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小桔充电更名滴滴充电:行业下半场,车主说了算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周琳 蓝鲸新闻 时间:2025-11-28 15:52:16
滴滴充电此次战略升级,目标就是瞄准建立起“用滴滴充电=主流选择”的用户心智。

11月25日,小桔充电在其2025年度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更名为滴滴充电,并启用新品牌标语10个电车车主7个滴滴充电,承诺将从好找、好充、好快、好安全四个方向来提升用户体验。

在业界看来,此次更名除了强化品牌辨识度,还向整个行业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的竞争逻辑已发生改变,从比拼充电桩数量,转向了拼用户体验。

换言之,得车主心者得市场。

图为:小桔充电宣布品牌升级

直击四大行业痛点,用户体验全面升级

车主较为关切的充电体验问题,集中在找桩难、坏桩、充电效率低、电池损伤上。

最近从油车改开电车的张楠就深有体会,他用又贵又坏又慢来描述他的充电体验。他常常是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充电桩赶过去,却碰到了坏桩,等给车充上电,又陷入了漫长的无聊等待。

针对这些用户痛点,滴滴充电给出了好找、好充、好快、好安全的服务承诺。

滴滴充电提供3公里内就在你身边的充电站。据悉,其已建成了服务覆盖全国超270座城市62000余座充电站。在大部分城市的核心出行区域,用户在方圆3公里内即可找到滴滴充电的场站,缓解找桩难题。

针对充电异常,滴滴充电承诺充电桩可用率超97%。为解决充电过程中,因设备异常导致充电中断(跳枪)的用户痛点,滴滴充电推出行业首创的跳枪赔付服务。

据了解,滴滴充电研发了一套智能桩操作系统,可通过分析车辆和充电桩兼容性,计算车桩匹配度,为用户智能推荐更可靠的场站,从而有效保障充电过程的低异常率。此外,基于成熟稳健的运维体系,滴滴充电在发现充电过程异常信息后,可快速诊断,定位到坏桩并推动维修,提升可用设备占比。

依托于此,滴滴充电桩的异常率常年保持在3%左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图为:车主正在拔枪启动充电

好的充电体验,还要尊重用户时间。滴滴充电目前已实现快充枪全覆盖,极速启动功能将平均启动时长缩短至10秒左右,且全流程清晰高效。跟其他品牌比,它不用先下载APP注册,不用看广告,更不会捆绑额外业务,扫码就能充,还支持芝麻分先用后付。拥有3年电车使用经验的私家车主梁中良感慨。

安全是充电服务的底线,为此,滴滴充电通过实时监测并预警潜在风险,为用户提供电池检测报告等多项举措,护航整个充电过程。

从量到质,善待用户充电时间

从好找好充到好快好安全,滴滴充电都在围绕用户体验和用户服务发力。而这一理念,似乎与行业过去主流的叙事逻辑有所不同。

回顾过去几年,充电桩行业经历了一场跑马圈地。在政策与资本的双重驱动下,企业竞相扩张,充电桩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已突破1800万台,同比增长54.5%,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充电服务网络。

充得上电已经不成问题。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2025年1-10月,桩车增量比达到1:1.9,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

图为:充电桩正在工作

而据调研机构威尔森一组数据,以纯电动市场分产权归属分析,今年9月,纯电动市场个人用户占比为87.3%,同比增长36.3%。随着私家车主数量的增加,充得好电问题就变得尤为突出。

已进入充电赛道3年多的保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东龙深有体会,他对记者表示:结合我们运营的站点,从2023年开始,私家新能源车主充电占比确实在逐年爬坡,目前市中心场站私家车主占比甚至超30%,他们更看重场站环境、地理位置便利性、配套设施及服务等。

行业竞争主线已从数量转向质量,新能源产业正转向用户价值驱动。滴滴充电此次战略升级,目标就是瞄准建立起用滴滴充电=主流选择的用户心智。

出行+能源,从单一补能向综合性服务延伸

此次更名更深层次的意义或许还在于出行+能源生态的融合。

回顾过往,滴滴充电起步于服务平台内的网约车司机群体。这是一个对充电效率、价格和便利性要求较高的用户群,很大程度上推动滴滴充电打磨出了高效的运营体系和服务标准。

随着私家车市场崛起,品牌升级后,滴滴充电将服务范围拓展至私家车主。行业分析人士指出,那些用滴滴打过车的、骑过青桔的、使用过送货服务的车主,需要充电时,打开滴滴APP,使用滴滴充电是一件顺手的事。

图为:滴滴充电在滴滴出行App端的入口

此外,充电服务与出行场景天然存在协同性。滴滴充电可以更精准地服务用户的出行补能需求,优化充电站网点布局。服务的确定性增加,用户的粘性也会增强。

对整个行业而言,滴滴充电的品牌升级是行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一个缩影。未来,充电行业的竞争将更加聚焦于用户需求的满足,而出行+能源的生态融合,也可能为行业带来更多创新模式,推动充电服务从单一的补能功能,向综合性的服务延伸。

充电站的突破在于与生活场景的深度融合。梁中良提出畅想,当充电能与早餐、咖啡等日常消费丝滑连接,当充电站成为生活驿站,我们与品牌的关系就从‘使用’变成了‘需要’。谁能把充电编织进用户的生活动线,谁就真正赢得了市场。当充电从‘补给’升级为‘体验’,我们车主的时间才真正被善待。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