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现在是瑞幸的最高光时刻吗?

IP属地 中国·北京 伯虎财经 时间:2025-11-29 00:17:09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All too well

现在的瑞幸,让人刮目相看。

2025年第三季度,瑞幸以152.87亿元的总净收入遥遥领先,同比增长50.2%。作为对比,另一个咖啡巨头的营收仅为瑞幸的37%左右。

过去几年,瑞幸像是《英雄本色》里的发哥一样,拼了命地要把丢掉了东西全都拿回来。四年前从每股退市的时候,瑞幸的市值只剩下3.47亿美元,而现在瑞幸在粉单市场的市值超过 100 亿美元。

只是,花了几年时间,在中国咖啡市场建立起难以撼动的领先地位的瑞幸,即将要面对的是——更大的暴风。

01 瑞幸的得失

从财报来看,瑞幸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门店加速狂奔。第三季度净新增门店3008家,其中新加坡5家、马来西亚21家,美国3家,中国市场2979家,总门店数已超过2.9万家,稳坐国内连锁咖啡第一。规模化扩张直接带动客流增长。瑞幸季度新增交易客户数超4200万,月均交易客户数超1.1亿,两个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更关键的是,同店销售回暖。同店销售是衡量连锁餐饮经营的关键指标。受价格战影响,瑞幸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在2024年持续下滑,但降幅在后两个季度逐步收窄,并在2024年12月单月转正。今年以来,瑞幸的同店销售额恢复增长,三季度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4.4%,比上一季度进一步提升一个百分点,相比于2024年三季度的-13.1%显著提升。

除了这几个亮眼的指标,外卖平台补贴大战也是不容忽视的增量。

高额补贴带来巨大的增量流量,帮助瑞幸在外卖平台上的“拉新”成本大幅下降,同时直营店占比超过 60%,使得补贴导致的新增订单利润更多沉淀在瑞幸自身,而非加盟体系。这也是为什么说,瑞幸接住了泼天的流量,成为今年外卖大战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即便这个真金白银的补贴是有代价的:本季度配送成本同比暴涨211% 至 28.9 亿元,占营收比重从 9.1% 升至 18.9%,成为拖累利润的最主要因素,最终净利润为12.783亿元,使净利润同比下降2.7%,形成高营收增速与低利润增速的明显差距。

尽管利润短期承压,但瑞幸的经营效率整体仍在向好。材料成本和租金运营成本的同比增速均低于营收增速,烘焙工厂产能提升和大规模直采的优势推升毛利率至63.8% 的同期最高水平,并且未来供应链成本端还有进一步压缩空间。

简单来说,外卖补贴带来的短期利润波动并未改变瑞幸的长期竞争力,相反,补贴流量让瑞幸以更低的获客成本换来了规模、客流等的同步提升。

02 更强的瑞幸,更大的目标

所以说,瑞幸的优势究竟来自哪里?规模当然是一方面,但正如瑞幸咖啡董事长黎辉所说,真正底气在于“每个单位的效率优化”,涵盖运营、选址、产品研发、供应链、人员等方方面面。

2020年退市时,瑞幸有5091家门店,比星巴克稍多,但营收仅为星巴克1/4,每卖一杯亏5.6元。五年后,店数是星巴克的3.6倍,整体营收是2.6倍,每杯利润达到1.2元。

一个是效率优势。即便咖啡豆价格上涨,瑞幸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仍达到63.8%,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创下同期最高水平。关键在于其深度布局的供应链体系。通过深耕云南本土产区、长期锁价锁定大部分采购量、自建烘焙工厂等举措,瑞幸构建了强大的供应链韧性,不仅有效抵御了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还形成了难以复制的成本优势。

另一个是,瑞幸的数字化能力形成护城河。2025年第三季度月活跃交易客户达到1.123亿,同比增长40.6%,首次突破1亿大关。累计交易客户数突破4.2亿。

举一个很直观的案例。从三季度开始,瑞幸明显收紧了外卖平台的优惠,把最大的折扣、咖啡星人勋章、瑞王卡等核心权益全部转回自家App,让 App 成为全渠道的“最低价阵地”。同时,在 App 里上线 Lucky AI 1.0,接入豆包大模型,能根据用户历史消费做精准推荐、自动发券,甚至能让用户用语音直接点单,交易路径被压到最短。

目的很明确:把外卖补贴带来的“泼天流量”收进自己的口袋。公域流量变私域,不只是提升留存,更意味着瑞幸能掌握更多用户资产;而订单从平台迁回自家 App,也能减少佣金和流量费,带来更高的利润空间。

瑞幸凭借规模、效率、数字化三重优势,已建立起难以撼动的领先地位,其近3万家门店的网络效应、1亿月活用户的流量护城河,以及63.8%的毛利率水平,也让整个现制饮品行业看向了瑞幸,市场也对瑞幸有了更大的期待。

03 需要竞争的地方变多了

“咖啡市场和奶茶市场不是绝对分割的,而是互相交融的。” 黎辉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制饮品市场其实是个统一的市场,咖啡和奶茶的消费者可能是同一拨消费者。”

瑞幸卖得最好的仍然是生椰拿铁。自2021 年推出以来,这款产品累计销量已超过 17 亿杯,属于现制饮品里的“长红爆款”。它有咖啡基底,但喝起来更像奶茶,是典型的休闲型饮品。去年推出的轻乳茶系列,也成功牵制了依靠单品打法崛起的霸王茶姬。但当对手换成体量更大、渗透更深、供应链能力更强的蜜雪冰城时,难度就完全不一样了。

作为拥有5 万多家门店的现制饮品巨头,蜜雪冰城通过旗下幸运咖全面推广 5-7 元的 “雪王咖啡”,依托极致的规模效应、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和低成本控制,将咖啡产品快速渗透到各级市场。对大多数品牌而言,9.9 元咖啡可能意味着亏损,但对蜜雪冰城来说,这却是下沉市场的 “消费升级”。截至 2025 年 11 月,幸运咖门店规模已达 1 万家,不仅深耕下沉市场,今年还在北上广深、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加速布局。也就是说,瑞幸要面对的竞争是瑞幸要面对的,是一个比自己规模更大、扩张更快、成本更低的对手。

与此同时,国际化成为瑞幸的另一重要课题。但和大多数国内茶饮品牌遇到的问题相似,出海是认真的,策略是“稳扎稳打”。截至2025 年 9 月 30 日,海外门店总数达 118 家,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三个国家,相当“稳当”。

就像黎晖所说,在区域市场的运作上,非常不一样。像美国市场,不管是运营环境、用工,还是供应链,都有很大挑战。比如厚乳,当地甚至没有相应的供应商,我们就需要把中国的供应商带过去。而在国内备受好评的数字化点单模式,在美国却因强制使用App 点单劝退了部分消费者,暴露了本地化运营的短板。

为了加速国际化进程,瑞幸大股东大钲资本正推动对Costa 的潜在收购。这一举措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可以补齐瑞幸在高端咖啡市场的布局,形成 “大众 + 中高端” 的多品牌矩阵,覆盖全场景消费需求;另一方面,Costa 拥有成熟的海外供应链和品牌运营经验,能帮助瑞幸降低海外扩张的试错成本。但挑战同样不容忽视,文化差异、法规政策、门店运营整合等问题,都将考验瑞幸的跨区域管理能力。

04 写在最后

从濒临退市到成为中国现制饮品市场的领跑者,瑞幸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一场“逆袭”。此“瑞幸”非彼“瑞幸”,但接下来将是更大的挑战:既要应对国内市场蜜雪冰城等对手的全方位挤压,守住大众市场的基本盘;也要走向全球,将在中国市场验证成功的商业模式,转化为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瑞幸要做的不是证明自己能赢,而是证明自己能一直赢。

参考

1、中国企业家杂志:专访瑞幸咖啡董事长黎辉:瑞幸是这样翻盘的

2、海豚研究:瑞幸:利润“深蹲”?为了更好 “起跳”

3、晚点latepost:瑞幸重生:从挑战星巴克,变成挑战蜜雪冰城丨晚点小数据

4、财新:瑞幸咖啡三季度营收增长50.2% 重回美国主板没有明确时间表

5、联商网:星巴克中国与瑞幸咖啡,差距越拉越大?

6、猎云网:瑞幸大股东,又出手了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