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微软 17 亿美元买 “屎”:AI 背后的碳减排秘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云飞 Chinaz 时间:2025-08-11 10:24:44

最近,微软以17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一项看似荒谬的服务:埋掉人粪、动物粪、污水等有机废物。看似 “买屎” 的行为,实际上是微软在应对 AI 业务迅速扩张带来的碳排放问题。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复杂的高科技商业模式,与碳减排和环境保护紧密相连。

微软在 AI 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旗下的 Copilot、必应 AI 搜索和 OpenAI 的 ChatGPT 等服务都依赖于巨大的计算能力。为了支持这些 AI 模型的训练,微软的数据中心耗电量惊人。以 GPT-4为例,其训练一次可能消耗五六千万度电,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三千多辆汽车一年的排放。此外,AI 模型在运行过程中,每年产生的碳排放量甚至需要大面积森林来抵消。

面对日益增长的碳排放,微软早在2020年就提出要实现 “碳负排放” 的目标。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自 AI 业务兴起以来,微软的碳排放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23.4%。为了实现减排目标,微软决定通过购买碳信用额度来抵消其排放。

微软与一家名为 Vaulted Deep 的生物科技公司合作,后者专注于将各种有机废物转化为 “生物泥浆”,并通过高压泵将其埋入地下1500米的岩层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废物在地表分解时释放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根据合同,Vaulted Deep 将帮助微软处理490万吨的碳当量,预计耗资17亿美元。

微软的这一举动并非单纯的环保尝试,还与美国的税收机制有关。根据45Q 政策,捕获和封存二氧化碳的企业可以获得最高每吨85美元的税收抵免。此外,ESG 评分的提升也会使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受益,吸引更多投资。

不过,这种通过购买碳信用额度来抵消排放的方式也受到一些环保组织的质疑。他们认为,真正有效的减碳应该从源头入手,而非通过外部项目来 “买账”。目前,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科技巨头们纷纷加入 “降碳军备赛”,承诺在2030年或204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微软的 “买屎” 行为,实际上反映了整个 AI 产业面临的碳减排挑战。

划重点: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