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90后王兴兴,正式冲向A股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钟景轩 投中网 时间:2025-07-19 18:12:55

“具身智能第一股”,要来了。

在智元机器人表态将购买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十天后,宇树科技于7月18日直接启动上市辅导,正式朝着A股冲去。

同为90后创业者,与智元机器人的彭志辉相比,宇树科技的王兴兴要年长三岁,同时正式创业时间也要多7年左右。

虽然宇树科技年度营收达到“十来亿元”,同时已经连续盈利五年。不过成立还不到两年半的智元机器人2024年的营收也超过亿元,并且估值还比宇树科技高30亿元,达到150亿元。

从当下的时点来看,很难说两家公司的估值高了或低了。不少投资者都难以想到,具身智能领域和人形机器人赛道在短时间内能够火到如此夸张的程度。

尽管智元机器人已否认“借壳上市”的传闻,但上纬新材连续录得8个涨停板,让人深刻感受到资本市场的狂热情绪。随着宇树科技正式踏上IPO之路,对于这场以“具身智能第一股”为名的“财富盛宴”,投资者早已充满无限期待。

90后带队,具身智能“爆”了

在火热的具身智能领域和人形机器人赛道,同为90后创业者的宇树科技王兴兴和智元机器人彭志辉备受瞩目。

时间回到1990年,王兴兴在浙江宁波出生,从小便对机械设计充满兴趣。三年后,在相距不到1000公里的江西吉安,彭志辉来到这个世界,并在小时候与朋友玩电子游戏时更关心背后的运行原理。

日子就这样一步步向前,一转眼王兴兴便已经19岁,并来到浙江理工大学读书。刚进入大学,他便迷上了机器人制造,大一就独自做出一个双足人形机器人。由于偏科严重,被英语拖后腿的他落榜浙江大学,并被调剂到上海大学读研。

为了做出满意的硕士毕业设计,王兴兴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不惜延迟毕业,最终花费2万元做出一台四足机器人XDog,期间甚至一度萌生了辍学创业的念头。到了2015年,他带着XDog在上海参加创业大赛并获奖,最终在融资受挫后选择入职大疆。

幸运的是,XDog的视频不久后便在网上火了,慕名而来的投资人和客户让王兴兴决心创业。于是,刚到大疆打工才几个月的他果断辞职,于2016年8月在杭州创办宇树科技。

此时的彭志辉已经在电子科技大学读完本科,并顺利考上本校的研究生。由于家庭条件一般,他直到进入大学才开始系统学习科学技术,同时在频繁参加竞赛的过程中,为日后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给自己的技术博客配上视频,彭志辉于2017年开始将DIY硬件项目的过程做成视频,并通过“稚晖君”这个账号发到B站上。从双足机器人到自动驾驶自行车,随着获得的关注越来越多,他也被称为“野生钢铁侠”。

不过被外界熟知,还得等到他2020年通过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成功入职。从OPPO研究院离职并加入华为后,这位年薪百万的“华为天才少年”开始负责昇腾计算产品线全栈研发。直到2023年2月,彭志辉以联合创始人及CTO的身份在上海创办智元机器人,而他的上级华为前副总裁邓泰华为公司创始人。

那个时候,宇树科技已经是四足机器人行业的龙头企业。按照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的说法,他们在2023年占据全球四足机器人69.75%的销量份额和40.65%市场规模份额。在智元机器人成立时,看到AI发挥出越来越大作用的王兴兴也带领宇树科技立项做人形机器人。

六个月后,这两家公司在同月发布了首款人形机器人。王兴兴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他们当时只有三人全职做人形机器人,总共用了不到十个人便完成任务,“东西都是现成的,公司以前积累的硬件、软件算法直接拿过来用就行了。”

此后两年,人形机器人成为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重点发力方向。在政策、资本、市场等种种因素作用下,他们也快速成长为具身智能领域的头部玩家。与此同时,银河通用、松延动力、星动纪元等一批由90后创办的具身智能及人形机器人公司进入大众视野。

到了2025年7月,智元机器人计划收购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这一举动引发了外界对他们“借壳上市”的猜测。十天后,宇树科技直接启动上市辅导,正式朝着A股冲去。

商业化快速落地,宇树连续五年盈利

亮眼的业绩表现,成为宇树科技正式踏上IPO之路的最大底气。

时至今日,这家公司拥有消费/科研级机器狗、行业级机器狗,通用机器人三大机器人主机,以及激光雷达、机械臂、灵巧手等产品,同时能够提供安全巡检、应急消防等解决方案。

宇树科技曾确认,他们自2020年以来的财务报表每年都保持盈利状态。曾有接近这家公司老股东的人士向投中网透露,他们2023年和2024年的营收分别在2亿元和4亿元左右,净利润则分别在1000万元到7000万元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数据未经宇树科技核实。

另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从一份宇树科技以自身名义提交的采购证明文件中看到,宇树科技在2024年的时候,公司规模324人,营收约为4.15亿元,资产总额约为15.32亿元。华尔街见闻得到的信息是:宇树科技2024年净利润接近一个亿,同时2025年上半年业绩也很不错。

上个月,王兴兴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披露了宇树科技最新的运营情况——目前,公司员工约1000人,年度营收已经达到“十来亿元”。

能够实现持续盈利,同时拥有不错的收入,离不开宇树科技极致的成本管理能力。通过产品价格的变化,能够对此有更为直观的感受:

2019年,他们发布的四足机器人AlienGo官方售价为40万元;次年,一款体积更小的教育版四足机器人A1的售价还不到10万元;到了2023年,新产品Unitree Go2四足机器人售价更是低于1万元。

这家公司人形机器人产品售价的变化更是夸张。2023年8月,宇树科技发布的第一款通用人形机器人H1售价为9万美元;不到一年,第二代人形机器人G1的起售价就变成9.9万元。

“我们公司的商业逻辑是,商业行为肯定要有合理的商业利润。”王兴兴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公司成本可以继续降低很多,“成本一直是我们做所有东西的KPI,核心就是要赚钱。”

按照他的说法,要想有效降低成本,需要对整个生产链路、生产工艺、设计等足够理解,同时需要对产业整合,其次才是大规模量产,以及能自研的全自研等等。

反观智元机器人,这家成立还不到两年半的公司,不管是业务发展,亦或是商业化落地,同样有优异表现。

目前,他们构建了机器人“本体+AI”全栈技术,具备核心零部件自研及整机集成和制造能力,并自主训练具身基座大模型,还拥有远征、精灵、灵犀三大机器人家族,产品覆盖交互服务、工业智造、商业物流及科研教育等多种商用场景。

2025年1月,智元机器人的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量产下线。这家公司预计,2025年机器人产品出货量达数千台。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姚卯青曾透露,公司2024年营收过亿元,2025年目标是数倍增长,“近两年有希望做到盈亏平衡。”

不久前,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一起中标了中国移动旗下子公司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一项人形机器人采购订单,金额超过1.2亿元。

根据公告,这笔采购订单针对的是2025年至2027年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其中,智元机器人拿到预算7800万元(含税)的全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订单,而宇树科技则中标预算4605万元(含税)的订单,包含小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算力背包、五指灵巧手。

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宇树科技通过自身名义或代理商已中标超60个项目,订单金额达到数千万元;与此同时,智元机器人已中标数个项目,订单金额超过上亿元。

手握众多订单,意味着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的商业化正快速落地,同时也让他们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拥有了更多信心。

投资人们,期待“具身智能第一股”

放眼望去,具身智能领域和人形机器人赛道已经挤满了投资人。

2025年以来,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云深处科技、跨维智能、星海图、它石智航、星动纪元、傅利叶、银河通用、千寻智能、自变量机器人、逐际动力、众擎机器人等公司,都获得了融资。

虽然宇树科技现在“一股难求”,不过在他们成立后的前几年,也曾长期融不到钱。

时间回到2016年,Roobo联合创始人尹方鸣以1000万元的估值给了王兴兴200万,成为宇树科技的第一个投资人。不过这笔钱很快便被花完了,在2017年到2018年间,宇树科技陷入融资困境。为了维持公司运营,王兴兴只能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给员工发工资。

在投中网发布的《宇树融资故事:打破精英主义的傲慢》文中提到,VC对宇树科技的观感经历了三个阶段:2020年之前看不上、2024年之前摸不透、2024年之后投不到。直到几个关键变化发生,才让这家公司渡过难关,最终一跃成为当红炸子鸡。

2019年底,产品能力得到客户验证和认可;2021年,旗下四足机器小牛“犇犇(bēn)”亮相牛年春晚;2023年底左右,跟投额度已经需要抢了;2024年,售价仅为9.9万元的G1发布,以及unitree B2-W机械狗的推出;2025年,登上蛇年春晚,还有那场广为流传的座谈会......

不久前,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基金、阿里、蚂蚁、吉利资本共同领投,绝大部分老股东都跟投。这笔2024年底启动交割的融资,成为他们正式推进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也可以说是投资人最后难得的“上车”机会。

最终,在红杉中国、腾讯、阿里、蚂蚁、美团龙珠、深创投、中关村科学城、上海科创基金、经纬创投、祥峰投资、源码资本、顺为资本、锦秋基金、变量资本、初心资本、德迅投资、光速光合、中网投、北京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容亿投资、敦鸿资产等支持下,宇树科技的估值达到约120亿元。

与宇树科技相比,有华为前副总裁坐镇及“华为天才少年”光环加持的智元机器人,再叠加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的热潮后,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两年半不到,这家公司就完成10轮左右融资,真可谓是“钱拿到手软”。

获得红杉中国、高瓴、经纬创投、高榕创投、蓝驰创投、鼎晖投资、基石资本、中科创星、比亚迪等追捧后,他们成立一年估值就达到70亿元。

到了2025年,这家公司又完成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腾讯、龙旗科技、卧龙电气、华发集团、蓝驰创投、京东、上海具身智能基金、上汽投资、TCL创投、正大机器人等,估值达到150亿元。

投资者对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的疯狂程度,还能从近期上纬新材的股价变化中有深刻感知。虽然智元机器人已经否认收购上纬新材是“借壳上市”,不过还是没能阻挡投资者的狂欢——该股自7月9日复牌以来,连续录得8个涨停板,股价累计涨幅超过330%,目前市值超过135亿元。

其实姚卯青在2025年3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智元机器人对于上市顺其自然,“可能后年才会考虑。”而在宇树科技启动上市辅导后,也为“具身智能第一股”的争夺带来更多变数。

不管这场角逐的结局如何,众多投资者都已迫不及待地想要见证“具身智能第一股”的诞生。

参考资料:

1.《晚点对话王兴兴:只要足够专注,我不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晚点LatePost

2.《一位“华为天才少年”的成长史》,南都周刊

3.《中标1.2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智元和宇树今年已赚多少钱?》,南方都市报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