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顶流出走,940亿安信基金“铁三角”散伙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陆辰风 独角金融 时间:2025-07-20 18:18:14



作者 | 刘银平

编辑 |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公募基金行业,优秀基金经理清仓式卸任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样的事件这次落到了安信基金头上。7月17日安信基金公告称,三百亿基金经理张翼飞因个人原因离职,并卸任了名下9只基金产品。

张翼飞是一名13年安信基金老将,也是其“固收+”招牌,离任前其管理的9只基金规模共321.92亿元,占安信基金全部基金规模的1/3左右。这样一位重量级人物的离开将对安信基金造成什么影响?

自2022年突破1300亿元以来,安信基金管理规模便持续下降,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部基金资产净值合计940.34亿元,较高峰期下降了3成左右,混合基金、货币基金规模降幅最大。债券基金规模在增长三年之后,近一年也出现了下滑趋势。

1

固收+名将离任,卸任前管理规模占1/3

张翼飞为经济学硕士,在加入安信基金之前,历任摩根轧机(上海)有限公司财务部会计、财务主管,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划发展处研究员,秦皇岛嘉隆高科实业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日盛嘉富证券国际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研究部研究员。

2012年9月张翼飞入职安信基金,一待就是13年,2014年3月开启了基金经理生涯,管理的首只产品是安信现金管理货币。2015年,他将目光投向混合型基金,从此在“固收+”领域深耕10年。凭借股债投资的出色表现,安信基金为其成立了混合资产投资部

“绩优而仕”,凭借着良好的投资业绩,张翼飞此后历任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助理,2023年5月升任副总经理,彼时其管理的基金规模共414.05亿元。

不过,副总经理的位置坐了不到一年,2024年3月安信基金公告称,张翼飞于3月26日起离任公司副总经理,转任公司首席投资官(混合资产CIO)

如果只是从职位上来看,从副总经理到首席投资官属于“降职”,不过基金公司高管卸任、专注搞投资的情况并非个例。比如今年4月诺安基金杨谷卸任副总经理,诺安基金称其将“专注投资工作”。

也有从高管降职之后很快离任的。2024年3月,钱睿南卸任兴业基金副总经理,继续担任基金经理,但当年9月便从兴业基金离职,2025年3月加入“个人系”公募惠升基金,任副总经理,7月3日刚开始管理一只混合基金。

张翼飞从公司副总转任首席投资官,不知是否当时就已有了离职的打算。



图源:罐头图库

海南纵帆私募基金经理王兆江表示,公募基金应该实施高管和基金经理职务的绝对划分,管公司运营就不要管基金,管基金就不要管公司运营。因为基金管理是专业度要求非常高的工作,需要高度专注,需要精耕细作。

在11年的基金管理生涯中,张翼飞取得了良好的投资业绩,管理的基金在任期间均为正回报,且大多排名同类产品前列,管理时间最长的安信稳健增值混合A,10年间涨幅达到82.45%,且在2022年、2023年同类平均亏损分别达到9.01%、15.54%的情况下,该产品仍然能取得正收益。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A、C份额规模合计103.71亿元。

张翼飞管理的基金以混合偏债类为主,即固收+产品,用债券投资的思维做混合基金管理。比如上述安信稳健增值混合,虽然股票投资比例最高可以达到95%,但在实际操作中股票配置比例一直在20%以下,所以在2019-2020年度股市上涨导致同类产品平均收益率达到30%以上,该产品依然求稳,这两年收益率分别为11.4%、5.79%。

这种在牛市中依然保持自己的投资风格,不狂热追风,在公募行业中并不多见。在股票中,他倾向于选低估值、高分红的周期股,如能源、银行等。

在其卸任之前,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管理的9只产品规模合计321.92亿元,占安信基金全部基金规模的34%左右。他的离开,对安信基金的影响不言而喻。

不过今年以来张翼飞管理的多只产品业绩不太理想,近两年业绩排名普遍靠前,但是近一年、今年以来同类排名下滑。在最近两轮股市上涨潮中,张翼飞的投资业绩均跑输了行业平均水平。



天天基金网

7月17日安信基金服务号转发了一篇《张翼飞致投资者的一封信》,张翼飞称自己将继续从事资产管理行业,认为安信基金有着完善的投研体系和人才梯队,是市场上最好的基金公司之一。



安信基金微信服务号

可以看出张翼飞与安信基金之间是好聚好散,有知情人透露其下一站或是私募。《第一财经》从知情人处获悉,“张翼飞此前做财富管理以及固收等相关业务已有多年,接下来可能想去私募领域做绝对收益策略等,去尝试更多的可能性。”

2

“铁三角”散伙

张翼飞离职后,其管理的9只产品中有5只共管产品,共同管理人分别为李君、黄琬舒,剩余4只产品卸任后也交给了这两人。三人关系密切,可以说是安信基金的“铁三角”,曾经共同管理过多只基金。

李君此前在券商、投资公司担任过多年分析师、研究员,后来进入投资领域,主要在私募做权益投资。2017年9月加入安信基金,与张翼飞一起做固收多资产,一开始在固定收益部,后来到混合资产投资部任基金经理、副总经理,现任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这个位置张翼飞此前也坐过,在职场上是李君的前辈。

上面提到的,张翼飞管理时间最长的安信稳健增值混合,自2017年12月开始李君就加入,共同管理了7年半,两人合力将其打造成安信基金的口碑产品,年年正收益。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李君管理的基金规模合计246.76亿元,其中有37.74亿元是刚从张翼飞手中接过来的。李君管理的产品回撤率很低,和张翼飞的管理业绩相似,今年以来产品同类排名也有所下滑。



图源:罐头图库

黄琬舒此前曾在富国基金任集中交易部债券交易员,2021年加入安信基金,也是从固定收益部到混合资产投资部,现任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助理

黄琬舒是张翼飞亲自带的,此前有多只产品和张翼飞共同管理,后面逐渐独当一面。目前在管基金规模143.24亿元。从黄琬舒的投资业绩来看,整体来说也不算差,但是今年有6只产品同类排名不佳,处于后25%水平。

如今“铁三角”中有一个“单飞”了,而且还是安信基金的招牌人物,对于安信基金尤其是混合资产投资部来说,投资者还能不能信任?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明星基金经理的“吸金”效应强悍,有助于扩大基金管理规模,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时,明星基金经理本身就自带流量,是公司天然的营销资源,亦有助于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率。

而在张翼飞此前管理的基金吧里,大量投资者也对其离开表示惋惜,有投资者表示也要撤离。所以其离任对安信基金来说无疑是损失。

不过一起共事的李君、黄琬舒已经磨合多年,投资策略已经成型,两人能否延续张翼飞此前的投资风格及良好业绩,是投资者需要考量的。

3

基金规模掉出千亿梯队,

债基规模增长优于全市场

安信基金成立于2011年12月,总部在深圳,是一家“券商系”公募,公司股东为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五矿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新碧贸易有限公司、中广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王苏望为大股东派驻,2024年5月加入安信基金,时任国投证券副总经理,此后连升两级,于2025年7月升为国投证券董事长。

在经营业绩方面,安信基金连续两年增利不增收,2024年营业收入6.72亿元,同比下降20.09%,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13.92%,增速下滑。



图源:罐头图库

2022年之前安信基金管理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末晋级“千亿俱乐部”,2022年二季度末突破1300亿元关口,三年翻了2倍多。

规模扩张离不开混合型基金的崛起,2019年三季度安信基金混合型基金规模还在100亿元以下,2021年二季度就突破400亿元,2022年一季度突破800亿元,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混合型基金规模860.78亿元,三年翻了8倍多,占安信基金全部基金规模的63%

张翼飞管理的基金以混合型为主,安信基金的混合基金规模变动趋势,与张翼飞管理的基金规模变动趋势大体一致。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张翼飞共管理10只基金,规模共644.38亿元,占安信基金全部产品规模的47.21%。

2022年四季度开始,张翼飞管理的基金规模开始下降,截至2024年一季度管理的9只产品规模只剩下258.72亿元,较高峰期缩水60%左右。

以下为张翼飞管理规模变化:



Wind

与此同时,安信基金管理的产品总规模也在持续下降,并且于2024年末降至1000亿元以下,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为940.34亿元,同比下降19.33%,连续四个季度缩水,较2022年三季度末的高峰期下降31%左右。其中,混合型基金规模降幅最大,缩水至400亿元以下,货币基金规模降幅也比较大。

从近三年情况来看,和公募行业整体相比,安信基金混合型基金规模降速要大于全市场;货币型、股票型基金市场规模整体增长的情况下,安信基金这两类基金规模反而有所下降,尤其是去年末部分基金公司依靠指数基金实现规模快速增长,安信基金在指数基金方面并未大力布局。

安信基金债券基金表现优于全市场,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达到518.56亿元,相较2023年一季度末翻了1.5倍,超过混合基金,成为安信基金规模最大的一类基金。但此后规模有所回落,2025年二季度末跌至400亿元以下。



数据Wind

债券基金、混合基金作为安信基金规模最大的两类基金,近期规模下降或与投资业绩表现不佳有关。根据天天基金网数据,近一年安信基金债券基金平均收益率3.98%,低于同类平均4.07%;混合基金平均收益率14.43%,低于同类平均18.71%。

此外,张翼飞产品调仓也引发市场争议,由于对转债资产短期热度的可持续性存在担忧,2024年四季度安信稳健增值混合降低了转债持仓,可转债持仓比例由三季度末的60.44%下调至四季度末的26.77%,从而错过了四季度可转债7.44%的涨幅。

在权益端,认为陆港两个市场的价值股仍然处于比较低估的状态,减持了银行、保险等行业,与市场反弹行情错位,适当增持了有色、家居、地产、造纸、科技等行业,但增持的中国海油(600938.SH)、山西焦煤(000983.SZ)等股票近一年股价持续下降。

规模下降,顶流出走,继任者李君和黄琬舒能否扛起混合资产投资大旗,助力安信基金实现业绩与规模双增长?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