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那些曾被遗忘的国货品牌,正在拼多多“活”过来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唐云泽 深眸财经 时间:2025-08-12 16:19:11



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在你的记忆里,可能还留着这样一些名字:金冠的喜糖,友臣的肉松饼,蜡笔小新的果冻,公牛世家的皮鞋,金河牧场的早餐牛奶……

它们曾出现在婚礼的糖盒里、校服口袋里,或者爸妈过年穿的新鞋盒子里。可一转眼,这些陪伴我们长大的老品牌,仿佛就从日常生活中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它们没有宣布“退役”,也不是被曝出什么丑闻,就这么慢慢被人遗忘了。

很多人以为,是产品不行了、品牌老了,其实更深的原因是:一批品牌没跟上一个时代的节奏。

今天打开拼多多,你会发现这些老品牌又“活”过来了。

01 旧地图走不到新大陆

当年的它们并不缺知名度。

那时候的生意,是靠熟人圈堆起来的,广告还是“央视+代言人”的打法,不需要主动触达用户,也不需要每年上新爆款,只要等着经销商上门拿货就行了。靠着经销商和口碑,这些国货品牌活得很好。

可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了,这套打法就不灵了。

消费者们变了。

年轻人习惯躺在沙发上刷各大购物平台,而不是出门逛商场。他们讲性价比,但更希望“好看”“好玩”“好发朋友圈”。他们也很难为一个熟悉的牌子买单,而是更愿意不断被种草、不断去尝新。

渠道也变了。

从线下分销转向线上直销,从靠经销商分发,到靠平台算法精准推送。一旦品牌和用户之间隔了一层,那可能意味着永久失联。

老品牌们,一边习惯着过去的顺风顺水,一边被眼前这个快节奏、短反馈、碎片化的市场搞得措手不及。有人试着模仿年轻品牌搞国潮,但发现没人买账;有人试图硬挤进直播间,但ROI算下来根本不划算;也有人干脆退回自己的舒适区,做代工、做贴牌,觉得能活着就不错了。

但它们的产品真的不行了吗?并不是。

你今天重新打开这些品牌的店铺,会发现它们仍在认真做事:原料扎实、配方稳定、生产标准不低……唯一的问题,是过去那张通往消费者的“地图”已经作废了。

用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这一批老品牌不是不行,而是急需一张新地图。

一张能让他们绕过行业“寡头效应”,找到细分人群的地图;一张能帮他们更快触达消费者、更快测试新品的地图;一张让他们重新被看见、被喜欢的地图。

而这一张“新地图”,正在拼多多展开。

02 拼多多的新地图,老品牌回归

复兴,从来不是一场靠怀旧就能打赢的仗。

当第一批消费者开始在社交平台发出“原来它还在!”的惊叹时,拼多多平台上的一些老品牌,其实早已悄悄完成了焕新。

比如晋江本地鞋企“公牛世家”,是许多80后、90后上学时第一双皮鞋的记忆。品牌不算小,但在安踏、李宁等巨头瓜分运动场景之后,它夹在运动鞋和商务皮鞋之间的定位,就变得不上不下了。

但转战拼多多之后,公牛世家选择主动避开硬碰硬的高端运动鞋的功能场景和价格带,专注打造200元左右的轻休闲皮鞋,切入的是小镇青年与父辈用户的通勤与户外运动需求。


公牛世家的休闲鞋在拼多多上是爆款(摄影:展钊)

公牛世家的休闲鞋在拼多多上是爆款(摄影:展钊)

这种精准避位的打法,居然找到了一个可持续生长的缝隙。

公牛世家推出的一双薄底“苍迹鞋”,凭借比大牌类似产品低40%的价格,兼具“一鞋两穿”的功能性,成为全网爆款,全渠道一个月销量能达到数万双,仅在拼多多地年销售额就将近2000万元。

精准避位,依托的是拼多多的平台算法和人群标签机制,它能让那些刚好符合某一类人刚需的产品,稳稳找到自己的消费者。

金河乳业便是一个典型例子。这家来自宁夏的老字号品牌,曾凭借“小黄袋酸奶”风靡一时,承载了一代人的童年记忆。然而进入电商时代后,金河乳业反应滞后,错过了全国化扩张的窗口期,在本地市场也逐渐被大品牌挤压。

加入拼多多,为这家老品牌打开了另一扇门。金河乳业推出面向Z世代消费群体的小包装、国潮风格的牛奶新品,切入年轻白领的健康饮奶场景。数据显示,这一系列产品的复购率高达42%,成为口碑传播的核心动力。它还借助拼多多的直播机制与消费者实时互动,敏锐捕捉到“脱脂”需求,随即推出低脂高蛋白的脱脂牛奶,一经上市便登顶细分品类销量第一。

2024年,金河乳业在拼多多的年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不仅成功守住了宁夏市场,更借此“弯道超车”,开启全国化的第二增长曲线。

老品牌们不约而同地做出了一个相同的决策,不再试图和巨头抢商超、抢一线城市、抢代言人,而是找到那群愿意听他们讲新故事的人。“你以为我们是老品牌,其实我们是新人在创业。”这是不少品牌在拼多多转型中的心态共识。

而他们的创业难度,远比新手的困难要小得多,因为这些品牌原本在线下就有着深厚的供应链和工厂能力,它们没有改变自己最本质的东西,比如用料、工艺、性价比。他们需要突破的是如何与消费者对上暗号,一旦找到合适渠道,起量就非常快,只要流量不贵、试错不疼,他们就愿意尝试。

而拼多多正是为这类具备产品力、但缺少传播通路的老品牌,开了一条成本可控的创业快车道。

在传统分销链中,品牌与用户的距离至少隔了三四层:厂商—总代—分销商—零售终端—消费者。而在拼多多,这条链条被极大压缩,反馈来得快,试错成本低,反应自然也更灵活。某种意义上,拼多多就像一个“低重力创业舱”,对于熟悉产业链、但不熟悉互联网打法的老品牌来说,这是一片能容许缓冲、迭代和生长的空间。

像公牛世家,它今年的重点是拿下平台的黑标授权,正式登上百亿补贴。它有原创、有质量,投入成本比别人高,爆款鞋子总有其他平台的卖家模仿。

前不久,拼多多的工作人员发现,公牛世家的货品、品牌设计各方面都已十分接近平台黑标的标准。如果能拿下黑标授权,无论对于公牛世家品牌形象的提升还是销量都将大有裨益,于是推动它完成切换。公牛世家接受拼多多团队建议,砍掉多款高销量鞋款,包括一双单月销量破万的主力款,转而只保留专版货品。

这种黑标背后的逻辑,其实正是拼多多“长期主义”的具体体现。表面上,百亿补贴带来的是流量倾斜,实质上,是在构建一个“优质优价”的信任闭环:对用户,意味着品质与实惠兼得;对品牌,是转向价值经营的路径;对平台,则是从规模增长走向质量增长的战略转向。

03 老品牌上桌,频出爆品

在传统零售体系中,想要“打爆”一款新品,比拼的往往不是产品力,而是资源力:谁能挤进商超的黄金货架、谁能拿下更多堆头与端架位、谁有能力砸下营销预算打透渠道。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爆品逻辑依然资源先行:谁能站进大主播的直播间、谁能霸占社交平台的种草榜单,谁有能力让KOL们为它疯狂打Call,谁就能赢得流量红利。

对于大多数老品牌而言,这种双重高门槛,无论线下还是线上,门票都越来越贵。

但在拼多多,“爆品”逻辑重新洗牌:谁更懂用户、谁更敢尝试,谁就有机会“上桌”。

2023年,晋江老字号零食品牌友臣,试水推出一款肉松麻花,价格不到20元一袋,瞄准的是平台上三四线城市用户的下午茶刚需。这款产品没请代言人、没上直播间,上市三天日销就突破百单,平台随即匹配流量资源,不到一个月就站上了热卖榜。

“以前我们判断一个新品能不能卖,要靠经验、靠过去的节奏推——招商、铺货、终端动销,光一个反馈周期就要一两个月。”友臣电商副总监马旭星坦言,“但在拼多多,我们3天就能知道一款产品行不行。”

这不只是一个渠道效率的问题,而是一整套从上架、反馈、优化、放量的加速通道。在拼多多,老品牌可以不靠明星、流量主播,也能打出自己专属的爆款逻辑。

这款麻花后续被纳入百亿补贴体系,价格从32.4元降到17.82元,销量随之迅速攀升。更关键的是,消费者在评论区对新口味的建议,比如“葱香”“香辣”能直接反哺到产品研发决策中。

这正是平台与品牌共创爆品的方式:用真实用户的数据,而不是盲目押宝的经验,指导产品创新。品牌打造爆品的链路变短了,反馈变高效了,做出爆品的成功率自然也提高了。

像雅客千万级单品v9软糖,就是它们与拼多多“小二”磨合沟通后诞生的。雅客集团电商总监梁东坡去到拼多多总部,在与“小二”沟通后,最终敲定了接下来要开发的分别包含叶黄素和益生菌的两款新品。


雅克车间紧锣密鼓地生产

再比如金冠的MBTI情绪波动糖,切中当下“性格测试”话题,这款产品一上线,就成为年轻用户主动晒单、二次购买的“社交型零食”。哪怕是小众新品,只要有人买、有人评价,平台就会推给更多可能喜欢的人。

平台的逻辑,是“好产品自己会说话”。品牌负责想明白你是谁、你擅长什么、你能解决谁的问题,平台就能把你送到谁的眼前。而只要用户认可、数据好看,就会获得更多曝光。

而为了降低品牌“想明白”的成本,拼多多还推出了包括技术服务费减免、百亿补贴、定向流量扶持在内的一系列政策。今年4月,拼多多还推出“千亿扶持“重磅惠商政策,将投入千亿资源包重点扶持国货品牌、新质品牌,这对资源不充沛、但愿意做点新东西的老品牌来说,无异于在复杂竞争中插上了加速器。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曾经“躺平”的老品牌,在拼多多上找回了那种做产品的冲劲和兴奋感。因为在这里,只看你有没有一款真能打动人的好东西。

爆品逻辑的转变,也悄悄带来了心态的变化。过去,很多品牌把一次大爆款看作救命稻草,因为大单品的成败几乎决定了当年业绩。但在拼多多上,品牌有了更多小步快跑的空间,不必等渠道反馈、不必打漫长的战役,只要试得快、反馈准,就能快速调整方向。于是,老品牌们也开始从传统工业思维转向柔性创新逻辑,用自己的节奏,建立起稳健的爆品体系。

04 老品牌重新长大

在拼多多这块土壤里,我们看到的不是情怀的回潮,而是一场关于效率、试错和理解用户的能力修行。

这批老品牌,靠着几十年打磨出来的制造力,找到了通往下一阶段的路径。它们开始直面用户的反馈,走出“老一代人记得”的舒适区,走成了“新一代人愿意分享”的品牌故事。

拼多多提供的,不只是流量和扶持,更像是一张新地图,让这些品牌有机会重新认清自己、重新定义用户、重新讲述故事。

谁说一段品牌旅程只有一次巅峰?只要愿意再拼一次,那些曾在货架上消失过的老品牌,也能在屏幕这头,重新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