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数智化时代,全产业出海加速中 2025中国供应链出海十大趋势报告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周琳 霞光社 时间:2025-08-19 20:28:42

受国际形势变化、市场供需影响、数智化技术赋能等内外部多轮因素驱动,中国供应链出海正呈现全球化、高端化、智慧化以及本地化等多种趋势特征,共同推动中国出海企业从产品出口升级为全产业生态出海。其战略意义和商业价值不仅体现在为全球产业变革带来核心动能,也体现在为中国出海企业在全球产业中获得话语权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在数字化、智能化等前沿科技的持续加持下,中国供应链的技术升级和模式创新将进一步重构全球产业格局。据此,霞光社&霞光智库重磅发布《2025年中国供应链出海十大趋势报告》,旨在深入探究中国供应链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新一轮市场机遇变革及业务增长新动能。

01.中国供应链出海背景概况

(一)中国供应链出海历程阶段

从“产业被动转移”到“技术生态主导”的范式升级,中国供应链出海主要经历五大阶段。当前,中国供应链正通过产业链集群效应协同出海,同时将技术标准全球化输出,以及将海外市场的分散布局升级为全球韧性网络,逐步建立不可替代的“全球公共基础设施”地位。

(二)中国供应链出海驱动因素

政策环境:关税及产地要求等贸易壁垒

当前贸易壁垒已从单一关税转向“规则组合拳”(本地化率/数据主权/绿色标准)。据世界银行预测,2025年全球贸易增速将降至1.8%(较2024年下降1.6个百分点)。

全球贸易保护倾向加剧,被动要求供应链出海企业向全球各区域分散,并对产能进行合理化布局,通过区域协同(如欧盟-东盟数字互认)和技术合规(绿电生产、区块链溯源等)打造出海新韧性。

市场供需:不论是成熟市场还是新兴市场,全球电商仍将持续增长

全球电商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尤其是东南亚、中东和拉美等新兴市场以及北美成熟市场,电商占零售总额的渗透率仍然具备显著提升空间,消费者购物线上化的趋势仍在加强,成熟与新兴市场共同驱动中国供应链出海动能释放。

(三)中国供应链出海产业图谱

02.中国供应链出海十大趋势

(一)中国品牌高端化,打造出海供应链价值升级新生态

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品牌营销,中国企业出海目前均通过高附加值产品实现海外市场溢价,并将收益转化为供应链升级的“新燃料”。科技型企业以专利授权、联合研发推动制造端技术标准提升,品牌型企业以规模订单和柔性需求倒逼供应链效率与品质跃迁。这种双向反哺机制,正是中国供应链从“成本优势”转向“价值输出”的内生力量和核心动能。

(二)从产品出海到产业出海,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协同出海,形成区域供应链中心

产业链协同出海:伴随各大主流出海行业的链主企业从外贸出口向区域市场深耕转型,从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出海,逐步形成“一个全球+四大区域”的产业集群中心。

供应链网络重构:出海企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中国制造、全球出货”模式,而是转向“部分本地生产+区域供应链整合”,在目标市场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三)中国出海企业全球化与本地化双轨并行:全球化布局转型加速+产业本地化程度加深

随着中国出海浪潮深化,外加关税等贸易壁垒催化,中国制造企业正加速全球化布局,以新能源产业为例,近几年积极寻求在拉美、中东、南亚、欧洲等地建立生产基地。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带动上游供应链协同出海,二是企业的海外生产规模和产业完备性日趋提升,三是制造出海行业边界不断扩展,从工业制造到终端消费品均有较强的海外市场布局动力。

中国企业国际化正由“产品国际化→资本国际化→能力国际化”向“深度本地化运营”跃迁,越来越多的出海企业将“本地设计、本地制造、本地销售”作为标准模式,中国企业在海外已逐步形成“技术优势的研发中心+资源就近优势的区域制造中心+产业基础优势的多地供应集群+在地市场运营团队”的立体生态网络。

(四)中国供应链企业类型分化加速头部企业一体化整合+中腰部企业垂直深化

依托“全球布仓+近端履约”的仓配运营模式,头部供应链企业正加速一体化整合,实现跨境高效协同:更大覆盖、更短交付周期、更多样交付体验。

(五)科技新范式驱动全球产业格局重构

中国供应链出海正经历从“产能输出”向“生态赋能”的系统性升级,为中小企业参与全球贸易降低了门槛,减少了国际规则摩擦,并强化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技术变革正深刻重构中国供应链的国际竞争范式,通过“高端化突破+绿色化跃迁”双轨并行,驱动中国从全球制造中心向创新中心转变。

AI技术变革推动供应链升级,加速出海企业数智化转型,帮助出海企业在研发、生产、质量管控、物流采购等供应链各个关键环节实现质的飞跃。

(六)跨境物流仓储正经历自动化升级和运营模式变革

跨境电商发展带动物流仓储增长演化

第三方跨境物流仓储受全球电商发展的带动,规模占比不断增长,已形成直邮和海外仓两种主流模式,目前直邮模式在中国跨境出口物流中占比更高,但海外仓增速更快,具备低成本和高时效的优势,有望成为主流模式。

第三方跨境电商物流仓储服务已形成涵盖头程运输、海外仓储及尾程派送的完整产业链,包括“干、仓、关、配”等多个节点、服务商多且分散,虽然已形成梯队化格局,但跨境物流仓储服务商仍面临激烈竞争及挑战。

半托管模式兴起,海外仓需求上升

物流仓储是跨境卖家最刚需的服务支出,在营收中占比约为20.6%,因此仓储物流紧跟跨境电商趋势变化。

2024年,跨境电商兴起半托管模式,速卖通、Temu、SHEIN等平台纷纷推出优惠政策,让商家享受低运营成本和高流量红利,进一步推动了海外仓的发展。根据商务部数据,2024年Q1中国海外仓建设超2500个,总面积较2021年增长88%;

海外仓主要分为第三方海外仓、平台海外仓、自营海外仓,由平台、第三方或卖家提前将货物运至海外仓备货,消费者下单后可就近从海外仓直接发货。海外人力成本高、人员管理难的情况,推动了仓储物流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应用。

(七)当地市场需求+满足原产地规则,双向驱动本地化采购

国际贸易壁垒、本地市场法规、区域化协定、成本与效率考量等,使得供应链不断加速本地化整合。不同地区、文化、与产品品类应当适配不同的本地化采购策略。

本地化采购不仅有助于原料管理,还能充分适应当地市场需求,同时降低物流成本。为配合本地采购,企业通常在海外建立本地仓储体系,以便更好地进行原材料采购和供应管理,同时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

03.中国供应链出海解决方案

(一)供应链出海服务商产业链及能力矩阵

智能仓储物流产业链上游聚焦硬件设备(如立体库、输送机等),中游以系统集成商为主,覆盖电商、新能源等行业,下游平台层主要提供ERP、数智供应链等软件服务。

能力矩阵重点突出了不同服务商的资源广度与场景适配性,如海柔创新(Hai Robotics)以闪攀系统等产品实现高吞吐量、高密度仓储自动化优势,京东物流(JDL)的数智化能力,“场景化服务商组合建议”为跨境卖家、快消品牌等提供了定制化解决方案,例如“海柔创新+SAP ERP+万邑通”组合适用于高密度仓储需求,体现了服务商的高效协同价值。

(二)智能仓储解决方案:海柔创新

海柔创新(Hai Robotics)创立于2016年,是全球领先的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专家,致力于通过机器人技术和智能算法,提供高效、智能、柔性的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为每个工厂和物流仓库创造价值。

海柔创新专注于箱式仓储机器人(Automated Case-handling Mobile Robot,简称ACR)系统的研发设计,实现机器人本体、底层定位算法、控制系统、机器人调度、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等核心元素的自主研发覆盖,已在全球申请注册了超过2200项专利。

海柔创新总部位于深圳市,分别在香港、日本、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荷兰、英国、韩国设有子公司。

(三)跨境电商案例:万邑通x海柔创新

万邑通美国洛杉矶仓承接着众多跨境卖家的发货需求,并且多数卖家要求订单当日发货。海外仓租贵、薪资高、员工管理难、作业难度大,通过海柔创新自动化方案改造,让海外仓实现高出入库效率指标,并达到尽可能低的运营成本。

通过模块化设计的可扩展性,满足跨境大促需求,印证了自动化对海外仓降本增效的价值,最终实现“百万级SKU精准管理”的客户目标。

标签: 供应链 中国 企业 全球 市场 产业 物流 跨境 电商 趋势 机器人 海柔 成本 区域 技术 模式 中心 产业链 国际化 布局 产品 格局 优势 服务商 协同 全球化 卖家 生态 能力 重构 智能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