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国资套现16亿撤离:4年前买在山顶,如今终于保本退出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钟景轩 壹只灰鸽子 时间:2025-08-28 00:27:06

今天咱们来聊一桩资本市场的“反向操作”——国资退出、民资接盘。

你没听错,这次不是我们熟悉的“国资救场、民企脱身”的老剧本,而是淄博市财政局把自己持有的东杰智能(300486.SZ)全部股权,转让给了山东老板韩永光,总价16.2亿元。

这笔交易之所以引起关注,不只是因为角色互换,更因为它背后牵扯到四年前国资买在山顶,如今终于保本退出。



一场“保本”的交易,国资悄然退场

近日,东杰智能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淄博市财政局已与山东企业家韩永光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国资全面退出。

公告里写得挺漂亮,说新实控人能帮公司实现产业升级、拓展高端业务、培育新利润点。话虽不假,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国资就是想撤了。

而这一撤,从结果上来看,还算“完美”。

完美在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而是总算没亏本。

四年前,淄博国资以每股12.3元、总价14.72亿元从创始人姚长杰手里接过控制权,相比当时股价溢价11%,在一级市场里绝对算高价。

可惜的是,自从国资进场,东杰智能股价就一路下行,最低跌到3块多,浮亏超过75%。哪怕2024年行情回暖,也始终没能回到成本线。

所以你能说这次16.2亿的转让是“赚了”吗?

不能。

四年时间,光资金成本、通胀因素加起来,14.72亿的本金要想保值,到现在也至少要16个亿才不算亏。

所以国资这次是掐着点、算着账“保本退出”,没输当赢。



四年浮亏,高价接盘背后的时机与代价

回看2021年8月,东杰智能股价收盘11.09元,国资却以12.3元/股接盘,看似溢价不高,但其实比一级市场行情高出三成以上。

更要命的是,那个价格居然成了东杰智能四年来的股价巅峰。

国资从进场那天起,就一直处于浮亏状态。

期间公司业绩也开始变脸:2022年营收萎缩,2023年直接亏损。

行业竞争激烈、利润越来越薄,国资作为“外来者”,既没有行业深耕经验,也缺乏产业整合能力,光靠资金和管理是很难扭转局面的。

所以四年之后,国资选择退出,其实也是一种及时止损。

而接盘的韩永光,也不是普通人。

他手底下有一家智能机器人企业,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协作机器人销量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他看中的,恐怕不只是东杰智能这个“壳”,更是其物流自动化系统的基础,能与自身业务形成协同。

这也应了那句话: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从山西机械厂到创业板公司:一对父子的创业与退出

东杰智能的故事,最早还要从山西一对父子——姚卜文和姚长杰讲起。

父亲姚卜文1961年从太原机械学院毕业,进入机械行业。儿子姚长杰则在1984年同样从机械专业毕业,被分配到河北承德矿山机械厂做工程师。

1992年,南巡东风吹遍大江南北,也吹动了姚长杰回国创业的心。

第二年,他与父亲一起在太原创办了“东方物流设备总厂”,这就是东杰智能最早的前身。

那个时候,“物流”这词在中国还没流行,但仓储、运输这些环节一直都有。

90年代初,随着整套物流系统理念从日本传入,加上计算机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物流自动化行业在中国逐渐兴起。

姚家父子赶上了这波东风。

山西是重工业大省,遍地煤炭、钢铁、机械厂,这些企业都需要物流设备来做仓储和运输。

早年间高端设备全靠进口,但国产货凭借价格优势逐渐站稳中低端市场。东杰智能就是在那个“国产替代”的窗口期快速成长起来的。

2015年,公司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物流自动化系统领域的重要玩家。

但很少有人知道,姚长杰早在上市前就已取得加拿大国籍,上市后更是长期定居海外。

2020年疫情爆发,他回国的次数越来越少。2021年,他以“年龄大、常居海外、难以全心管理企业”为由,将控制权转让给淄博国资。

那一年,东杰智能营收创下历史新高,看上去是皆大欢喜。

却没想到,那已是最后的辉煌。



行业红海、业绩变脸,上市有时是终点而非起点

很多人以为IPO是一家公司的全新开始,但对某些实控人来说,上市却是完美退出的终点。

东杰智能2015年上市,之后虽然规模还在扩大,但行业竞争已越来越激烈。

物流自动化系统行业早就是一片红海,技术门槛逐渐降低,价格战越打越凶,利润越来越薄。

2022年,公司营收大幅下滑,2023年直接由盈转亏。

国资接手后,既没能带来新技术,也没能开拓新市场,反而因为体制和管理风格的不兼容,让公司在应对市场变化时显得缓慢而笨重。

说到底,有些行业,光有钱和资源是不够的,还得懂行、有技术、有产业积累。

而这,恰恰是很多传统国资的短板。

这次接手东杰智能的韩永光,看上去是个更“对路”的人选。

他旗下的机器人公司本身就在做智能装备,技术上有积累,市场有渠道,与东杰智能的物流自动化系统能形成互补。

资本市场也对这笔交易投下了赞成票——消息公布后,东杰智能股价一个月内涨了三倍。

股民们跟着嗨了一波,有人说是“壳价值”重现,也有人看好业务整合。

但长远来看,东杰智能到底能不能真正翻身,还得看新实控人能不能带来新技术、新产品、新订单。

光靠概念炒作,终究走不远。

不过,不管如何,国资已经保本退出了。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