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诺基亚出手!吉利欧洲市场告急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陆辰风 大象新闻 时间:2025-08-20 12:29:56

近日,一则专利诉讼消息搅动中国汽车出海版图。据海外知识产权媒体 IP Fray 报道,诺基亚已正式对吉利集团及旗下极氪、领克、路特斯、Smart 四大品牌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此次诉讼波及吉利在欧洲 18 个国家的 32 家分公司,矛头直指车企出海核心市场。


此次涉案的专利并非普通技术专利,而是蜂窝通信领域的标准必要专利(SEP),包括 EP3799333(4G/5G 前导序列分配)和 EP4090075(5G 波束切换技术)等关键技术。诺基亚方面称,吉利在车辆中应用这些蜂窝技术时,未获得授权,这成为其发起诉讼的核心理由。

一旦法院认定侵权成立,后果对吉利而言堪称 “重创”—— 旗下相关车型将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 18 个欧洲国家面临全面禁售。而此时发起诉讼,对正加速开拓欧洲市场的吉利来说,无疑是精准打击。数据显示,2024 年吉利出口量达 41.45 万辆,同比增幅高达 57%,欧洲市场在其中贡献了关键份额,领克品牌更是以超 4 万欧元的单价,蝉联中国品牌在欧洲的销冠。

面对诉讼,诺基亚在给 IP Fray 的声明中表示,此前已多次向吉利提出公平合理的专利许可协议,但均遭拒绝。诺基亚认为,这使得吉利在已获得许可的竞争对手面前,拥有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无奈之下才选择法律途径,不过仍愿意进行善意谈判。

值得关注的是,诺基亚此次拿出的核心专利 EP3799333,并非首次 “出手”。此前,该专利就曾被用于起诉 OPPO、vivo 等中国手机厂商,最终导致这些厂商的产品在德国被禁售。业内人士分析,诺基亚此次诉讼或许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迫使吉利就 4G/5G 技术使用许可费展开谈判。

从吉利在欧洲的布局来看,这里更是其全球化战略的核心战场。目前,领克已在 7 个欧洲国家铺设 21 家经销商,极氪打入瑞典、荷兰等 40 多个国家市场,路特斯电动跑车则肩负着品牌高端化的重任。若禁售禁令生效,吉利不仅将损失欧洲市场近 20% 的全球出口份额,其在欧洲的高端化布局也可能全面受阻。

更让车企承压的是专利许可费成本。据悉,诺基亚通过专利池 Avanci 向车企收取许可费,当前定价为每辆车 49 美元(4G 约 20 美元 + 5G 约 29 美元)。按吉利 2024 年出口量计算,仅专利费一项,其年成本就超 2000 万美元;若覆盖全球出口网络,总费用或突破亿元人民币。这种 “整车抽成” 模式争议不小,早在 2019 年就引发戴姆勒、大陆集团集体抗议,甚至推动欧盟介入调查诺基亚是否存在垄断行为。而且,诺基亚此次委托的律所 Arnold Ruess,正是此前击败 OPPO、vivo 的原班人马,意图复制 “诉讼施压 — 促成谈判” 的路径,而吉利旗下被诉品牌均未加入 Avanci 许可计划。

事实上,吉利并非个例。今年以来,比亚迪已接连被 Avanci 专利池成员 Sol IP 和 IP Bridge 起诉,加上此次诺基亚诉吉利,中国车企在欧美市场遭遇专利围堵的问题逐渐凸显 —— 全球化布局加快的同时,知识产权领域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为何中国车企频频遭遇此类诉讼?根源在于专利储备和布局的 “短板”。目前,中国车企的专利布局多集中在电池、车身结构等传统领域,在车联网、人机交互等智能网联核心技术上,专利储备薄弱。全国汽车专利大数据平台统计显示,我国头部车企的海外专利总量仅为丰田的 1/5,布局范围也远落后于国际车企,在欧美等核心市场的防御性专利储备较少,难以应对专利诉讼风险。此外,多数中国车企尚未建立成熟的全球专利许可与运营体系,对国际规则、诉讼策略、谈判机制的理解和应对能力不足,缺乏主动议价经验,在国际竞争中易受制约。

业内专家提醒,知识产权已成为中国车企全球化的关键竞争因素,未来海外专利诉讼或持续增多。中国车企需提前规划,在关键市场加大专利申请力度,尤其在新能源动力系统、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构建专利护城河,同时关注专利区域布局,提升防御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专业的全球知识产权管理团队,加强与国际专业机构合作,提高应对专利诉讼和谈判的能力。只有将全球专利防御体系融入国际化发展,中国车企才能打破 “专利天花板”,在全球化舞台上行稳致远。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