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将机器人做成“必需品”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北京商报 时间:2025-08-11 02:06:15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首日,外骨骼机器人公司傲鲨智能的展位是现场少有的几个需要严格限制参观者流量、观众排队才能入场的区域。没有什么复杂原因,就是人太多了。

傲鲨智能创始人、董事长徐振华介绍,本次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带来两个系列产品,一个是前两年一直在研发以及量产的工业化外骨骼产品Fit系列;另外一个就是面向消费端的外骨骼VIATRIX系列,设计小巧轻便,价格已降至千元级别,其可为大家平时在户外徒步、跑步、登山提供助力,让运动“增程”。

此前,作为《流浪地球2》电影中标志性机甲技术原型的提供方,傲鲨智能的工业级外骨骼已完成一轮“科幻破圈”并引发热议。徐振华表示,与2023年《流浪地球2》热映时相比,目前基于AI的神经网络软件实现许多突破。例如,外骨骼的步态已不再固定,更倾向于模拟和学习人的常规步态,在了解使用者行走规律和特点后,再给予相应的助力。

徐振华称,外骨骼产品的核心逻辑始终围绕服务于人,无论是工业场景的减负增效还是消费场景的运动增程,外骨骼的作用都是放大人体能力而非替代动作。“外骨骼产品不需要复杂的操作学习,穿上后跟着身体的自然动作就能触发助力,人怎么走、怎么动,设备就怎么配合发力。”他表示。

从工业端到消费端,对于形态机器人的爆发场景,徐振华认为将更多来自于民用端。“C端户外人群的用户基数非常大,民用产品的低成本化、应用性以及整体设备服务场景的明确性都更便于普及。我们的目标是让外骨骼机器人成为一类民用产品,如同手机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表示。

此外,对于产品的形态,徐振华称,外骨骼机器人实际上并不存在“标准答案”,其技术人机共融,均通过软件、AI对人体运动进行识别,包括后续通过电机进行阻抗助力输出。“底层逻辑互通,只是技术展现形态和最终目标产品状态有千差万别的可能性。例如,有些人膝盖不太好,他们更需要保护膝盖的外骨骼,有些人可能需要对大腿肌肉有帮助,也有些人可能需要给手腕一定的支持。”徐振华表示,外骨骼机器人的爆发,更多取决于大家的应用场景——根据不同场景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外骨骼。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王天逸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