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晚,全新小鹏P7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21.98万-30.18万元。惊人的是,这款车在7分钟内大定订单就突破10000台。
此前小米SU7一经上市就成爆款,凭借过硬的产品力和小米品牌的号召力,成为20-30万区间的大热门选择。如今双“7”相遇,一场激烈的市场争夺战正在上演。
尽管在发布会上,小鹏P7全程都是跟特斯拉Model 3比产品力。但从定价策略看,小鹏P7意图非常明确:全面对标小米SU7。P7推出的四款车型中,702长续航Ultra版21.98万元,820长续航Ultra版23.98万元,750四驱高性能Ultra版25.98万元,750四驱鹏翼Ultra版30.18万元。
小米SU7的官方指导价区间为21.59万至29.99万元,提供三种配置可选。两款车的价格高度重叠,目标用户群体也惊人地一致。
小鹏P7上市7分钟大定破1万台的成绩,而且业内观点认为其含金量较高,因为小鹏的大定是不能退的。
产品力对比从尺寸来看,小鹏P7车身尺寸为5017mm×1970mm×1407mm,轴距3008mm;小米SU7尺寸为4997/1963/1440(1455)毫米,轴距3000毫米。全新小鹏P7在长度、宽度和轴距上略占优势。
动力系统方面,全新小鹏P7后驱版配备270千瓦驱动电机,四驱版采用双电机437千瓦;小米SU7后驱版本配备峰值功率220千瓦驱动电机,四驱版综合功率495千瓦。小米SU7在加速性能上更胜一筹(四驱版零百加速2.78秒)。
补能效率上,小鹏P7全系支持800V超充架构,搭配5C超充电池,10分钟补能512公里。小米SU7仅顶配支持800V架构,中低配为400V。
智能科技比拼智能化是两车的核心战场,但两者发力点截然不同。
小鹏P7的座舱堪称“会动的科技岛”:15.6英寸中控屏采用三轴机械结构,能左右摆动25°并俯仰10°,在语音交互时主动转向说话人方向7;87英寸AR-HUD将导航信息投射至现实路面;方向盘集成驾驶模式旋钮,可联动悬架与尾翼。
小米SU7的核心优势在生态整合:澎湃OS无缝联通手机、家居与车机,16.1英寸中控屏可控制米家设备;56英寸HUD科技感十足。
智能驾驶方面,小鹏P7配备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算力达2250TOPS1;小米SU7则使用双NVIDIA DRIVE Orin芯片,算力508TOPS。芯片算力上小鹏明显占优,但实际效果和体验还需市场检验。
设计理念差异设计语言上,两款车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
全新小鹏P7彻底告别了初代车型的流畅曲线,拥抱了充满棱角的“赛博朋克”美学。机盖俯冲下压,A柱与车顶形成锐利拐角,车尾楔形轮廓搭配悬浮式车顶,传递着未来机甲般的硬朗气质。值得一提的是,全新小鹏P7还提供了鹏翼门版本,造型更加拉风。
小米SU7则选择了更稳妥的路线——向经典跑车致敬。流线型车身、低风阻曲面(0.195Cd)、无框车门,整体造型流畅动感,契合大众对运动轿跑的传统认知。
这种设计差异使得两款车面对稍有不同的受众:小鹏P7更适合追求个性表达的年轻群体;而小米SU7的设计虽不强调颠覆性,但对追求“耐看”的消费者而言接受度更高。
市场定位与前景小鹏汽车对新P7寄予厚望。何小鹏表示,这款车是小鹏汽车投入资源最多,打磨时间最久的一款作品,也是用行业最高标准打造的旗舰轿跑。要知道,小鹏目前面临着品牌高端化瓶颈。最初定位其实并不低,但为了销量不得不低头。现在资金充裕,自然想在更高段位拼一把,谁都不想把自己品牌做成网约车。
相比之下,小米SU7凭借一年积累的口碑,市场保值预期更稳。而且小米有着天然的生态优势和粉丝群体,这是小鹏难以比拟的。
从产品布局看,小米还在不断丰富SU7系列,近日曝光了SU7长轴距版的测试车谍照,后部设计更加修长,极有可能是对后排空间进行优化的加长轴距版本。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小鹏P7与小米SU7的“双7之战”,不再是简单的参数比拼,而是品牌理念、用户体验和生态整合的全方位竞争。
无论选择先锋机甲风的小鹏P7,还是经典流线型的小米SU7,消费者都是最终赢家。中国品牌正以原创设计和技术底气,为市场提供真正多元的驾驶乐趣。这种良性竞争不仅推动了技术进步,更使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对此,你怎么看?“车域无疆”,下方评论区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