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大象机器人陈昊天:回归用户画像,让机器人更“懂”人心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江紫萱 环球网资讯 时间:2025-08-20 16:17:29

环球网

“‘黑猫警长’在蹭我!好软啊,还能咕噜噜叫。”三个小朋友围成一圈,抚摸着一只黑白花色的机器奶牛猫。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 2025)期间,大象机器人展台前吸引了不少与机器宠物互动的观众。


世界机器人大会大象机器人展台(环球网 郑湘琪/摄)

大象机器人CMO陈昊天告诉记者,热情回应小朋友的仿生陪伴机器宠物来自旗下米塔星球系列,目前覆盖猫、狗、熊猫三大物种。“在全球市场上,我们从2019年就率先涉足机器宠物猫。米塔这个系列是在2022年开始量产的,当下主要消费人群是老年人,因为一些老年人可能喜欢有宠物陪伴,但是又无力照料活体宠物。目前在全球60多个国家的家庭中,都能看到米塔系列机器宠物的身影。”

相较于普通玩偶,米塔全身的细腻仿生皮毛更柔软舒适,基于对真实动物习性200余小时的深度学习,它们还拥有一套生动形象的行为逻辑和情感表达。而随着材质与算法的不断迭代,米塔系列不仅“手感”越来越好,也越来越“聪明”。

陈昊天以米塔狗为例谈到,栩栩如生的哈士奇、柴犬灵活好动,用户抚摸它们的头部、前胸、后背等部位时,米塔狗会摇头摆尾并发出哈气声、吠叫声、长嚎声等反馈。米塔狗还内置超 20 条交互式语音指令,并支持自定义唤醒词功能,用户通过语音交互能触发它们丰富的眼部动画及动作。同时,2025升级款米塔猫搭载人脸识别动态追踪功能,可以主动捕捉主人位置并实时追踪。

当前从全球视角看,米塔所在的AI 陪伴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根据QYResearch发布的数据,2024 年全球 AI 陪伴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 2.03 亿美元,预计到 2031 年将达到 232.3 亿美元,2025至2031 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86.0%。银发族等用户心理健康需求激增,推动情感机器人从功能性产品向情感交互载体转型。

对此,陈昊天认为,陪伴机器人的关键在于需求匹配而非技术堆砌,目标人群需要的是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的产品,而非追求花哨的功能。“比如老年人不需要最新大语言模型,但要确保机器人交互流畅、续航持久,甚至能陪伴一场午睡。总之技术商业化需回归用户画像,才能击中痛点。”



大象机器人CMO陈昊天(企业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米塔的温暖陪伴,离不开大象机器人在机械臂领域的创新积累。据陈昊天介绍,大象机器人从2016年成立起便开始深耕机械臂赛道。比如此次参展的myCobot 系列是其面向教育科研、创客开发以及商用预研场景推出的多轴协作机械臂。

“它的核心优势在于轻量化、易用性、灵活性和性价比。”陈昊天说,myCobot 采用“ALL IN ONE”一体式设计,不仅高度开源还搭载拖动示教、myBlockly图形化编程等模式,大大降低使用门槛。同时,产品线工作半径从280毫米延伸至630毫米,并包含4自由度、6自由度、7自由度配置,能够适应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

除了教育科研领域,陈昊天透露,今年大象机器人将在工业领域有进一步的布局。“我们是工业协作臂出身的,而工业也是机械臂绕不开的场景,所以我们会根据公司的发展阶段以及市场化需求,逐步调整产品发展方向。”

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机械臂市场近年来迈入发展快车道。中金企信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机械手臂市场规模达80亿美元,2025年预计突破130亿美元,CAGR达17.3%,增长动力源于智能制造(占比45%)、物流自动化(30%)等领域。而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中国本土企业通过供应链本土化、模块化设计,推动机械臂均价下探,这也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密码之一。

“我国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优势带来成本优势,这是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竞争的护城河。”陈昊天表示,更重要的是,中国厂商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与场景的结合,构建起差异化竞争优势。整体来看,行业正经历着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