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当人工智能植入跨境支付|2025中国经济半年报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云飞 华夏时报 时间:2025-07-27 10:21:07


本报记者付乐 实习生 李佳禾 北京报道

2025年上半年,跨境支付领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到全球牌照密集布局,再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新突破,行业生态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被重构。

头部机构通过AI技术,助力跨境支付体系向高效智能方向升级;新兴市场金融合作与政策创新并行,为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开辟了更畅通的发展路径。一系列标志性事件不仅降低了跨境支付交易成本,更构建起多元化的支付网络,为中小微企业“出海”提供了坚实支撑。

上半年,连连数字、蚂蚁国际、PingPong、Payoneer、PayPal等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牌照布局,持续拓展全球业务边界,不仅提升了跨境支付的效率与安全性,更为人民币国际化及新兴市场的金融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7月26日,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跨境支付行业正朝着更加开放、智能、全球化的方向前进。政策开放与基础设施的互通为行业发展铺就了坚实道路,AI技术的深度应用助力机构降本增效,海外牌照拓展则为其业绩打下坚实基础。中国跨境支付机构有望在国内品牌出海过程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未来也将催生更多创新业务模式和机会。

政策与基础设施加速互通

2025年上半年,在政策与技术的驱动下,全球跨境支付基础设施正迎来系统性升级,促进跨境资金流动更加规范、高效、透明。

5月30日,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不仅降低企业对传统跨境支付SWIFT体系的依赖,还能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更快速、更透明的人民币跨境流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结算提供更灵活的人民币结算方案。

与此同时,央行持续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国际化,上半年新增6家外资银行接入,覆盖非洲、中亚、新加坡等关键市场。CIPS这次扩容进一步夯实人民币跨境清算的全球网络,显著降低了跨境交易成本,提升了资金清算效率,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在国际支付领域的应用。

6月22日,“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实现了内地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的直接连接。该平台的推出打通两地支付壁垒,为两地居民提供了实时、便捷的跨境汇款服务,同时通过采用实时清算,提升资金周转效率。

7月17日,Visa与兴业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兴业银行正式接入VisaDirect解决方案,目前项目已进入系统开发阶段,预计于今年底正式上线。

全球贸易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传统跨境支付方式的高成本、低效率痛点日益凸显,催生了市场对更便捷、更智能的支付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这一趋势不仅推动了支付技术的革新,也加速了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进程。跨境支付不再仅是资金划转工具,而是演变为融合政策、技术、金融基建和商业服务的生态系统。

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为进一步加强跨境电商平台与本土出口企业的对接、优化海外布局,监管鼓励机构推出针对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新业态的专项金融产品,加大对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小微外贸企业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跨境结算中的资金难题。

从效率优化迈向智能决策

纵观今年以来跨境支付行业发展,AI的引入进一步优化了风控、结算和用户体验,使跨境支付进入智能决策的新阶段。在提升支付效率、降低欺诈风险的背景下,跨境支付企业在AI方面频频发力。

连连数字近日发布公告,于2025年7月12日与配售代理订立配售协议,计划按每股10.25港元向不少于六名独立专业人士、机构或其他投资者配售3840万股新H股。公告显示,假设配售股份全数配售,配售所得款项总额预计约为3.94亿港元,拟将所得款项净额50%用于区块链等创新技术在全球支付领域的创新及应用。

同在7月,蚂蚁国际旗下的商户支付服务和数字化服务品牌Antom,推出行业首个AI拒付处理、AI辅助支付集成及入驻、风控策略配置等功能,用于简化跨境交易流程,降低中小企业的跨境交易操作门槛。智能风控系统的引入,有望破解长期困扰跨境支付的欺诈识别难题。

同一时期,PayPal推出PayPalWorld,与全球各大支付系统及数字钱包连接,有望重塑消费者和企业用户在转账、在线购物、实体店支付以及AI赋能的各种跨境场景的用户体验。

2025年,AI技术已从跨境支付的辅助工具升级为重构行业生态的关键。头部企业通过智能化升级,推动行业从效率优化转向智能决策。AI清算网络实现资金动态化掌控,智能风控系统解决跨境支付的欺诈识别难点。AI技术的深度应用提升了跨境支付的透明度、可靠性以及全球资金流转效率。

除了降本增效,AI也是稳风控的关键。机器学习模型正在取代基于人工预设条件的传统风控系统,在整个支付流程中建立起从数据获取到智能决策的完整机制。

例如Payoneer派安盈采用AI技术,通过分析设备的硬件特征以及用户的行为模式如登录时间、地点、操作习惯等,识别异常行为,检测并阻止潜在的欺诈交易。假设一个账户在短时间内从两个国家登录,AI会标记为潜在风险,触发进一步验证。

连连国际CEO沈恩光对本报记者表示,传统风控依赖人工,面对海量交易数据时力不从心,而AI通过机器学习构建用户行为模型,可实时识别异常交易。以反洗钱为例,将AI应用于尽调环节可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

在当前全球支付行业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持续加码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头部支付企业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支付通道角色,而是通过加大底层技术研发投入,试图重构全球支付生态的竞争格局。

支付机构加速海外牌照拓展

AI优化了跨境支付行业资金流动速度,而全球牌照网络则确保了业务拓展的广度。在跨境支付行业,牌照的数量和质量不容忽视,这已成为衡量头部支付机构全球化能力的核心指标。

今年6月,PingPong成为中国首家持有马来西亚MSB牌照的ToB跨境支付机构,以及获得阿联酋中央银行原则性批准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截至目前,PingPong已拥有60多张全球支付牌照及许可,可支持各类企业在北美、欧洲、东亚、东南亚、中东等主要贸易区域内实现跨境资金往来。

5月,移卡获得由美国亚利桑那州金融监管部门颁发MTL牌照。海外业务是移卡近年来布局的重点,其先后获得香港MSO、新加坡MPI、美国MSB等支付牌照和相关资质,并且推出了本地钱包、海外钱包、信用卡、联合收单、外汇及跨境汇款等服务。

连连数字则建立了由65项支付牌照及相关资质组成的全球支付牌照布局,覆盖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英国、卢森堡、泰国及印度尼西亚等市场。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本报记者表示,从上半年拿牌国家和地区来看,支付机构期望以海外支付牌照作为切入点,做好跨境贸易与跨境商户领域各项服务。

“中国支付机构积极在海外拿牌,合规确实是其中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牌照资源的获取,意味着能够在当地合规开展支付业务。在国内支付竞争日趋激烈、叠加跨境支付毛利率优于国内支付等因素,向外拓展并谋求增量市场也是一种选择。”苏筱芮表示。

当前,跨境支付企业牌照获取大致分为三个梯度。首先是准入层,以美国MSB、香港MSO等牌照为代表,解决业务合法性问题,主要服务成熟市场,是构建全球跨境支付网络的重要基础;其次是经营层,包括马来西亚MSB牌照、阿联酋央行批准资质等,支持本地货币结算等增值服务,实现业务区域化、本地化运营,助力新兴市场发展;最后是生态层,如欧盟EMI牌照、新加坡MPI牌照等,能够构建包含支付、外汇、钱包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未来,随着全球监管环境的持续演变,那些既能获取牌照,又能聚焦细分领域、实现差异化发展的机构,将在跨境支付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张志伟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