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半年四川经济“成绩单”出炉:四川地区生产总值为3191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其中,上半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绿色转型稳步推进,上半年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钒钛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5%、11.0%、13.8%,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增长2.4倍、1.9倍、53.2%。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08万辆,占比15.1%,稳居非汽车限购城市第一,提前实现“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80万辆,公共领域电动化率80%”的目标。
同时,成都在智能驾驶领域不断探索,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自动驾驶车队在国内率先验证C-V2X协同驾驶应用,开创了四个全省“第一”;成都未来科技城自动驾驶公交1号线配置4台6米级自动驾驶公交车辆,已正式启动道路测试,下一步将推进载人示范应用。
提前达标 成都公共领域电动化率超80%
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尤其是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方面扎实推进,成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08万辆,提前实现《成都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相关目标。
据介绍,目前全市公交、出租、网约、城市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新能源车辆保有量已超25万辆,电动化率超80%,其中,公交、出租、网约领域新增和更新车辆实现100%新能源化;公务、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等重点领域新增和更新车辆比例也超过80%。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成都系统化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的决心。”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23年成功入选国家八部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后,成都通过《关于成都市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引领,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实际上,在2024年9月,成都就已提前达成“公共领域电动化率超80%”的国家试点目标。
▲自动驾驶测试
同时,成都通过地方立法与政策落地,确保公交、出租、网约、驾考驾培等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100%为纯电动汽车;出台老旧车报废补贴、强化尾气监管等13项措施,推动存量车辆绿色迭代;落实国地补贴、叠加不限行、停车费减免、优惠电价等实用政策,有效激发市场活力;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构建起便捷的补能网络。
除了应用端提前达成目标,生产端的成绩同样喜人。作为成都的支柱产业之一,成都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板块,今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成都汽车总产量达34.0万辆,同比增长29.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飙升402.2%,达到9.9万辆,成为成都汽车产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自动驾驶车队已上路 开创四个“第一”
同时,在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坚实基础上,成都智能驾驶探索多点开花,推动交通出行向更高阶段发展。
记者了解到,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自动驾驶车队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建设浪潮中表现突出。这支由10辆Robotaxi和2辆Robobus组成的车队,由经开产投(智能网联公司)联合成都本土车企共同研发,通过加装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具备障碍物识别、超车、红绿灯路口识别与自主通行等能力,实现L4级城市道路自动驾驶。
▲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自动驾驶车队
据介绍,自2023年底项目建成以来,该车队依托经开区596.38公里智能网联道路,在国内率先验证C-V2X协同驾驶应用,通过车路协同让车辆拥有超视距感知能力。其运营范围覆盖东安街道等5个街镇近50平方公里,已安全运行超60万公里,服务群众超一万人次;运营线路串联起文旅区、产业区与居民区,市民通过“蓉驿约车”小程序即可随时随地轻松体验科技出行。
凭借创新思路和做法,该项目开创了四个全省“第一”:全省首家开展自动驾驶开放道路示范应用的本土公司;全省首个完全由“成都造”自动驾驶汽车组成的车队;全省首条里程最长、覆盖范围最广的自动驾驶示范线;全省首例C-V2X融合感知+协同控制自动驾驶应用场景。据了解,接下来,该项目还将拓展线路、探索无人驾驶,让科技红利惠及更多市民。
此外,成都未来科技城自动驾驶公交1号线配置4台6米级自动驾驶公交车辆,车辆座位15座,采用特征地图、组合惯导、多模态融合感知技术实现公交自动化驾驶。项目现已通过车辆自动驾驶功能封闭测试和专家评审,申领取得试验用临时行驶号牌,已正式启动道路测试,下一步将推进载人示范应用。
▲成都未来科技城自动驾驶公交1号线
“从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的领先实践,到多区域智能驾驶的场景落地,成都正以坚实的步伐,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应用的融合生态。”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技术迭代与场景拓展,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智能化、网联化的交通场景在蓉城落地开花。
红星新闻记者 王俊峰 图据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