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猿
留给国产数据库厂商的时间不多了。
信创产业正在上演一场生死时速,距离最后的大限还剩不到两年的时间。
国资发79号文件明确要求2027年底前,实现所有中央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安全可靠的信创替代。
数据库,作为底层核心组件之一,更是信创产业的关键一环。全国几百家企业几乎都涌入国产替代的赛道中,把行业推向了一个空前内卷的局面,这种内卷有一种分布式的美感。卷技术、卷成本、卷噱头,终于在卷无可卷的情况下,大家不约而同的卷起了AI。然而,喧嚣背后,AI究竟是真刀真枪的生产力,还是皇帝的新衣?
国产数据库向金融的核心业务进发
据统计,国内目前拥有数据库企业近300家。如果把国产数据库市场比作一场百团大战,参战方可清晰分为三大阵营学院派、巨头系和创业新势力。学院派的代表有达梦数据、电科金仓、南大通用、神舟通用,这是国产数据库的开路先锋,他们根正苗红,或出身国家队或脱胎于高校,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行攻关,在众多央企/国企和政府背景的行业中积累了较多的客户;巨头系的代表有OceanBase、腾讯云、华为GaussDB,很多产品都是从厂商的内部系统孵化出来的,初期只是大厂内部系统的备胎,在双十一、微信红包、运营商计费等极端场景里经过了千锤百炼;创业新势力这边有海量数据、星环、亚信、万里数据库等企业,他们没有历史包袱,技术嗅觉灵敏,是市场的活跃力量。
三大流派之外,还有很多区域型、行业型、垂直型小厂,靠着一两个省分行、地市政务云或者大厂的外包,勉强度日。
这是数据库产业的基本态势,让我们把视角换到市场一侧。
这个世界上,可能没有比国产替代确定性更强的生意了。客户在哪、市场多大、需要什么产品,在很多行业这些都是要命题,对数据库行业而言,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摆在眼前,他们拿到手的是一道 送分题。
金融业是数据库的最大客户,占据了市场的五分之一,而且场景多、应用深。毫不夸张地说,得金融者得天下,数据库企业只有在金融领域实现突破,才有资格在未来占据主导权。无论是行业大哥还是新兴力量,都铆足了劲,势必要在这块兵家必争之地上插旗。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