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股市大涨1000点后,接下来哪些行业值得投资?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柳晴雪 侃见财经 时间:2025-08-29 10:25:10

去年9月以来,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段令人瞩目的反弹行情,指数攀升了1000多点。这一涨势,更多的是市场估值修复。大量被低估的资产价值回归,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众多投资者在这一轮估值提升中收获颇丰。但现在,市场站在4000点门口,单纯依靠估值提升来获取暴利的阶段已接近尾声。当前市场估值处于一个相对合理区间,既不存在明显低估带来的“躺赚”机会,也没有过度高估引发的泡沫风险。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需要转变思路,寻找那些具有真正成长潜力的行业,挖掘未来能够持续创造价值的投资标的行业:AI、创新药和机器人无疑是未来10年最看好行业之一。而近期创新药和机器人两大指数的“纯度”升级,让赛道投资更精准,引来了市场资金的积极响应,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恒生创新药ETF(159316)等相关基金规模激增。

未来前景:创新药的“皇冠明珠”

从长远来看,创新药行业的投资确定性非常强。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5.6%,随着癌症和重大慢性病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而在供给端,新药研发遵循“十年周期、十亿美元投入”的“双十定律”,高技术壁垒使得优质的创新药供给相对稀缺,这也让创新药成为医药行业的“皇冠明珠”。

一方面,我国创新药在医药市场的占比还不到10%,远低于其他G20国家(普遍超过20%),以及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日本、德国等超过50%,美国接近80%);另一方面,中国的创新技术又在突飞猛进。截至2024年底,国内药企覆盖全球40%的研发靶点,22%的靶点赛道研发进度全球领先,是仅次于美国的优质创新药管线策源地。随着国内药企的研发实力国际认可度持续提升,自主专利批量出海,成为增长的长期动力。

不过可能有读者不知道,创新药行业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企业以自主研发、专利授权为核心商业模式,直接享受创新药出海成果红利;另外一种企业是提供的是研发、生产等外包服务(CXO模式),一般既不承担新药研发风险,也不参与专利收益分成,与自主创新药企业在商业模式、产业链价值分配等方面差异显著。而本轮创新药行情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恰恰来自创新药企自主专利批量出海交易,医药外包企业并非主要受益方。

所以为了让指数更精准反映创新药产业核心趋势,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于8月11日完成修订,明确剔除CXO企业,并按上市公司与创新药业务的相关性分数选样,最终成份股完全聚焦以对外专利授权为主要商业模式的创新药企业,成为ETF跟踪的指数中首批“纯度”达100%的创新药指数。

市场已在积极响应这一“高纯度”调整。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唯一跟踪该指数的恒生创新药ETF(159316)近一月规模实现翻倍,这一数据充分反映出投资者对精准布局创新药核心环节工具的认可。

人形机器人:未来走进现实

除了创新药,机器人行业也是未来被看好的行业之一。尤其是人形机器人,因为其与人类相似的形态和通用性,能代替人类完成危险、重复的工作,大幅提升效率;在家庭场景,它们有望成为智能助手,协助家务、照看老人,人形机器人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革命性重塑,这也是全球投资热潮背后的根本原因。

据GoldmanSachs预测,从市场规模来看,预计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的潜在市场空间将达到378亿美元。其中,高端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225亿美元,中端市场为112亿美元,低端市场为42亿美元。

从出货量来看,预测同样乐观。高盛预计,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的出货量将超过70万台。在最乐观的情况下,出货量甚至可能达到1160万台。

这些数据表明,人形机器人正从概念走向大规模商业化,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巨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于今年4月10日进行了修订,使成份股更加聚焦于人形机器人领域。一方面,指数选样突出机器人本体和核心零部件,尽可能纳入与人形机器人明确相关的企业;另一方面,权重设置向这两大领域倾斜,使指数的人形机器人含量更高。修订后,指数中人形机器人相关成份股占比近八成,“人形含量”在ETF跟踪的指数中位居第一。

“聪明钱”也敏锐捕捉到这一机会。跟踪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规模第一的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在指数修订生效后(截至8月26日),同期规模激增了8倍,最新规模已超60亿元,资金关注度显著提升。这只基金紧密跟踪高“人形含量”的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让投资者能精准把握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无需担忧标的偏离核心赛道的问题。

总而言之,当下,精准聚焦新兴潜力行业的核心环节,可能是投资者获取长期回报的关键。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药等领域都极具前景,无论是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还是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其修订都反映了相似的趋势:通过聚焦产业核心环节,提升指数对特定高科技产业的代表性和精准度。这种精准聚焦新兴潜力行业核心环节的指数,无疑为投资者提供了通向未来增长的明确投资路径。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购买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