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世界似乎进入了一个无预感、无思考就突然降临的时代。关于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频频被报道,并伴随着可怕的标题,如“工作岗位被机器人抢走”“自动驾驶并不可靠”“机器人也会反叛”等等。随着更智能、更快的自动化工人的出现,人类工作无疑将会发生变化。然而,变化的范围和规模仍然未知。
想想这个星球上的人类,仅仅数万年的时间经历了人兽共存、种植粮食争取活下去、用水和蒸汽机制造商业社会需要的东西、使用电力、生产自动化、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时代以及开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这个时代让人类疑惑的是我们人类能够和那些冷冰冰的机器人共生共存吗?
《机器伙伴:人机协同的未来时代》讨论的就是这个人人关心的问题。这本书告诉我们:人机共生系统不仅通常优于单一的机器系统,也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但是,人机共生将改变工作的结构,甚至影响我们对自然和生活的认知。在机器介入我们的生活后,我们将对这个世界产生新的认知:原来这个星球上的很多事情我们并不知晓。在此基础上,人类才能进一步研究出人机共存的协作人工智能系统,建立一种目前我们尚无法预测的协作工作团队。
[英]彼得·马修斯(Peter Matthews) / [美]史蒂文·格林斯潘(Steven Greenspan)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当前,自动化和协作机器人探索是许多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这些项目正在改善自动化世界的构建模块。对协作机器人的研究正在融合数字、音频和视觉数据,以生成协作机器人与其人类合作者之间的共同观点。网络边缘的低功耗机器学习则可以为协作机器人或它们的操作提供决策。
本书涵盖的主题包括:机器人过程自动化、聊天机器人及其在不久的将来的影响、自动化的炒作和头条新闻导致对未来工作的担忧、仍在研究实验室的组件技术基础技术和协作将完成的任务自动化等。作者认为,工人将被重新培训,而不是被完全取代或部分取代。了解这些自动化的技术,能使我们明白现在离实现自动化的未来还有多远,以及随着这些技术的部署,未来的工作将会是什么样子。
在作者看来,人与机器相伴是未来不可阻止的发展方向,而且至少从目前来看,作为协作机器人的人工智能工具是可靠的。
以人工智能在医疗方面的重大进展为例。医疗机器人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999年,但该技术的进展很快,截至2024年10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发明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完成了34350多个不同专业的机器人手术,包括心脏、移植、耳鼻喉科、结肠直肠、妇科、泌尿科、普外科、胸外科和外科肿瘤学。机器人的手术过程对患者组织的损伤更小,恢复时间更快、更精确,其手术动作和技术通过更清晰的手术影像动态反馈,能够达到1万倍的计算能力。
但是,作者仍然探讨了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已经深入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大部分领域的机器都是人类的朋友吗?
OpenAI公司的创始人萨姆·奥特曼承认,他对自己的发明感到“有点害怕”,人工智能成为我们无法控制的弗兰肯斯坦似乎并非完全不可能。他谈及人工智能已经出现的某些危险行为。比如,Facebook开发人员发现AI创造了自己独特的人类无法理解的语言,Facebook于是关闭了人工智能引擎。它是如此令人惊奇,让人们同时瞥见AI的可怕以及可怕的潜力。人工智能是没有知觉的,至少目前还没有。不过,也许有一天,它可能接近危险的东西。
美国发明家雷·库兹韦尔则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人工智能将在2029年达到人类的智力水平。通过研究技术的指数增长,他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使人类的智力扩大100万倍,并永远改变人类的生活。他讨论的话题包括用纳米机器人等设备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重建世界;彻底延长寿命,超越目前120岁的年龄限制;通过将我们的大脑与云连接来重塑智能;指数级技术推动所有行业的创新,以及可再生能源和3D打印的发展。
库兹韦尔还考虑了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潜在危险,包括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就业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等目前备受争议的话题,以及旨在通过结合死者的数据和DNA来虚拟地复活死者的“After Life”技术。
这本书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图景:我们进入了与机器共同生活的时代,这个时代将给我们带来福祉;但是,也需时刻警惕:机器人模拟你的神经系统已经成功,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你的思考和行动。这些行动也许并不是好朋友机器的行为。
原标题:《OpenAI创始人承认感到“害怕”!未来,人类真要与机器人相伴而生吗?》
栏目主编:王一 文字编辑:肖雅文
作者:李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