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动两轮车业务的过度依赖,研发投入占比的相对下滑,实控人及主要股东的高位减持,以及层出不穷的质量问题和消费者投诉,都将影响九号公司未来的发展。
文 | 啸 天
近日,九号公司发布了一份堪称“炸裂”的半年报,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惊人增长。
然而,这份光鲜亮丽的业绩背后,核心业务对智能电动两轮车的过度依赖,研发投入占营收比的同比减少,以及公司实控人及主要股东在高增长态势下的密集减持,都引发了市场对九号公司长期发展信心的质疑。
更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消费者的投诉也居高不下,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屡遭诟病,特别是“2G云盒升级需自费”和“非法改装”等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严重侵蚀了公司品牌形象。
九号公司能否在高速狂奔中解决这些深层隐忧,将是其未来稳健发展的关键。
业绩飙升背后的高位套现
2025年上半年,九号公司交出了一份惊艳的市场答卷,其业绩表现远超市场预期。
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17.42亿元,同比激增76.14%;归母净利润更是高达12.42亿元,同比暴涨108.45%。这一业绩不仅超越了去年全年,也刷新了公司成立以来半年度业绩新高的纪录。
同时,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达到36.53亿元,同比大增46.94%,彰显出强劲的盈利能力和优秀的运营效率。在刚刚过去的“618”,九号公司的电动车产品表现抢眼,包揽京东、抖音、美团等平台电动两轮车销售额第一,全渠道销售额达到33.5亿元,同比增长93%,销量更是“甩出雅迪、小牛等同行一条街”。
智能电动两轮车业务无疑是此次业绩爆发的核心引擎。上半年,该业务收入68.23亿元,同比增长101.7%,占总营收的58.1%,成为公司绝对的支柱。其国内销量达到239万台,同比增长99.5%,远超行业平均29.5%的增速。从出货量看,九号智能电动两轮车从5月突破700万台到7月18日突破800万台,仅用了64天,刷新了行业纪录。此外,电动平衡车及滑板车系列贡献21.8亿元收入,同比增长37.23%。全地形车等其他业务板块也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
然而,这份亮眼成绩单、“史上最好半年报”披露同时,公司实控人及主要股东也在加速减持套现。九号公司8月2日和5日、8日接连发布公告,5家由九号公司实控人高禄峰、王野控制的境外外资股东,计划转让1438.89万份九号公司存托凭证,占总数量的2.00%。以54.79元/份的价格计算,高禄峰和王野将合计套现超过7.88亿元。
这并非实控人的首次减持。公开信息显示,高禄峰和王野控制的相关主体在2023年和2024年均有明显减持动作,如2023年减持套现约5214万元,2024年也因被动稀释及减持导致权益变动。此次7.88亿元的减持金额,远远超过2023和2024两年的减持总额。
九号公司上市以来的主要机构投资者,如小米系和红杉系,更是“加速出逃”。自2020年上市以来,九号公司已披露42条减持相关公告,其中红杉系和小米系合计减持套现预估超过62亿元,仅在2021年11月到2022年6月半年间,红杉资本和雷军旗下公司就合计减持九号公司近6.5%的股份,套现约24亿元。到2025年一季度末,小米和红杉累计持有九号公司的股份比例已从上市之初的近35%降至不到5个百分点。
这种“业绩水涨船高,股东却加速出逃”的反差,难免令市场忧虑实控人及主要股东对九号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尤其是在电动两轮车作为核心增长引擎,贡献超一半营收的情况下,其业务结构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线的风险也日益凸显。一旦电动两轮车市场需求放缓,或行业竞争加剧、新国标等政策影响,九号公司的业绩和利润将受到直接冲击。
研发投入占比下滑与品控质量隐忧
九号公司之所以能在电动两轮车市场脱颖而出,在于“智能化”的基因和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凭借在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化领域的深厚积累,成功将“无需钥匙,靠近就解锁”、“Ridey GO”智能车机系统、“RideyLONG”长续航系统以及“RideyFUN”智驾系统等“真智能”功能引入电动两轮车,2025年下半年还将发布进化版本“NimbleOS”(凌波OS),构建短途交通智能生态。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9.5%达5.22亿元,研发人员1786人,占员工总数的31.55%。截至上半年末,公司累计获得全球性知识产权5982项,主导或参与110余项国内外技术标准。
「数智研究社」发现,在高额绝对研发投入增长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九号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却较上年同期减少了。
尽管公司整体业绩爆发,但研发投入的相对比重下降,可能暗示公司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对核心技术的投入强度有所放松,这对于一家以“智能化”为卖点、依赖技术创新的企业而言,长期看或许会削弱其竞争力,尤其是当传统巨头也在加速“智能化”转型时。
与研发投入占比的微妙变化相伴的,是九号公司在产品质量与品控方面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尽管九号公司在2024年实现了高达28.24%的毛利率,其两轮电动车业务21.1%的毛利率更是碾压雅迪、爱玛科技等竞争对手,但这些亮眼数据却与消费者日益增多的投诉和公共安全质疑形成鲜明对比。
首先是产品质量检测不合格的问题。近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通报了54批次抽检不合格电动自行车,其中赫然列有“九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九号TDT115Z”等批次产品。这表明九号公司在产品出厂前的质量把控存在漏洞,未能完全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九号电动车因“非法改装”问题引发了不少公共安全隐患。青少年群体对九号的非法改装狂热,使其在多地沦为“鬼火少年2.0”的“马路凶器”,引发各地交警的专项打击。如2025年7月,鄄城公安发文直接点名“九号电动车为重点关注对象”,从严查处“飙车炸街”行为。
九号公司在渠道端的监管也暴露出问题。截至2025年6月30日,九号公司在中国区电动两轮车专卖门店已超8700家,覆盖1200余个县市。然而,由于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九号多家门店因非法改装获利而被处罚。如2025年7月,南京某九号门店因加装大容量电池、篡改控制器限速等被处罚;2024年11月,北京朝阳某门店也因非法盖章被罚款3万元并暂扣车辆。这些事件不仅直接影响了九号公司的企业形象,也暴露出其在经销商管理和产品销售合规性方面的疏漏。
消费者投诉高企,品牌形象受损
九号公司在业绩狂飙突进的同时,其在消费者服务和品牌形象方面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一系列消费者投诉,特别是围绕“2G云盒升级”和“强制捆绑销售”的争议,持续侵蚀着其“真智能”品牌形象,动摇着消费者对其产品和服务的信任。
随着中国移动等运营商逐步淘汰2G基站,早期购买九号电动车的用户面临“2G云盒”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央视财经曝光指出问题主要集中在小牛和九号电动车上。许多九号车主反映,他们的2G云盒因2G信号退网出现了信号差、行驶轨迹断续、定位瘫痪等问题。九号公司的回应是,“中国移动的政策调整不涉及退赔损失,4G云盒优惠活动消费者“按需参与”,或自费更换4G云盒”。
这引发了大量用户的强烈不满和质疑。消费者普遍认为,九号公司在销售时未告知APP需续费以及云盒需自费升级等关键信息,存在“隐瞒关键信息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此外,对于已购买智能服务包(如锐智VIP)的用户而言,在服务期内却因2G退网而无法正常使用功能,九号公司却要求其“花钱自费升级才能使用”,这被消费者质疑为“一个服务变相二次收费”或“强制捆绑销售”。
用户抱怨,公司推出的“198元含4G云盒和三年服务的套餐”等同于强制其购买3年服务,即便其才刚续费不久,或者车辆不确定能否开到4年。这种“店大欺客”的态度,让消费者感到权益受损,并已提交12315等平台投诉。
九号公司将责任推给“中国移动政策”,却未能充分承担作为产品提供方应有的社会责任,让消费者为其“硬件开发跟不上时代”买单。一个以“真智能”和高端化为标签的品牌,却在基础服务、产品诚信和公共安全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这无疑对其核心价值造成了巨大冲击。
未来,唯有真正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产品质量管控,提升售后服务水平,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长远、稳健增长,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和消费者持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