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寒武纪半年利润超10亿!陈天石兄弟的“芯片梦”终于等到收获期?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江紫萱 征探财经 时间:2025-08-27 20:11:55


Pixabay

8月26日,寒武纪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其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10.38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5.3亿元。

寒武纪表示,公司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报告期内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同比扭亏为盈也是源于营收大幅增长所致。

从2020年上市起,寒武纪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2024年,寒武纪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4.35亿元、-8.25亿元、-12.57亿元、-8.48亿元、-4.52亿元。

受2025年上半年业绩影响,寒武纪股价大涨。8月27日,寒武纪以1372.1元/股收盘,涨幅3.24%,总市值达5740亿元。首次实现半年盈利的寒武纪,等来收获期了吗?

01

持续研发投入

寒武纪的成立与发展离不开来自江西的陈云霁、陈天石两兄弟。

资料显示,陈云霁1983年出生于南昌,14岁入读中科大少年班,19岁转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硕博连读,成为“龙芯”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24岁,陈云霁博士毕业,晋升为研究员。弟弟陈天石出生于1985年,就读于中科大少年班,拿到计算机博士学位,随后又转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担任研究员。

2010年,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一次内部汇报中,陈云霁、陈天石兄弟提出研发AI芯片的构想——开展人工智能和芯片设计的交叉研究。2015年,兄弟二人携20人的团队,于2015年研发出世界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原型芯片。次年,陈天石与中科院旗下中科算源共同出资成立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寒武纪前身),由陈天石担任董事长及总经理一职。

2020年7月,寒武纪成功登陆科创板,首日市值便突破千亿。2025年半年报显示,陈天石持有寒武纪28.57%的股份,为公司实控人,同时担任公司董事长以及总经理;北京中科算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5.7%;陈天石控制的北京艾溪科技中心(有限合伙)持股的7.33%。公开资料显示,陈云霁仍在中科院工作,并未参与寒武纪的经营。

从成立到上市,亏损一直围绕着寒武纪。2017年-2019年,寒武纪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1亿元、-4104.65万元和-11.79亿元,寒武纪表示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研发支出较大,产品仍在市场拓展阶段,且报告期内因股权激励计提的股份支付金额较大。上市后的2020年-2024年,寒武纪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4.35亿元、-8.25亿元、-12.57亿元、-8.48亿元、-4.52亿元。

寒武纪的亏损主要源于其对研发的投入。寒武纪表示,人工智能芯片行业呈现高投入、长周期的特征。芯片行业需要持续大量研发投入,唯有通过技术突破建立竞争壁垒,方能在人工智能芯片市场占据先机。2024年,寒武纪研发投入10.72亿元,占总营收的91.3%。2025年上半年,寒武纪研发投入4.65亿元,占营收的15.85%,其表示,由于本期营业收入增长幅度远高于研发投入增长幅度,因此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上年同期减少675.07个百分点。

据寒武纪披露,截至2025年上半年,其在云端智能芯片的累计投入金额达25.01亿元;边缘及车载智能芯片累计投入12.99亿元;硬件平台累计投入5.14亿元;基础系统软件累计投入22.95亿元,以上项目累计投入已达到66.09亿元,均处于迭代研发中。

同时,截至2025年上半年,寒武纪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9.39亿元。

8月,寒武纪发布公告称,其定向增发A股股票申请获上交所审核通过,最终能否获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的决定及其时间尚存在不确定性。此前,寒武纪披露其定增方案,计划募资不超过39.85亿元,用于投资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寒武纪表示,此次定增能够增强公司面向大模型的芯片技术和产品综合实力,提升公司在智能芯片产业领域的长期竞争力;构建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进一步提升公司软件生态的开放性和易用性;满足公司营运资金需求,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

02

AI芯片带来收入增长

寒武纪的主要产品线包括云端产品线、边缘产品线、IP授权及软件。

2024年,寒武纪云端产品线收入11.66亿元,同比增长1187.78%;边缘产品线收入654.2万元,同比减少39.56%;IP授权及软件收入41.24万元,同比增长76.38%;其他业务收入114.42万元,同比减少9.15%。

2025年上半年,寒武纪的云端产品线收入28.7亿元,同比增长4600.44%;边缘产品线收入156.21万元,同比减少54.38%;IP授权及软件收入13.63万元,同比减少38.4%;其他业务收入924.24万元,同比增长13506.97%。

云端产品线贡献了寒武纪超9成的收入。这一业务的增长,一方面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近年来美国不断提高对芯片的出口管制,并禁止了部分高性能芯片向中国供货,催生了AI芯片国产替代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主要来自寒武纪思元590芯片的面世。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寒武纪推出了新一代思元590芯片,性能上直接与A100对标。根据百度内部测试结果,思元590支持绝大多数主流模型。在不同模型上性能表现各异,有的模型训练性能非常接近A100,而其他的则仅达到A100的50%左右,整体性能大致可达到A100的80%水平。

在AI浪潮以及国产替代需求下,寒武纪作为AI芯片龙头之一,也有望进一步提升自身业绩。

不过,寒武纪也有毛利率波动的风险。2020年-2024年,寒武纪的毛利率分别为65.42%、62.39%、65.76%、69.16%、56.71%。2024年,寒武纪的毛利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其表示,一方面受产品组合、公司拓展新业务、产品售价、原材料及封装测试成本、生产工艺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所在行业的影响,芯片行业的综合毛利将与国家政策调整、市场竞争程度、全球供应链稳定等情况高度相关。若前述因素发生变动,公司毛利率可能存在一定波动,进而影响经营成果和业绩表现。

长期对研发的投入,导致寒武纪的亏损成为常态,如今AI芯片等来了国产替代的机遇,寒武纪的投入也终于有了回报。寒武纪能否持续盈利,成为国产芯片的希望呢?

作者丨五仁

来源丨征探财经(ID:teccj6)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