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首届人形机器人“奥运会”来了!选手洋相出尽,能上赛场就赢麻?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胡颖 智能Pro 时间:2025-08-16 12:05:22

2025年刚过一半,光是机器人的大小赛事和展会就举办了不知道多少场。

今时不同往日,具身智能概念带动下,机器人有了主动思考和主动服务的能力,即将进入规模量产和市场投放的阶段,各路AI科技公司快速入局,车企也要来插一脚。说人话就是,机器人不能只用来炫技术秀肌肉,在博物馆做科普教育,现在要经过大众和市场检验,当“赛博牛马”一样用。

但是,要如何让市场看到机器人的能力和技术成果,以及哪家机器人的本事更大?答案就是运动会和各种比赛。

8月15日,结束了隆重的开幕式之后,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和国家体育场“鸟巢”正式打响。覆盖美、德、日、巴西等16个国家,共280支参赛队伍,其中有192支高校队和88支企业队,127个品牌超500台机器人参加这场运动盛事,宇树、数字山海、天卓等均在其中。

(图片来自@宇树科技)

本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共有26个赛项,487场比赛,包含田径、足球、篮球、舞蹈、武术、乒乓球等运动项目,还有酒店场景清洁服务、工业场景物料搬运、以及医药场景拆药分装这些服务类的竞赛项目,运动会一直持续到8月17日下午。奥运会我们看得不少了,这场属于人形机器人的“奥运会”,的确有新奇之处。

因为从之前的马拉松、足球、拳击等比赛里面,我们都看到了人形机器人十分“真实”的一面,有的机器人状况百出,给比赛增添了许多娱乐色彩。不知道,看似隆重且正式的综合性世界级赛事,现在的人形机器人还可以从容应对吗?

比赛如“过家家”,

娱乐属性依旧大于赛事本身

首先,为什么是“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从运动会的性质就能够看出来,综合性赛事的竞赛项目种类很多,前面雷科技也大概展开了此次运动会的内容,从田径到舞蹈,从搬运到分装,只有人形机器人才有玩转这些场景的形态。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专为跑步而生的机器人,不一定会跳舞;专为服务而生的机器人,不一定会跑步,形态决定了它们的泛用性。

但同时,人形机器人的姿态控制算法、能耗(续航)、自由度、重量,是最难做到完美的地方。

这届运动会,宇树带着两支队伍,一支由宇树科技带领,另一支由宇树科技旗下的子公司北京灵翌科技带领。第一组1500米比赛里,宇树科技以7分10秒28拿下小组第一。随后,北京灵翌科技带领的宇树H1拿下了1500米比赛冠军,成绩为6分34秒40,获得了5万元奖金。

(图片来自@宇树科技)

赛后,有观众好奇场上有的机器人穿鞋,有的不穿鞋。对于这一问题,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表示,宇树的机器人足底相对比较耐磨,所以基本可以不穿鞋。

宇树机器人跑步的能力并非虚传,4月28日的官方直播长跑测试里,为了证明自己的机器人跑步性能没问题,宇树G1用118分钟完成了40圈长跑,距离13.2公里,中途仅更换一次电池。官网显示,宇树H1移动速度可达3.3m/s,潜在运动性能超5m/s,换句话说,只要团队优化得好,H1的跑步能力就很强。

滑稽的是,从现场画面来看,宇树机器人的兴趣似乎不在跑步,经常跑到对手的跑道上,又或者是在跑道上莫名其妙地转圈,引得全场大笑。更有人拍到,宇树的机器人在比赛的过程中把竞争对手的真人操作员撞倒了,然后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逃逸”。

(图片来自@宅生同学)

可能,撞倒操作员也是击败对手的一种战术吧......

足球5V5比赛环节同样糗态百出,人形机器人凭借的是实时计算进行,但这也意味着比赛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稳定的情况,比如两队机器人挤在一起抢球,甚至还有队内互抢,场面十分像“互殴”。有的机器人摔倒之后会自行站立起来,也有的站起来后没多久又倒下。

好消息是,机器人都十分遵守规则,比如发边线球会主动后退。

拳击比赛的场面和足球、跑步这些也是类似的,可以说跟之前的单项比赛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步,该翻车还是翻车,唯独舞蹈表演这块还有相当的协同表现。但在雷科技看来,以目前人形机器人的自由度和控制算法,要掌握这种专业程度极高的运动项目和赛事,显然还需多花时日,可惜的是马斯克的“擎天柱”没有参赛。

但往好了想,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带来的一些令人快乐的事情,娱乐系数拉满,输赢不重要了。

机器人洋相出尽,能上场就已经赢了?

说起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距离之前的马拉松、足球、拳击比赛已经有一段时间,表现理应比上一次更好。但在如此正式的国际赛事上丑态百出,也不能怪团队和机器人公司“摆烂”,而是通用人形这种形态,并不容易做。

不同于真人运动会,机器人之间的“身体素质”差异并没有想象中的大。甚至说,一个机器人就要参加多个项目的比赛,而真人这边,跨栏是刘翔、乒乓球是马龙,“一个萝卜一个坑”,机器人一个就可能是“多边形战士”。

就拿高校团队来说,机器人型号几乎都是“清一色”,比如北航致远队和北邮/中矿大连队,都是统一的宇树G1,在宇树官网里,G1还有一款名为“铁甲拳皇”的特别版。踢足球的那些机器人,基本上也是统一的型号。

硬件差距几乎为0,为什么机器人有的看起来很正常,有的却闹出一堆笑话?关键还是软件算法并不好做。以宇树G1为例,硬件上它的总自由度最多有43个,最大关节扭矩为120Nm,软件上配备宇树机器人统一大模型UnifoLM,拥有更强的模仿和强化学习能力。而“铁甲拳皇”还特别针对拳击运动,引入了动捕训练方案,拥有职业级规范动作,还支持用体感操作、手柄和语音控制。

(图片来自CCTV5直播)

但本质上,这些都只是机器人厂商提供的平台能力,并不代表到手就很强,完全要看团队的算法优化水平。足球比赛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一方面,人形机器人无时不刻需要算法和电机做姿态平衡,另一方面,踢足球的机器人完全脱离人为控制,只靠实时计算行动,机器人之间怎么配合,如何分辨队友和对手,球要怎么踢,全靠算法,也是开发中最难的部分。

即便是真人,足球队培养一位能上国际赛场驰骋的专业球员,要耗费的时间也是以年为单位的,更何况需要一行行代码和一堆感知硬件堆砌起来,还要做好软硬配合的机器人。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就是一次通用人形机器人水平的“公开大考”,一方面可以更直观看出中外算法团队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能让公众了解到人形机器人目前的普遍水平。

但这只是通用人形机器人的第一届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出点洋相很正常,往好了想还能增加一些快乐因素。

(图片来自豆包AI生成)

长期去看,有竞争性质的国际赛事牵头,一定程度能够倒逼通用人形机器人算法迭代和硬件技术的进步,运动会的竞赛项目,正好能够考验机器人的“头脑”,以及身体灵活性。在赛场上锻炼出来的机器人,对于它们日后进入各行各业“做牛马”,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

毕竟,用汽车行业来举例,大部分民用车搭载的技术,都是车企通过顶尖国际赛事打拼出来的。

参加世界级赛事,

机器人正在努力“走出PPT”

要雷科技说,比起第一届机器人马拉松来说,至少第一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机器人们大多都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只是在运动的持久性上,还有相当大的改进空间。除了前面提到的软件算法,机器人的零部件耐久如何,是否能坚持住高强度的比赛,决定了它以后进入人类社会服务时,出乱子的概率有多高。

就算是“牛马”,工厂也不会接受吃不了苦的那种,更何况是机器人。所以,让机器人抛头露面参加公开比赛出出洋相,本身有助于企业和研发团队发现问题,并积累比赛经验,后续加以提升和优化。否则,机器人只能活在概念或者博物馆里,作为一种秀肌肉但没什么用的“技术摆件”。

士别三日定当刮目相看,说不定在下一届世界级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我们就能看到更正规的比赛了。

标签: 机器人 人形 运动会 宇树 算法 科技 赛事 跑步 图片 能力 技术 团队 世界 足球 项目 真人 场景 世界级 国家 国际 转圈 牛马 乒乓球 市场 北京 职业 综合性 问题 动作 赛场 硬件 软件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