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给未来AI的时间胶囊|王明泰:更多注入AI力量的药物在未来飞入寻常百姓家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柳晴雪 上观新闻 时间:2025-07-25 10:29:22



不知不觉,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已经来到了第8年。

这8年,我们和读者一起,见证了AI的飞速发展。我们曾感慨“小灵通”漫游的世界来了,可放到今天,这些“科幻”,已经是AI世界里,最基本的操作了。

我们曾遨游元宇宙,也曾疑惑大模型究竟是什么……不管怎样,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因为AI改变着。

再过两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来到“十周年”的关键节点。2027年,被AI“接管”的世界会是什么模样?AI自身又将走向何方?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之际,新民晚报邀请了9家AI领域头部企业的高级管理人、首席科学家、核心研发者,畅谈他们眼中未来两年AI的发展。两年后,我们也会“重启”这份“时间胶囊”,看看大家的预测是大胆的,准确的;还是像曾经我们对AI的想象那样,略显保守。

一粒治病救人的小小药片,看似不起眼,背后往往凝聚着数支多学科背景的科学家团队超过十余年的投入与坚持。人们很难看到的是,这粒药片从进入临床试验开始,就要经历“九死一生”的关卡,成本高昂,挫折连连;如果把时间线往前追溯到药物发现阶段,则要面临更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根据塔夫斯大学药物开发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目前一款新药的研发成本约为26亿美元,平均耗时14年。

AI等前沿技术的出现,则为创新药物研发带来曙光和改变,先进技术的广泛使用,一方面减轻了药企研发成本、加速药物尽快上市,更重要的是,那些“治疗效果不佳”或“用药负担重”的患者们能更快用上疗效好、费用合理的救命药,这也是所有“制药人”的使命。


公开资料显示,全球排名前20的药企均已布局人工智能相关管线。在全球首款获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抗新冠小分子口服药PAXLOVID研发过程中,就采用AI预测算法结合实验验证的方法,仅用6周时间就确认了药物优势晶型,相较于传统方法6个月以上的周期,研发效率大幅增加。这其中就有中国科技企业晶泰科技的参与。

晶泰科技是一家创立刚满十年的年轻公司,三位联合创始人均是量子物理方向的年轻科学家。作为一家创新平台型科技公司,晶泰基于量子物理第一性原理,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等为技术基座,深耕制药行业,自主研发了AI自动化工具平台,帮助全球合作伙伴加速研发创新药,治病救人,为人类共同福祉而奋斗;同时利用自研的智能自主实验平台,自动收集标准化、高质量数据,用来训练AI模型,让AI更智能。

随着AI技术的更新迭代,并在越来越多垂直领域落地应用,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AI的助力下,更多创新药物步入了研发快车道。

面对全球第二大常见癌症——肺癌,晶泰科技与新加坡实验药物研发中心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点为目标开发更有效的靶向治疗方案;晶泰科技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唐力教授团队联合创立的莱芒生物,旗下代谢增强型CD19 CAR-T疗法(Meta10-19注射液)不仅在白血病/淋巴瘤治疗领域取得积极的临床进展,帮助超过20名复发难治性白血病或淋巴瘤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状态并顺利出院,更成功治疗了首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晶泰科技与希格生科合作完成的针对弥漫性胃癌的全球首款靶向药先后获得了美国FDA和中国NMPA的IND批件,目前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进行一期临床试验。这是首个基于类器官和AI技术平台开发出的药物,也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FAK/SRC双靶点抑制剂。

我们也满怀期待地展望,未来两年、五年或十年,会有更多注入AI力量的药物飞入寻常百姓家,为更多患者、更多家庭带来信心和希望。

作者:晶泰科技高级副总裁 王明泰

原标题:《给未来AI的时间胶囊|王明泰:更多注入AI力量的药物在未来飞入寻常百姓家》

题图新民晚报 陶磊 新民晚报 制图

作者:新民晚报 郜阳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