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今年A股收获颇丰,险资入市放缓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杨凌霄 阿尔法工场 时间:2025-08-27 16:27:04

导语:险资入市节奏放缓,其背后的逻辑更多体现出绝对收益导向下的审慎与理性。

在“资产荒”与政策鼓励的双重背景下,保险资金一度被市场视为权益市场的“增量主力”。近年来,频繁的加仓动作更强化了“持续增配”的预期。

然而,最新迹象显示,保险资金入市的节奏正在悄然放缓,其背后的逻辑更多体现出绝对收益导向下的审慎与理性。

回顾今年上半年,保险行业确实经历了一轮权益资产配置的“加速期”。

截至二季度末,保险资金投向二级股票与基金的合计比例达到13.6%,较一季度环比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股票配置比例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接近9%,而基金比例略有下降,呈现“委外转直投”的结构优化特征。

这一变化背后,是险企对权益资产的主动增配,尤其头部公司表现更为突出。

从主体来看,偿付能力充足率较高的头部保险公司成为加仓主力。

今年上半年,新华保险、中国平安等头部机构,权益配置比例提升幅度超过3个百分点。不过,这些加仓行为主要集中在年初及4月份。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保险资金继续大幅入市的动能正在减弱。正如去年保险机构积极抢配长期债券,而今年步伐明显放缓一样,其对权益资产的态度也正转向谨慎,这与保险资金始终以绝对收益为核心目标有关。

近两个月,A股市场出现加速上涨,不少险资已在权益投资中获取了可观收益。在这一背景下,短期追高意愿普遍不强。相反,若市场出现明显泡沫化迹象,机构更可能选择兑现收益、锁定利润。



尽管配置比例增速可能放缓,但保险资金投入A股的绝对金额仍将保持增长。

一方面,《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自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另一方面,在分红险占比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其资产端天然倾向于增加权益配置。以中信保诚人寿为例,其分红险的投资端接近50%投向权益类资产。

此外,部分保险公司通过设立私募基金,拓展了权益投资的多元化渠道,进而促进了保险资金在权益市场的配置规模。

险资入市节奏放缓,其背后的逻辑更多体现出绝对收益导向下的审慎与理性。(阿尔法工场金融家)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