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解学芳 | 打造以人文精神为内核的“人文智能”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唐云泽 文汇报 时间:2025-07-25 22:19:08


解学芳 | 打造以人文精神为内核的“人文智能”

——访同济大学文创元宇宙(上海)研究院院长、人文学院教授解学芳

从AI“复活”《清明上河图》的惊艳呈现,到国内首部AI贺岁微短剧《美猴王》诞生……当前,随着人工智能迈入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阶段,其触角已遍及文化产业各环节,深度参与文化创新实践。但技术的“介入”应有怎样的边界?如何以人文精神推动AI价值对齐?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解学芳教授。


培养个体的“人工智能商(AIQ)”

解学芳深耕“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研究”领域。从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到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动态演进推动着她的研究不断与时俱进。她这样理解技术与文化的关系:“技术是持续迭代的自变量,具有工具属性;文化是动态调适的因变量,其内核传承需通过技术实现当代化表达。”即便人工智能相较以往技术有颠覆性突破,解学芳仍强调其应被严格定位为工具——唯有如此,才不会本末倒置,取代人类作为创新主体的核心地位。

“社会科学研究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必须以‘提升人类智能’为目标;回到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就是要‘提升人类的文化创新能力’,不是仅仅让AIGC的生成能力越来越强,而是让人类借助AIGC创造更高质量、更富美感的文化载体的能力越来越强。”她进一步谈到,这要求个体培养“人工智能商(AIQ)”——即驾驭AI以强化自身创造力的能力。

构建“中国式文化元宇宙”

AIGC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究竟意味着什么?解学芳认为,AIGC的技术进步,标志着人工智能理解真实世界的能力实现了进一步跃迁,它正以“全知全能”的角色介入文化艺术的多元应用场景:从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到音乐、绘画、影视制作等艺术内容的自动化生成,再到内容运营传播中的虚拟人、智能剪辑、元宇宙内容生成等服务,AIGC的身影无处不在。

“我们与多家人工智能企业交流时发现,他们在短视频生成、创意策划乃至诸多设计领域,都已大量运用AIGC辅助工作。”在解学芳看来,当AIGC广泛服务于整个文化创新领域,一个如“神笔马良”般的“生成创造世界”新阶段已然开启。

具体而言,AIGC通过实现技术、内容与场景的融合,构建起虚实协调的共智文化空间:在生产端,它推动了个性化内容创作和内容生产的平权化,赋能中华文化的创新表达;在消费端,以AI算法、VR、元宇宙场景为核心的AIGC技术群,作为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底座”,正不断激活新的消费潜能,由虚及实地赋能实体经济。

“敦煌莫高窟的文创小程序就是个生动例子。”解学芳举例道,用户可自由选择敦煌壁画的经典纹饰,按引导组合生成个性化丝巾设计,这一过程深度融合了算法与元宇宙数字藏品概念。用户在虚拟场景完成设计后,一键下单即可获得真实丝巾,形成从虚拟创意到实体消费的完整闭环。

这些丰富的应用场景与创新实践,正推动中国数字文创自主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的形成。解学芳近年提出的“中国式文化元宇宙”概念,便源于此:“不同于西方侧重构建虚拟生活空间,中国的元宇宙与算法更注重转化为可操作、可落地的场景。通过算法、虚拟现实等集成技术赋能文化创新发展,最终反哺城市经济与文化生态建设。”

重视AI时代的科技伦理

然而,以AIGC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也伴随着多重伦理风险。“AI时代的文化创新是有边界的。”早在2019年,解学芳就发表论文提出AI全面介入文化创新的边界观问题,她也是国内最早研究“AI文化科技伦理”的学者之一。

她总结了AI时代文化领域面临的三大挑战:一是主流价值风险,AI幻觉现象会加剧虚假信息传播,大量自媒体生成内容可能挤占主流价值观的传播空间。二是人文价值风险,AIGC的高效产出挑战了人类在文化创意中的主体地位,她以2023年好莱坞编剧罢工事件为例,指出创作者正面临从价值链上游的创作主体降格为AI作品“润色者”的风险。此外,过度依赖AIGC也可能导致创意主体“灵韵”的消失,AIGC的大批量重复生成内容会导致很多同质化、浅表化的文化产品出现,弱化创意多样性。三是数据隐私风险,公众的文化消费数据(如阅读、观影记录)被广泛采集利用,隐私保护问题成为核心关切。

“这些风险警示我们需警惕‘科林格里困境’——若不在技术早期预见社会后果,后期治理将付出高昂代价。我们社会科学研究所作的努力,都是为了预见它可能带来的困境,并在早期阶段予以应对。”解学芳提出,应对AIGC介入文化领域的挑战,既要考量人类思维逻辑,也要融入审美与情感因素,以及伦理调适与价值审度,避免单一维度评价文化产品的生成;同时,需推动制度创新与治理介入,将伦理原则转化为政策法规,坚守伦理底线。

她特别强调,AI在文化领域的应用与智能制造业存在显著差异:制造业中,AI应用(如具身智能)主要聚焦降本增效,价值观问题相对较少;而文化领域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同统一。“因此,强化价值的文化本位,是AIGC在文化伦理善治路径上的核心主旨。我们要坚守AI文化创新的人文价值与主流价值伦理边界,打造以人文精神为内核、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动能的‘人文智能’,共创数智时代的人文温暖。”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