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姚明在北京奥运会上代表中国出战,将中国男篮带进了奥运会前八,也带火了锐步那双限量2008双的红白相间中国龙战靴。无数人挤进各地的锐步专卖店,询问有没有姚明同款,还有人专门坐飞机到北京,只为抢购一双篮球鞋。
这一年的锐步,刚被阿迪达斯收购两年——阿迪达斯看中了锐步在美国市场的影响力,同时,作为2008奥运会唯一运动品牌赞助商的阿迪达斯,也想借助姚明和锐步,打开中国市场。
当时的阿迪达斯和锐步,就如姚明脚上那双耀眼的球鞋,吸引了中国和世界的目光。但22年后,北京花乡奥莱村的锐步清仓店里,一双双曾经能引得无数篮球爱好者的球鞋,即使贴着1—3折的标签,也吸引不到多少顾客走进店内。
资本市场的震荡与此形成残酷对比。
姚明代言的锐步广告
多家媒体曝出安踏即将收购锐步的消息,而掌控锐步的美国品牌管理公司ABG声明“没有出售锐步的打算”,将交易拖入罗生门。
如果收购传闻成真,这将是锐步二十年间的第三次易主。
从2006年阿迪达斯31亿欧元接盘,到2021年阿迪达斯21亿欧元将锐步“割肉”给ABG,短短15年,锐步品牌估值缩水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3.8亿元),也从超越耐克的全球第一,到如今的市场份额不足1.5%。据专注球鞋潮流文化的自媒体KIKS报道,2024年,锐步的中国电商收入仅剩1.6亿元,不足巅峰时期的一个零头。
衰落的伏笔或许早在辉煌顶峰就已埋下。阿迪达斯时代,锐步的NBA资源被抽血反哺主线,明星代言和流量资源全面断档;ABG接手后,采用轻资产的品牌管理模式,把品牌授权给全球,锐步引以为傲的技术进步缓慢……
如今的运动品牌战场更是早已天翻地覆。耐克与阿迪达斯早已筑起高墙;李宁凭国潮崛起的风潮抢滩Z世代;lululemon靠着瑜伽生态后来居上……卡在专业运动和潮流之间的锐步,位置尴尬又不起眼。
但被称为“并购之王”的安踏,似乎在这时嗅到了一个新契机——锐步的女性故事、欧美渠道和健身IP,或许能让它成为安踏旗下又一个“FILA”或者“始祖鸟”。但风险依旧如影随形,即便销售成绩不佳,锐步却依旧有着不低的身价,一直在“买买买”的安踏将承担不小的财务压力,而一旦对锐步的经营策略判断失误,安踏就将踏入阿迪达斯曾折戟的同一条河流。
超越耐克的全球第一
锐步,是真正的时代的眼泪。
1895年,来自英国博尔顿的14岁男孩约瑟夫·福斯特,发明了一款带钉跑鞋,也是世界第一双“钉鞋”,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反响。此后,他成立了一家公司,专门为顶级运动员制作合适的运动鞋。
英国运动员穿着锐步钉鞋
1958年,约瑟夫·福斯特的两个孙子合伙成立了一家公司,他们选择用擅长奔跑的南非短角羚reebok为公司命名,锐步公司就此正式诞生。这家公司,也标志着锐步逐渐从一个针对运动员的英国专业跑鞋品牌,逐渐转化成了一个面向全世界大众的专业运动品牌。
1979年,美国户外用品商人保罗·费尔曼在一个国际运动鞋展览上发现锐步,随后果断买下北美经营权,锐步就此打入美国市场。
但这时的锐步,尚未从众多运动品牌中脱颖而出,直到两个历史性机遇发生。
第一次的历史机遇,来自1980年代的美国女士有氧运动潮。
无数美国女性投入健身潮流,健美操成了不少女性的心头好,就如电影《某种物质》中一样,80年代,美国电视和录像带中,最受欢迎的就是跳着健美操的女主播。锐步察觉到了这一趋势,在1982年推出了全球首款女性健美操鞋Freestyle,靠着脚踝支撑系统和亮眼的设计引爆市场,成为当时最为畅销的运动鞋之一。
当时的耐克和阿迪达斯忙着争夺着男子运动鞋市场,锐步此举堪称“捡漏”。
女性健美操鞋这一爆款单品,让锐步开始进一步的商业扩张,不断通过扩展品类来争夺运动鞋市场,抢占市场份额。1983年,锐步的年销售额是1300万美元,而到了1985年,这一数字已经是飙升到3.07亿美元,1987年,锐步更是直接做出了14亿美元的销售额,直接超过了当年耐克的9亿美元年销售额,登顶全球第一。
第二次的历史机遇,则来自于NBA。
女性健美鞋的成功,并没有让锐步彻底转向女性运动赛道,最早发明出钉鞋的锐步,同样没有放弃对技术的研发。
1989年,锐步反其他运动品牌道而行之,研发出用充气按钮替代鞋带的PUMP包裹性系统,通过鞋面和鞋舌上的气囊来控制鞋的包裹性。
当然,光有技术还不足以让锐步的球鞋闯入大众视野。锐步选择签约了NBA球星迪·布朗,1991年,迪·布朗在NBA全明星赛上战胜乔丹的“蒙眼扣篮”动作,更是让锐步再次迎来高光时刻——迪·布朗脚上的球鞋在推出后的18个月内狂销400万双,为锐步创造了5亿美元的收入。
NBA的流量效应,让锐步尝到了甜头。此后,锐步逐渐把经营重心转向了篮球鞋、跑鞋,并且和NBA、职业球星开始挂钩。
借助着NBA的流量,锐步逐渐打开了全球市场,成了当时全美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的“梦中情鞋”,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文化属性:一双锐步,就是“酷”和潮流的代名词。
两次历史机遇,和锐步本身的技术与经营,让品牌从一个英国品牌成了一个世界品牌,也让锐步和耐克、阿迪达斯并称世界运动品牌三大巨头。但如今,这些辉煌已经凝固在一张张折扣标签上,曾经辉煌一时的锐步,成了时代的眼泪。
被收购后的陨落
锐步高歌猛进的背景,离不开美国运动市场。
2000年后,锐步陆续拿下了美国三大体育赛事的赞助合约,从NFL美式橄榄球职业联赛、NBA美国国家篮球协会再到NHL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赛场上总能看见锐步的身影。
拿下了美国三大国民运动的锐步,自然也拿下了美国消费者的心,在三大联盟的影响力下,锐步长期占据着美国运动市场市场份额第三的位置,和耐克与阿迪达斯三足鼎立。
NFL球迷穿着锐步服装
直到2005年8月,阿迪达斯斥资31亿欧元完成了对锐步的收购。
这次交易当时被称为“运动品牌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阿迪达斯买下锐步的初衷,是想要扩大业务,市场老二和老三的结合,能更好地和当时的老大耐克抗衡竞争。
收购锐步也确实给阿迪达斯带来了收益——2006年,阿迪达斯的营收同比增长了52%。
但很快,阿迪达斯就开始从锐步身上“薅羊毛”。陆续拿走了锐步手上的三大联盟的合同,用这些合同来帮助阿迪达斯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
失去流量来源的锐步,也在2010年从专业运动领域转向休闲健身领域,慢慢成了阿迪达斯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阿迪达斯的前任首席执行官卡斯帕·罗思德还在2021年表示,收购锐步是阿迪达斯犯过最昂贵的错误。
2021年,阿迪达斯决定“及时止损”,以21亿欧元的价格将锐步抛售给品牌管理公司ABG。
ABG,常被调侃为“品牌倒爷”,擅长轻资产运营方式,将品牌进行合作授权,自己并不涉及生产和销售。锐步被ABG接手后,也未能挽回颓势,品牌走起复古潮流路线,却再难有新技术吸引市场眼神。
锐步就像一台被拆解的机器,零件散落在全球。
从中国市场来看,锐步也长期走着下坡路。
虽然早在1984年就进入中国,想要打开中国市场,但因为经营不善等问题,锐步在中国运动品牌市场上的存在感一直不高。
自从2008年姚明那双中国龙球鞋后,锐步在中国市场再也没有什么足够亮眼的新品,品牌销量和声量也不断下降。2024年,锐步在中国的天猫、京东和抖音的三大电商平台的销售额也仅有1.6亿人民币左右,而在电商平台大促期间,不少品牌一天的销售额就能破亿。
传出安踏瞄准锐步的消息,也并非空穴来风。
2020年,在阿迪达斯想要出售锐步时,就有传言表示安踏有着收购意向。当时的安踏风头正盛,刚刚在2019年收购了始祖鸟、萨洛蒙两大户外运动品牌,堪称阿迪达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不少分析师因此预测,阿迪达斯不会将锐步出售给安踏。
除了此前就有的消息,安踏的生意模式,同样容易让人有这样的联想:被称为“并购之王”的安踏,一直在瞄准陷入增长瓶颈或者“落难”的品牌,通过收购的方式将品牌归为己用,然后再通过运营让品牌逆风翻盘。
“并购王”,能让锐步翻盘吗?
安踏和ABG,其实有几分类似。
ABG此前就经常收购一些有着一定知名度,但陷入破产等情况的品牌,再通过合作模式将品牌授权出去,2024年,ABG还收购了被不少潮人和时尚博主推荐的运动潮牌“Champion冠军”。
安踏收购品牌的路线有几分类似,但两者在模式上有着很大不同。不同于ABG,安踏会直接参与对品牌的经营改造,进入品牌的生产和销售之中,而这,也是安踏早已验证过的成功模型。
2009年,安踏花费6亿港元拿下FILA在大中华地区的商标使用权和专营权,彼时的FILA年亏损超3900万港元,而安踏通过将FILA从专业运动品牌转向高端运动时尚的营销手段,在2014年将FILA扭亏为盈。
此后,FILA成了安踏集团的半壁江山,常年维持着65%以上的毛利,从2021年起,FILA的营收对安踏的营收贡献过半。
FILA的成功,让安踏开始反复运用这个成功模型。
2015年收购斯潘迪,2016年收购迪桑特,2017年收购可隆,在2019年,安踏又联合腾讯、方源资本等组成财团收购有着始祖鸟、萨洛蒙等知名户外运动品牌的亚玛芬体育,今年,安踏又收购了户外品牌狼爪……
一边收购品牌,一边丰富集团旗下的品类,安踏逐渐被称为中国的“并购之王”,不少席卷年轻人的运动品牌,背后都是安踏的身影。
2020年,安踏还针对渠道体系展开了DTC模式转型,陆续收回分销商手中的门店,从批发分销模式转为直营模式,直接把零售能力和供应链能力结合在一起,直接和消费者建联,获取市场的反馈。
靠着此前不断的收购和运营,安踏已经有了一个自己的品牌经营模式,而收购的一个个不同赛道的细分品牌,也在不断丰富安踏本来缺失的品类和能力。
这次瞄准锐步,安踏想要的,或许是锐步的女性用户群体和复古风潮。
最早推出女性健美鞋的锐步,能讲述女性运动故事,而近些年,伴随着“她经济”崛起,女性运动产业和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23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女性健身消费者占比已经达到55.41%。
当女性成为健身市场的消费主力,安踏自然也将目光瞄准了女性。2023年安踏收购MAIA ACTIVE,这家上海公司,就是一家创立于2016年,瞄准亚洲女性的运动服饰品牌公司。
锐步近几年复刻了Freestyle这款健美操鞋
这一趋势下,安踏瞄准锐步,或许也是看中了背后1982年的女性健美操鞋故事。
同时,复古风潮兴起的当下,有着130年历史的锐步,也有着不少复古故事,不论是90年代NBA同款,还是2003年签约姚明之后的各种鞋履,都能把潮流、复古和运动故事结合起来,能帮助安踏瞄准篮球鞋市场,同时讲出更好的复古故事。
虽然ABG的声明似乎给这场交易画上一个叉,但安踏和锐步,依旧存在收购后合作的想象空间。
只是,即便收购成功,安踏对于锐步的经营,或许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自被阿迪达斯收购,又被ABG收购后,锐步的品牌资产就在持续流失,品牌LOGO还一度因为酷似匹克LOGO被群嘲,曾经的辉煌巅峰多停留在80后、90后的记忆里,00后对于锐步的认知度趋近于零。
如果收购了锐步,安踏或许需同时对抗时间与消费者记忆的双重腐蚀。
同时,锐步的黄金时代来自于叛逆精神。在其他品牌专注男性市场的时候瞄准女性市场,在其他品牌专注减震功能的时候研究PUMP包裹性,用迪·布朗挑战乔丹……安踏的运营,大多是将小众品牌引入大众视野,将始祖鸟从户外神坛拉入中产视野,把斐乐重塑为购物中心标配,让萨洛蒙成为中产时尚……当反叛符号遇上规模机器,锐步需要和“标准化”进行适配。
“复活”一个品牌,比收购它艰难百倍。
面对众多品牌的竞争,锐步已经不能仅凭借专利、门店或者安踏模型轻松再次博得市场的欢心,当昔日全球第一躺在奥莱清仓折扣货架上,它需要面临一个最为艰巨的问题:消费者到底为何,愿意给一片褪色的荣耀重新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