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鸣
![]()
图为广东省肇庆市金林陨石坑全景。 陈 鸣摄
提起陨石,许多人会有一些神秘的想象,而这些“天外来客”在地球上留下的蛛丝马迹,也成为科学家追踪的目标。前不久,在广东省肇庆市确认的金林陨石坑备受关注,它是目前地球上发现的最大的全新世(1.17万年前至今)陨石坑。科学家推断,这里曾发生全新世最大规模的地外小天体撞击事件。
漫长的历史中,地球遭受过无数次地外小天体的撞击。这些地外小天体绝大多数是小行星,它们以超高速穿过大气层,撞击地表并引发爆炸,最终形成陨石坑。
从陨石坑的规模能看出来,小行星撞击引发的爆炸影响范围巨大。以金林陨石坑为例,其直径约900米,根据推算,要形成这样的大坑需要直径30米的小行星以平均20千米/秒的速度撞击地表,释放出约等于60万吨TNT炸药爆炸的能量,造成方圆约15公里内的生物毁灭。同时,冲击还会引起强烈的地震波,影响周边地质环境。
科学家如何搜寻陨石坑?线索之一是形状。大部分小行星以高角度撞击地球,因此陨石坑大多呈环形构造。但地球上的环形坑成因多样,火山喷发等地质活动也能形成环形坑,进一步甄别的关键在于寻找撞击事件的“指纹”证据。
在小行星撞击瞬间,极高的压力和温度会引起岩石和矿物的冲击变质,打乱矿物内部结构使其成为非晶态物质,或使其本身变质为超高压矿物。科学家可以通过提取这类矿物的冲击变质证据,找到环形坑成因。
目前,地球上获得证实的陨石坑仅有200多个,然而在月球上,直径1公里以上的可辨认陨石坑数以百万。有人会问:“地球比月球大那么多,为什么陨石坑数量反而少呢?”这是由于地球和月球的地质活动情况不同。地球上地质活动非常活跃,地表大部分陨石坑在漫长的岁月中被风化、侵蚀、破坏,直至最终消失。而早在30亿年前,月球上强烈的地质活动已基本停止,因此大部分陨石坑得以保留。
这也可以部分解答为什么我国至今被科学证实的陨石坑只有5个,其中4个都在东北地区。地球上任何地区遭遇小行星撞击的概率均等,但不同地区的地质活动情况和气候不同,陨石坑的保存情况也不相同。南方较为温暖潮湿、雨水丰富,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强烈,陨石坑较难保存。金林陨石坑是在风化作用较强地区发现的陨石坑,这也为后续探索提供了经验参考。
陨石坑是地质奇观,也是科学研究的富矿。有研究认为,恐龙灭绝正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只有通过研究陨石坑,我们才能解开谜团,正确推断地球历史上环境突变的原因。此外,小行星携带地外物质,其撞击带来的极端环境又与地球深部环境相似,陨石坑研究也成为地球深部物质构造探索和地外深空探测的铺垫。
(作者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报记者李君强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29日 06 版)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