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媒体如何利用大语言模型,避免技术空转?专家分享应用场景

IP属地 中国·北京 澎湃新闻 时间:2025-11-28 18:17:24


11月28日,2025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大会在上海举办。下午主题分享环节,新华网技术总监、新华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冬,分享了AI赋能新华网系统性变革的探索路径。

刘冬在分享中称,如何利用大语言模型这波红利,同时又避免技术空转,让AI真正服务于新闻传播和媒体发展,是其一直关注的内容。“任何新技术要想真正落地,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只是一味建系统、搭平台,忽视了一线员工认知上的转变,新技术往往很难发挥作用。”刘冬回顾,新华网引入了文心一言、阿里千问等大语言模型,构建了网内给编辑团队的问答系统。开始时编辑觉得很好用很好玩,用了一段时间后有的同事觉得不知道怎么用了,也有一些同事不断尝试探索用它做稿件的改写和校对等。2025年初DeepSeek发布,大语言模型迎来拐点,“之后我们在网内开展了几十场培训,让编辑有深切的认知,不光学会怎么写提示词,更多的是理解大语言模型的底层逻辑。”


11月28日,新华网技术总监、新华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冬分享了AI赋能新华网系统性变革的探索路径。

刘冬表示,如果说认知的夯实让内部员工有了共识和目标,体系的深化则助力AI落地,“新华网在整体架构上构建了数据要素平台、算力统筹平台、应用势能平台、安全治理平台等,为不同领域的智能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聚焦媒体主业,围绕内容生产、内容治理、数据经营服务、创意创新形成了多层次AI应用方向。”

“同时,新华网以超级编辑部4.0为代表,推动了在职采编全流程整体系统改造,让AI参与到选题、生成、排版、分发中,使内容生产从线性串联转变为智能协作。其中,在嘉宾访谈报道中,从最初策划到访谈嘉宾筛选,再到访谈大纲的提炼,基本上都通过AI辅助完成构建。” 刘冬介绍。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