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中报喜增、二次上市,牧原股份国际化故事好讲不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孙雅 首条财经 时间:2025-07-25 16:55:33
能否站上更大舞台

作者:首条财经 张戈

2025年,反内卷成为一个关键热词。

中国证券报援引正信期货研报,6月10日,农业农村部于召开了生猪生产调度会,对各省提出具体的生猪生产调控目标,主要政策包括全国能繁母猪调减100万头至3950万头;优化生猪生产,加大弱仔淘汰力度,引导降低出栏体重,国储收储体重要求降至115公斤等。

行业龙头已率先行动,以猪企一哥牧原股份为例,截至 2025 年 6 月末能繁母猪存栏为343.1 万头,2024年末和2025一季度分别为351.2 万头、 348.5 万头,即已连续两季度调减。

牧原股份管理层曾表示,随着生猪养殖业不断成熟,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日益完善,预计未来猪周期将会呈现弱周期、窄波动、慢变化。长期来看,生猪业的产能和猪价将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

显然,养猪行业已迈入微利时代。在此背景下,7月9日公司披露的最新业绩预告着实靓丽:上半年净利105亿元至110亿元,同比增长924.6%至973.39%;归母净利102亿元至107亿元,同比增长1129.97%至1190.26%;扣非净利106亿元至111亿元,同比增长882.95%至929.31%;基本每股收益1.9元至2元,而上年同期仅0.15元。

那么,牧原股份是如何做到的?繁华背后还有无挑战呢?

敬畏风险、科技养猪练成第一效应

预告中牧原给出了一些答案:主因生猪出栏量较去年同期上升导致收入上升,且生猪养殖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

据华安证券数据,2025上半年,19家上市猪企的出栏总量达到10382万头,较去年同期增长32.7%。其中,牧原股份以4691万头稳居首位。另公司公告,2025上半年,共销售商品猪3839.4万头,同比增长18.5%。且价格更高的仔猪销量达到829.1万头,同比大增168%。继而拉升了上半年销售收入,达到708.68亿元,同比增长26.5%,可以说,规模优势奠定了牧原的行业地位,也是盈利改善的基石。

背后离不开独特养殖模式。公开资料显示,秦英林与妻子钱瑛辞去公职返乡创业,1992年成立牧原股份。鉴于传统养殖成本控制和疫病防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2000年之后,牧原开始探索标准化养殖模式,并逐渐建立起从种猪育种、饲料配方到屠宰加工全程自营的自繁自养一体化体系。

2007年,公司投资建设了第九代全封闭式现代化猪舍,实现了通风自动化、温控自动化、饲喂自动化和冲粪自动化。此后,牧原股份发展提速,并于2014年成功在深交所上市。

资本加持下,牧原股份继续进化,建立了独特的轮回二元育种体系:每代种猪都可保持杂交优势,不仅节省了种猪生产成本,无需外购种猪,还降低了大量引进种猪带来的疾病风险,提升了猪群适应性。

猪舍规划方面,采用分区管理,减少交叉风险。并通过饲料高温灭菌、密闭输送、饮水超滤消毒、巡检报警等方式,实现猪群全方位把控。同时,牧原还注重科技力量来改进传统生产模式,通过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种猪智能测定、大数据遗传评估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猪育种系统,实现智能环控、智能饲喂、智能巡检、快速筛选优良种猪.....

得益于多管齐下,扎实品控风控、叠加科技赋能,牧原股份达成了规模效应、坐稳行业第一。截至2024年末,拥有6个生猪养殖场及内乡县牧原现代农业综合体获内地供港澳活猪资质,1个养殖场获供港冰鲜猪肉资质,30个养殖场获出口畜禽原料资质,内乡县综合体获China GAP认证及国家首个优质畜禽产品全产业链数字化认证。

研发费超17亿撕开12元/公斤成本线

再来看养殖成本。牧原股份2024年报曾透露,饲料成本在生猪养殖成本中占比约 55%-65%。当年玉米、小麦、豆粕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带动从业者养殖成本下降。

据财经天下WEEKLY,在第二十届养猪节上,牧原股份董秘、首席战略官秦军指出,中国养猪业特点是总量大、从业者数量多、地域分布广。这就造成全国养猪成本差异比较大。有这么大的基数在,且差异较大,如果持续在行业内领先,你就可以获得一个超额的回报。、对于牧原来说,疾病管控、健康管理,是所有矛盾的核心。当然,这背后需要研发、管理、装备、人才等各方面的持续投入。

原材料方面,在玉米+豆粕型、小麦+豆粕型配方基础上,牧原股份引入大麦、高粱等新原料,研究低豆日粮,应用净能、真可消化氨基酸体系设计配方,降低豆粕用量,减少对玉米、豆粕依赖,降低氮排放,使饲料更环保。并根据原材料性价比调整饲料配方,针对不同种群、生理阶段的生猪,运用析因法设计动态营养模型,通过变频混合技术实现精准营养供给。

还与西湖大学合作成立实验室,通过合成生物技术来生产氨基酸,作为豆粕替代品,其提供了一个应对价格波动的防御性选择。

饲料加工生产环节,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生产,全程无人接触。采购方面,牧原股份与国内外粮商合作,扩充粮源,锁定供应,降低风险。生产管理上,制定标准化制度和技术规范,打造种、料、康、养、智等二十大钻尖技术,攻克多项难题。

......

种种技术突破、模式创新,离不开研发蓄力。2019年至2024年,牧原股份研发费从1.12亿元增至17.47亿元,专职研发人员量也从2019年的不足千人升至2024年的6486名,加上技术人员总数高达1万人。此外,公司累计申请国家专利2276项。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再涨7.9%至5.14亿元。

在一系列精细化管理、科技赋能推动下,牧原股份获得了不错的降本效果,各项生产指标改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从2025年初的13.1元/公斤降至6月的低于12.1元/公斤。根据公司公开信息,2025年成本目标是全年平均12元/公斤,相当于年底成本要降到11元/公斤左右。后续会围绕健康管理、种猪育种、营养配方、智能化应用等方面,通过技术创新与精细化管理,持续降本增效。

如能顺利兑现,牧原股份下半年的盈利表现或许更为吸睛。

豪掷76亿分红

上述预增,延续了2024年的修复态势:营收1379.47亿元,同比增长24.43%。归母净利达到178.81亿元,同比大增519.42%,实现扭亏。一举扭转了2023年营利双降、净利大亏的颓态。

细分业务板块,养殖业务堪称顶梁柱,全年营收1362.29亿元,同比增长25.88%,贡献比进一步提升。增长得益于养殖技术、疫病防控以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优化。

屠宰和肉食业务营收242.74亿元,同比增长11.03%。饲料原料和其他产品同比减少52.62%和17.75%,仅录得14.32亿元和4.47亿元,好在占比羸弱,未影响整体业绩走势。盈利能力方面,养殖业务毛利率19.21%,同比增长16.28%。屠宰和肉食产品为1.03%,同比增长0.86%。

整体来看,前两大主业改善,尤其养殖业务的强增,让牧原股份打了一个翻身仗。

去年修订的《股东分红回报规划》显示,2024-2026年度,牧原计划将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由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20%调整至40%。据东财choice数据,在已结束的2024年,牧原股份全年现金分红额75.88亿元,创下年度新高。同时,公司还计划2025年将负债规模降低100亿元,以进一步优化自身的资产结构、增强财务稳健性。

5月27日,牧原股份开启港股IPO征途。公司方面明确表示,现金流充裕,此次融资并非主要驱动力,而是面向未来五年到十年,开展海外业务、进行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际化战略是企业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二次上市,牧原股份将有机会重新梳理投资价值,为全球市场竞争提供更强支持。

截止2025年7月23日,牧原股份收盘价49.09元,较5月27日的38.23元累涨超25%。IPO消息传出后不降反增,这是较为罕见的。

三个挑战国际化故事好讲不

不过,硬币总有两面。想站上更大舞台,也将面临更多审视和挑战。

首先,2024年净利站上178.8亿元高位、2025上半年继续飘红,为后续提升增加了难度。要知道,猪周期总是来势汹汹,一旦价格下降,就极考验企业的精细运管能力,这也是牧原从规模扩张转向成本深挖的深意所在。

以2025年5月为例,牧原养殖成本12.2元/千克,较公司设定的完全养殖成本10元/千克的终极目标,降本空间愈发狭窄,继而可能减弱对业绩的推动作用。

其次,牧原股份扩张节奏明显放缓,经营策略发生根本性转变。从过去以扩张、抢市场为主导,转变为如今的降负债、精耕细作。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净流动负债155.888亿元、310.762亿元和241.579亿元,主要由短期借款及应付账款构成。

除了2024年净流动负债较明显下降,一季报中,公司也提出进一步降低负债率和负债规模的目标。牧原股份高管坦言,公司目前负债率仍处较高水平。因此正致力逐步优化资本结构,明确了降负债的目标,不仅包括降低负债率,还要减少负债的绝对规模。公司规划到2025年底,相比2024年底降负债100亿元。

这自然利于改善发展质量、财务数据,但也给企业提出一个崭新课题,如何进一步强化规模效应,讲好价值成长新故事,尤其二次上市背景下。虽然开年以来,牧原股价可喜修复,然若拉长维度,较2021年的最高点仍有超四成缩水。

再者,出海故事诱人,是对抗国内猪周期的有力抓手,持续开拓却非易事。近年来,多家猪企都打出了国际牌,牧原股份并无明显先发优势。例如,新希望六和早已在越南就建立起了一套包含9家饲料公司、3家养殖公司和1家种禽公司的完整产业体系,2024年海外收入连续第两年突破200亿元,占总营收比提至19.44%。再如海大集团,同期海外饲料销量236万吨,同比增长40%。

相比之下,目前牧原海外收入还未有多少公开的具体数据。海外落得第一子在越南,据财经天下,2024年牧原与BAF越南农业股份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为后者提供猪场设计和建设、生物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并推进人工智能在养殖产业链中应用。对于海外业务,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牧原主要是技术、装备与服务的输出。董事长秦军称。

字斟句酌,牧原股份或将轻模式出海。若能成功,对自身乃至行业都将是一次崭新突破。只是,好如愿么、真正将带来多少实在收入、能否快速追赶、再次领先业界呢?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