛优选元气大伤,从鼎盛时期覆盖18个省,到收缩福建、广州等地,前兴盛优选COO熊卫和多名互联网公司高管相继离职。据《中国企业家》报道,2023年末兴盛优选创始人岳立华在内部“整风”,称要摒弃大公司文化,回归兴盛文化。
据《豹变》了解,2024年之后的高管离职潮,直接原因源于兴盛优选在2024年间的战略转变,反馈在前高管们身上,则是一场变相“降薪”。
2024年初,兴盛优选曾定下激进的年增长目标,这鼓舞了还未离开的互联网高管们。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兴盛优选从2023年起调整薪资体系,后续一些互联网高管们的年包被逐步拆解为16个月薪资,其中四个月以年终奖励形式发放,与绩效挂钩,需要完成公司增长目标才能拿到。
起初,兴盛优选和前高管们寄希望于新项目“百万兴店”,这一项目被放在湖北独立运营,因为要向资本讲一个新故事。但“百万兴店”进展不如预期,2024年年中,兴盛优选调转船头,将战略重心从追求规模转为追求盈利,“这不是增长下滑,是萎缩了。GMV达不到,肯定就拿不到钱”,一位兴盛优选的前员工说。
从追求增长突然转向追求盈利,可能是兴盛优选的账面资金紧张。2023年12月《中国企业家》报道称,彼时投资方只剩下KKR和京东。《豹变》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兴盛优选的投资方只剩下一个。
根据企查查数据,从2018年至2021年的三年间,兴盛优选融资超50亿美元,资本方包括今日资本、红杉中国、真格基金等一众头部投资机构。
好消息是,收缩战略让兴盛优选恢复造血能力。据《豹变》了解,兴盛优选在2024年收获近17%的毛利率,和3%的净利率,不过代价是,2024年的GMV规模的继续下滑。
兴盛优选官网显示,2024年(也就是公司成立的第七年)GMV增长600倍。按照此前官方公开的“2017年兴盛优选实现0.36亿元GMV”来算,2024年GMV在216亿元左右。
不过据《豹变》了解,兴盛优选2024年GMV规模在150亿元-160亿元。
兴盛优选在2021年达到鼎盛,彼时一些报道中公司GMV在400亿规模。如果按照湖南多家媒体的报道,“2021年,兴盛优选的年度GMV在5年时间实现1400倍的增长”,当年兴盛优选GMV规模大概为500亿元。
美团优选留下空间,兴盛转守为攻
随着6月末美团优选调整优化商业模式,社区团购行业的格局随之调整。兴盛优选已由“防守”再度转为“进攻”。据《豹变》了解,7月,兴盛优选敲定了扩规模的战略,甚至为此让出两个点的毛利率,试图抢夺美团腾挪的市场。用“少赚一点”的代价,换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以为后续换取更大的整体盈利铺路。一些战略也能看出兴盛优选重燃的野心。比如兴盛优选重启了小规模的BD(商务拓展)招聘,一位前兴盛优选人士透露,兴盛优选四五百人的销售队伍曾几近解散。通过BD扫店、抢夺团长,曾是社区团购大战中惯用的战术。BD作为排头兵,曾为兴盛优选在湖南积攒了两万多个团点。而此次,BD们的方向是筛选宝妈做金牌团长,宝妈曾是美团优选团长的主要人群。BD们的筛选原则是要能长期做、愿意送货上门的优质团长。金牌团长不仅享有兴盛优选的运营维护、小区独家保护,还享受兴盛优选直播间导流,和最高12%的抽成点(普通团长只有6%)。事实上,随着美团优选退出市场,兴盛优选不少团点的营业额都开始上浮。一名在今年上半年着手做兴盛优选的金牌团长说,7月单量上浮了三成,她称之为“爆单了”。长沙望城一片有2500名住户的小区里,方达是做了四年社区团购的团长。她是一个用心且专注的团长。在团购平台没有要求前,她就送货上门,在小区站稳脚跟。现在她只做兴盛优选和一家专做水果的小平台。据方达介绍,今年6月前,兴盛优选日均营业额通常不足500元,而这个7月,她的日均营业额上浮到千元,甚至能拿到金牌团长的月度奖励。
靠着美团让出的市场,兴盛优选或许能过上一段好日子。智研咨询2024年11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美团优选占据32%的市场份额,多多买菜和兴盛优选分别占据44%和17%。
但兴盛优选的弊端是,几乎只能瓜分美团优选在湖南市场的部分份额。据《豹变》调研,虽然兴盛优选还占据着湖北、江西两地,但团点密度和销售额都无法与湖南战场相提并论。
一位为兴盛优选供货了五六年的日用品供应商说,其在省外几乎没有出货。一位接近兴盛优选的知情人士透露,兴盛优选在湖北、江西两地的年交易规模已不到1亿元。
停滞的新业务,难以突破的规模天花板
出湘之战,兴盛优选的收缩速度比扩张快。高峰时期,兴盛优选足迹遍布18省市,拿下400亿元年GMV。此后不久,兴盛优选的版图迅速缩水,最终只留守三省。
为了让兴盛优选实现1-100的扩张,投资机构和大厂往兴盛优选砸钱并塞满各路人马。从2018年至2021年的三年间,兴盛优选累计融资超50亿美元。互联网高管的高薪也由投资机构承担一半。
甜蜜期时,兴盛优选与资本交好,慧眼识珠的今日资本投资人徐新曾夸赞兴盛优选说,“好的公司值得投两次”。扩张失败后,投资机构纷纷退出,兴盛优选回到原点。
为什么兴盛优选模式无法复制至全国?客观原因是,失去了湖南市场的熟人圈子,兴盛优选的作战能力无法打赢巨头。
另一方面,空降兵和创始团队间的矛盾,也让兴盛从内部分裂。据了解,2022年5月加入公司的COO熊卫,原本是要接兴盛优选CEO一职,不过在公开报道中,彼时兴盛优选的CEO为联合创始人周颖洁。熊卫2023年11月即从兴盛优选离职,任职时间并不长。
一名接近兴盛优选的知情人士说,投资机构是看中了岳立华的创新能力,但他的管理风格也有争议,而另一位创始高管在内部推行强硬的管理风格,创始团队和互联网空降军对立,兴盛难以留下人才。
从这场已平息的战役来看,投资机构也低估了社区团购的亏损,高估了获利。
一方面多多买菜验证了全国也不过是千亿人民币规模的市场,而美团优选则验证了要以多大的成本来换取这一市场。
“以时间换低价”的买菜模式,难以满足用户即时的买菜需求,注定不能覆盖所有的餐桌消费场景,且用户没有忠诚度。以方达所在的小区为例,因周边缺少步行可达的菜市场,居民多用社区团购作补充,每隔两三天下单生鲜,或顺手购买送货上门的酒水饮料。
但用户忠诚度极低,价格仍是唯一驱动因素。一位用户回忆,曾长期依赖美团优选,只因其12罐装雪花啤酒售价29元,而兴盛优选要36元,直到美团优选退出,他才转向兴盛优选。
今年夏天,方达的团点销量最高的并非蔬菜,而是瓶装水。她坦言,订单增加也与天气炎热有关。
在兴盛优选拍摄的团长宣传片里,一位用户每日用兴盛优选购买生鲜,前提是有一位能送货上门、严格把关品质的团长。优质的团长与服务往往难以规模化,这正是社区团购的核心矛盾。
岳立华曾想押注“百万兴店”项目,这是一个驻守小区口的兴盛优选线下门店,既是线下超市、又要兼顾线上卖货和自提,小店有一块区域做自提点,消费者像取快递一样自提自己买的生鲜用品。
早期兴盛优选曾在武汉开出200家门店。随着项目负责人离职,“百万兴店”项目流回湖南,由岳立华的亲信负责。
理想状态下,“百万兴店”会把握小区的流量入口,将像胖东来一样,用3至5年积累用户黏性,提升服务与产品,打造自有品牌。
但现实是,“百万兴店”难以推进,平均投入十几万的资金门槛过高,让小店老板观望,“驿站+超市+线上社群”的复合业态对经营者提出极高要求:既要群运营,又要兼顾线上线下销售。合格店主稀缺,岳立华又不想放低“开好店”的标准,导致项目扩张缓慢,不能像早期社区团购那样“撒网式”铺开。
岳立华的愿景是深耕一个区域,把兴盛优选做到千亿规模,只赚1%,覆盖从村镇到街道的每一位用户。但深入巷道必然增加成本。
兴盛优选如今陷入两难:要规模,就得牺牲利润;要利润,就必须放弃大规模扩张。(: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