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施一公:进一步提升顶尖人才占比,筑牢科技与产业发展根基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观新闻 时间:2025-11-27 18:27:19




“纵观人类历史,几乎所有新兴产业、战略产业都来自核心技术突破,核心技术突破往往来自基础研究突破,基础研究突破则来自顶尖人才。”在昨天举行的“2025年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论坛——人才区域协调发展与长三角人才一体化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用三个“来自”,强调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重要性。

他表示,到目前为止,我国人才无论是“量”还是“质”,都已跻身世界前列,但顶尖人才的占比仍然偏低,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如何有效吸引并长期留住全球顶尖人才?

如何破解青年人才不敢创新、不愿创新的深层焦虑?

如何精准发现、自主培养有科学家潜质的后备人才?

如何打破学科壁垒,推动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相适配?

其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尤其重要。他强调,要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打破学科壁垒、培育创新文化环境,只有年轻一代勇于创新,国家才有前进的动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施一公举例说,美国霍华德·休斯研究所仅有300余名研究员,却创造了世界范围内约四分之一的生命科学尖端突破。日本在21世纪出现“自然科学诺奖井喷”奇迹,与其长期支持青年人才、构建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机制密切相关。

在这方面,国内正在进行一些积极的探索。如由社会力量支持基础研究的公益项目“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已累计支持139位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和医学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其中今年获支持的35人平均年龄45岁。

西湖大学过去十年面向全球引进了270余位顶尖科学家,90%以上直接从海外引进,大部分为中青年科学家。在学术评价体系方面,西湖大学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全面推行年薪制、不设科研绩效奖励、采取长周期考核制度等。施一公表示,这些改革归根结底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科研氛围,鼓励年轻人真正做出从“0”到“1”的突破。

原标题:《施一公:进一步提升顶尖人才占比,筑牢科技与产业发展根基》

栏目主编:张骏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周程祎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