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家族,一直处于风口浪尖。
先是港口风波,后又因甩卖大湾区400套房产,而上了热搜。
刚刚,李氏家族旗下最大的两家上市公司长和、长实,公布了最新业绩。
不料,却交出了史上最差的财务报告。
长和是做港口、零售、基建以及电讯业务的,长实主要是做房地产相关。
而这两2家公司的上半年业绩,净利润均出现断崖式下滑,尤其是长和。
首 先看要卖港口的长和,净利润暴跌92%!
要知道,上一次净利润出现暴跌,还是在2016年中期。
而且彼时跌幅85%,也不够今年跌得多。
实际上,长和上半年的收入表现尚可。
港口业务增长9%,屈臣氏为主的零售业务增长8%,基建和电讯业务分别增长6%、5%。
唯独财务及投资与其他的收入下滑10%,拖累了整体,总收入2407亿港元,增幅3%。
并且,长和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还保持微增6%,四大业务有不同程度上涨。
收入、营业利润都增长,可扣除息税折旧摊销后,长和的归母净利润却暴跌92%,为什么?
长和上半年一次性项目计提了104.69亿港元,差点把利润都提没了。
而这个一次性项目是指非现金出售亏损99亿、 CKHGT(覆盖欧洲6国的 移动通信 业务)交易的14.45亿港元的开支以及财务投资等的交易进账。
按会计准则,长和中报一次性计提非现金亏损及相关影响104.69亿港元。
这就导致长和上半年净利润只有44.14亿港元,跌了67%,剔除非控股权益及永续债,归属于长和母公司的净利润仅剩下8.52亿港元,暴跌92%。
同时,长和计划出售的港口业务,上半年业务吞吐量尚可,收入占到长和整体的10%,贡献了15%的利润。
如今谈判已经进入下个阶段:中国资方入局。
假如港口业务出售后,在其他业务规模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长和的收入利润可能会进一步缩水,同时现金储备也因港口交易而激增。
上半年末,长和在手现金1296.13亿港元,短期负债190.61亿港元,这个是 游刃有余。
李嘉诚家族,比较注重现金流安全。
其次说说长实,也就是李嘉诚的地产生意。
长实比长和好不了哪里去,长实的大本营在香港,上半年都赚钱困难。
连香港的楼市,也不好做了。
首先,长实上半年总收入391.26亿港元,增长12.67%;
但净利润65.58亿港元,跌幅24%,归母净利润63亿港元,跌幅27%。
也就是,净利润率还有16.76%,还算可以。但长实面临一个困境:
收入增长,但是利润却下滑,业务不赚钱。
具体来看,长实的六大业务板块,拖后腿的是地产相关的业务。
物业销售上半年收入增长59%,结果收益却下滑3%,也就是楼卖了很多,但是体现在报表是确实没钱赚。
分地区来看,长实今年上半年内地及海外的房子收入大增,但香港平平。
而香港的物业销售收益却是最拉跨的。
长实解释:收入增长,收益却在大幅下滑的原因是打折卖楼,导致收益率较低。
长实2025中期物业销售表现
别说普通人买房后亏钱,就连开发商也只能少赚点钱、打折卖。
毕竟上个月长实甩卖大湾区400套房产,总价最低40万起。引起不小轰动…
除了卖楼,长实的商业、办公楼等租赁业务和酒店业务,在内地和香港的表现也不咋滴。
长实上半年物业租赁的收益下滑5.28%、酒店下滑3.52%。
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上海梅陇镇广场及写字楼不再续租,香港零售及写字楼惨淡。
第二是,访港人数上升,但是人均消费在减少,所以导致香港酒店套房收益下滑。
虽然长和、长实还够吃“老本”,但自从李嘉诚2018年退居幕后后,李氏家族这两个最大的“棋子”,业绩一路下滑。
长和、长实,也很难再回到当年的业绩巅峰。
你怎么看?
关 注 这 只 懂 财 经的 喵 , 来 聊 聊~
扫下方二维码,直接进群畅聊~
——往期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